|
元代雜劇中人物上場往往先念四句或者兩句詩,叫做定場詩。元雜劇的定場詩或下場詩即與聯(lián)句詩的形式有一定關聯(lián)。聯(lián)句詩是古代文人唱和的一種特殊形式,但與唱和詩有區(qū)別。聯(lián)句詩始于柏梁,盛于中唐,宋元以后雖有繼作,但成就均未超過韓孟。聯(lián)句詩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一)逞才使氣,調侃戲謔;(二)對偶精切,辭意均敵;(三)風格近似,意境渾融。 【《閨塾》的“定場詩”和“下場詩” 陸精康 明清傳奇每出戲的開頭和結尾,皆有角色吟誦的四句韻語,稱作“定場詩”和“下場詩”。 《牡丹亭·閨塾》亦不例外。塾師陳最良上場,吟道: 吟余改抹前春句,飯后尋思午晌茶。 蟻上案頭沿硯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此詩前兩句所詠,為人物的心態(tài)。冬烘先生陳最良為杜麗娘之父杜寶延的塾師,心滿意足,自鳴得意,此時正準備為杜麗娘開講《詩經(jīng)》。后兩句所詠,為這出戲規(guī)定的情境。 “蟻上案頭”,書塾中氣氛沉悶令人窒息,“蜂穿窗眼”,窗外則春光明媚一派生機。 戲曲舞臺受時空條件的限制,為使觀眾對出場人物有一種直觀而鮮明的印象,傳奇作品往往采用一些與本出戲情節(jié)并非直接有關的藝術手段,“定場詩”即為其中之一。在人物第一次登場時,“定場詩”前面往往有一“引子”,后面往往緊接一段“定場白”?!陡瘒@》 一出,陳最良首次出場,吟“定場詩”云: 咳嗽病多疏酒盞,村童俸薄減廚煙。 爭知天上無人住,吊下春愁鶴發(fā)仙。 此前尚有《雙勸酒》詞作“引子”,詞云:“燈窗苦吟,寒酸撒吞??茍隹嘟沲芍表?!可憐辜負看書心,吼兒病年來迸侵?!焙缶o接“定場白”,云“自家南安府儒學生員陳最良,表字伯粹。祖父行醫(yī)。小子自幼習儒,十二歲進學,超增補廩,觀場一十五次,不幸 前任宗師考居劣等停廩。兼且兩年失館,衣食單薄。這些后生都順口叫我‘陳絕糧’……”陳最良“自報家門”,觀眾便可從人物的道白中知道,此人是一個不學無術、精神麻木的學究,是一個行為乖張、顢頇可笑的腐儒。這些“定場”手段為劇情的展開作了重要鋪墊,以 下劇情便朝著人物自敘所顯示的性格軌道合乎邏輯地向前發(fā)展?!堕|塾》一出中,陳最良這個可憐的小人物,本想充當封建的衛(wèi)道者、思想的禁錮者,反倒充任了啟蒙杜麗娘思想覺醒的反面教員?!耙印薄岸▓鲈姟薄岸▓霭住边@些戲曲形式的運用,交待出人物的姓名、籍 貫、身世、經(jīng)歷、個性,使觀眾對劇中人物有一個總體印象。其作用是:“務以寥寥數(shù)語,道盡本人一腔心事,又且醞釀全部精神,猶‘家門’之括盡無遺也。”(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部·格局》) 明清傳奇與元明雜劇另一個顯著不同點是每出皆有“下場詩”。“下場詩”亦稱“收場詩”或“落場詩”,多為五、七言絕句,具有概括情節(jié)設置懸念的作用。如《牡丹亭·驚夢》一出“下場詩”: 春望逍遙出畫堂,問梅遮柳不勝芳。 可知劉阮逢人處,回首東風一斷腸。 此詩由旦角杜麗娘下場時一人獨誦。亦可多人合誦,如《閨塾》中旦角杜麗娘和貼旦春香下場(陳最良先行下場)時所吟七絕: (旦)也曾飛絮謝家庭,(貼)欲化西園蝶未成。 (旦)無限春愁莫相問,(合)綠陰終借暫時行。 前三句分誦,末句合誦。首句用“柳絮因風起”一典,杜麗娘自許聰慧多才如東晉才女謝道蘊。