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約翰·奧莫亨德羅(John Omohundro) 譯者:張經(jīng)緯 任玨 賀敬 約翰·奧莫亨德羅(John Omohundro),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人類學系杰出教學教授。他從事文化人類學導論課程教學32年,1985年榮獲杰出教學校長獎,2002年獲得榮譽教授獎。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族群關系、社會網(wǎng)絡、災難影響,以及環(huán)境人類學。他曾在內華達、舊金山、菲律賓、紐芬蘭和紐約進行過研究。他的著作包括《人類學的事業(yè)》(Careersin Anthropology,2002),《粗茶淡飯:紐芬蘭北部生計的季節(jié)之分》(Rough Food:Seasons of Subsistencein Northern Newfoundland,1994),《怡朗市的華商家庭:一個菲律賓中部城市的商業(yè)與親屬》(Chinese Merchant Families of Iloilo:Commerce and Kinina Central Philippine City,1981)。
圖書目錄 一個愿望和一個夢想(代譯序) 前言 本書的使用人類學的問題 第一章什么是文化?概念性問題 第二章如何了解文化?自然性問題 第三章這種實踐或觀念的背景是什么?整體性問題 第四章其他社會也這么做嗎?比較性問題 第五章這些實踐與觀念在過去是什么樣的?時間性問題 第六章人類生物性、文化與環(huán)境是如何互動的?生物一文化性問題 第七章什么是群體與關系?社會一結構性問題 第八章這意味著什么?闡釋性問題 第九章我的觀點是什么?反身性問題 第十章我在下判斷嗎?相對性問題 第十一章人們怎么說?對話性問題
今日中國正行駛在文化變遷的高速路上,跨國際、跨民族的文化交流正隨著全球化而日益頻繁,當中國與世界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聯(lián)系越發(fā)緊密時,由于文化差異造成誤解的幾率也大大增加。與此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最能幫助解決當代中國發(fā)展困境的,正是這門并不古老但志向遠大的學科。如果能夠以寬容的心態(tài),更多理解他人的觀念與文化實踐,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將發(fā)出更明亮的光彩,在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人類學將大有作為。
寥寥數(shù)言,不敢絮語,很難說這是迄今最好的人類學教材,但這的確是我讀到的最有特色的人類學導論。對于這本出色的教材,任何冗贅的譯序都有掠美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