次句言春香一語道破杜麗娘心思:“鬧學”之后,杜麗娘芳心萌動,“欲化西園蝶”,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春光。這兩句具有概括本出情節(jié)的作用。后兩句暗示杜麗娘之“無限春愁”“終借”“綠陰”消解,為下寫“游園驚夢”等情節(jié)埋下伏線,并預示杜麗娘為追求純真美好的愛情,終將沖決封建思想的束縛。這四句詩用在一出戲的結尾,含蓄蘊藉十分妥帖,作用是在“歇場”時激起觀眾的回味和思考。 與一般傳奇作品比較,《牡丹亭》的“下場詩”又有其特色,即全用唐詩成句。如上引《驚夢》“下場詩”四句分別出自唐詩人張說、羅隱、許渾、韋莊之七言詩。這在明清傳奇中也是很少見的。集句詩既須格律協(xié)調音韻諧和,又須預設關目吻合劇情,本身還要構成完 美的意境,組詩具有相當高的難度。《牡丹亭》的“下場詩”顯示出作者非凡的文學素養(yǎng)。 《閨塾》“下場詩”出處如下: “也曾飛絮謝家庭”出自李山甫七絕《柳十首》: 也曾飛絮謝家庭,從此風流別有名。 不是向人無用處,一枝愁殺別離情。 “欲化西園蝶未成”出自張泌七律《春夕言懷》: 風透疏簾月滿庭,倚欄無事倍傷情。 煙垂柳帶纖腰軟,露滴花房怨臉明。 愁逐野云銷不盡,情隨春浪去難平。 幽窗謾結相思夢,欲化西園蝶未成。 “無限春愁莫相問”出自趙嘏七絕《寄遠》: 禁鐘聲盡見棲禽,關塞迢迢故國心。 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 “綠陰終借暫時行”出自張祜七律《揚川法云寺雙檜》: 謝家雙植本圖榮,樹老人因地變更。 朱頂鶴知深蓋偃,白眉僧見小枝生。 高臨月殿秋云影,靜入風檐夜雨聲。 縱使百年為上壽,綠陰終借暫時行。 就內(nèi)容而言,集句詩僅是借用前人成句而已,與原作已少有聯(lián)系,而是形成了一種新的境界。這一藝術形式,偶一為之,尚不足為奇?!赌档ねぁ肺迨宄?,出出如此,濃淡相宜,風格統(tǒng)一,就不是一般傳奇作家才力可為的了。由此一端,即可見《牡丹亭》作為一種案頭 文學,長期令無數(shù)文人雅士折腰,絕非偶然。在欣賞《閨塾》一出時,注意“定場詩”和“下場詩”對刻畫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的作用,應當說是很有必要的?!?/b> 定場詩對交代人物的身份和塑造人物性格有一定的作用,對渲染舞臺的氣氛和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起一定的作用。 《竇娥冤》中的定場詩 花有重開日 ,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蔡婆) 讀盡縹緗萬卷書,可憐貧煞馬相如,漢庭一日承恩召,不說當壚說子虛。(竇天章) 行醫(yī)有斟酌,下藥依《本草》。死的醫(yī)不活,活的醫(yī)死了。(賽盧醫(yī)) 角色出場時往往先念四句定場詩自報家門,如身份、職業(yè)、性別、年齡等等。如《竇娥冤》中賽盧醫(yī)的定場詩是:“行醫(yī)有斟酌,下藥依本草。死的醫(yī)不活,活的醫(yī)死了?!彼木湓捯幌戮偷於诉@個捉弄過生活又被生活捉弄得很狼狽的滑稽人物的性格基調。而桃杌太守“我做官人勝別人,告狀來的要金銀;若是上司當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門”的定場詩則一下把這個草菅人命、貪贓枉法的貪官酷吏的丑惡面目揭露在觀眾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