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厥陰經(jīng)臟兩寒證: 原文352、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語譯:當歸四逆湯證患者兼素有沉寒痼冷的宿疾,見嘔吐腹痛,遇寒易發(fā),嘔吐清水,寒疝痛經(jīng)、少腹冷痛等,為厥陰經(jīng)臟兩寒,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治療。 提要:論厥陰經(jīng)臟兩寒的證治。 成因:厥陰肝臟內(nèi)有沉寒,肝血不足,復受外寒。 分析:內(nèi)有久寒——指肝、胃等內(nèi)臟的沉寒痼冷,癥見嘔吐脘痛、舌卷囊縮、寒疝痛經(jīng)、少腹冷痛等病證。 注:郝萬山認為:內(nèi)有久寒,指厥陰肝臟原有沉寒痼冷,又有血虛寒凝肝經(jīng),于是形成經(jīng)、臟兩寒證。 辯證要點:在當歸四逆湯證基礎上,兼見反復胃痛、發(fā)則嘔逆吐涎等與肝、胃有關的沉寒痼冷證。 病機:血虛寒凝,兼有肝胃沉寒。 治法:養(yǎng)血溫經(jīng),暖肝溫胃。 方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生姜半斤(切),吳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 現(xiàn)代用法用量:當歸15g,桂枝15g,芍藥15g,細辛15g,炙草10g,通草10g,大棗8枚,生姜42g,吳茱萸33g。 將藥物放入水酒(清酒或黃酒)各半的溶液中煎煮,分五次溫服。 注:以清酒和水煎藥,可加強通陽散寒之力。 方解:當歸四逆湯——養(yǎng)血通絡,溫經(jīng)散寒 吳萸生姜———溫中散寒,和胃降逆 加清酒煎———助諸藥活血以散久寒。 郝萬山說:當代臨床,對證侯單純,病機單一的病證,采用單一的方劑治療,如單純的厥陰臟寒證選吳茱萸湯;單純的厥陰經(jīng)寒證選當歸四逆湯,此即方證對應的選方原則。但臨床病證常十分復雜,病機也常有多個方面,若只用單一方證對應,對復雜病難免顧此失彼。仲景對經(jīng)臟兩寒證,采用經(jīng)、臟同治,兩方合用,可解決復雜病證,多重病機選用復合方劑來治療。 現(xiàn)代應用:用于胃痛、腹痛、腰痛、頭痛、牙痛、產(chǎn)后腹痛、四肢酸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月經(jīng)后期、肢麻、陰縮、陰痿、婦人性交后縮陰、痹證、屢發(fā)凍瘡、坐骨神經(jīng)痛、雷諾氏病、脈管炎、硬皮病、心功能不全、胃炎胃潰瘍等屬血虛、肝胃寒凝者,皆可用之。 案例9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靈石城關派出所所長高興亮,51歲?;颊哂?941年護送抗大學員赴延安時,路經(jīng)山西寧武縣之摩天嶺,嚴冬大雪封山,雪深沒膝,凍死七人,凍掉手指足趾多人。本人雖幸得肢體完好,但已受嚴重凍傷。1966年發(fā)現(xiàn)雙下肢冷痛,多次住院治療無效,發(fā)展至1976年病情惡化。在山醫(yī)一、二院和省人民醫(yī)院等5所大醫(yī)院住院7個月。確診為腦動脈硬化、心肌下壁梗塞、雙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后又赴晉中二院接受下肢放血療法,10余日無效,建議高位截肢。絕望之下,于1976年9月7日求治于余。診見雙下肢膝以下冰冷,左側(cè)尤重,足趾青紫,電擊樣劇痛日夜不休,左上下肢麻木。胸部憋脹刺痛,發(fā)作時以硝酸甘油片維持。脈沉細尺微,雙足背動脈搏動消失。面色蒼白晦暗,畏寒神倦。此證由寒邪深伏血分,痹阻血脈,已成真心痛及脫疽重癥。且病經(jīng)30年之久,已成沉寒痼冷頑癥,非大辛大熱溫通十二經(jīng)表里內(nèi)外之烏頭、附子猛將不能勝任。遂擬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合烏頭湯,加蟲類入絡搜剔,麝香辟穢通竅,合而為大辛大熱,開冰解凍,益氣破瘀,通絡定痛之劑。 生黃芪240g,附子60g,當歸60g,川烏30g,丹參30g,黑豆30g,川牛膝30g,防風30g,麻黃15g,桂枝15g,細辛15g,赤芍15g,桃仁15g,油桂10g,吳萸(開水沖洗7次)20g,另用(麝香1g、甲珠5g、生水蛭粉3g、全蟲3g、蜈蚣2條研粉分沖),蜂蜜150g,鮮生姜40g,大棗20枚。 上藥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兌入黃酒500ml,日3夜1服,4劑。 余住其家觀察病情。服1劑,當夜安然入睡。4劑服完,諸癥均退。原左足大趾內(nèi)側(cè)之潰瘍亦收口愈合,心絞痛及下肢電擊樣痛消失。后注射毛冬青針15盒,遂痊愈。隨訪至1999年,已76歲高齡,身體健康。 按:本病屬中醫(yī)“脫骨疽”范圍,由寒濕之邪痹阻血脈,日久指、趾壞死脫落,令人慘不忍睹。本病分陽虛寒凝與濕熱化毒二型,而瘀阻不通又為兩型所共有。故活血化瘀之法,必須貫徹始終。而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不論寒熱,皆以黃芪為君。氣旺則可推動血行,而黃芪又最擅托毒生肌,為癰疽要藥,亦脫疽首選藥物。其藥性和平,又非破格重用難以奏功。 寒凝型,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合烏頭湯,隨證加減,大辛大熱,開冰解凍,效果極好?!秱摗樊敋w四逆湯養(yǎng)血通脈主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恰合脈管炎之足部動脈消失之特征),并治寒入經(jīng)絡,以致腰、股、腿、足疼痛。古今中外醫(yī)家用治各類凍瘡,療效卓著。若內(nèi)有久寒,深入血分,形成“沉寒痼冷”之格局,又兼見寒主收引,經(jīng)脈攣縮疼痛者,加吳茱萸生姜白酒,合而為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吳茱萸最善解痙)則更為合拍。本病病程過久,則非但血虛有瘀,其寒凝之程度,猶如冰結(jié)。加用《金匱》烏頭湯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jīng)表里內(nèi)外,開冰解凍,更加蟲類化瘀破徵之力,則如陽光一照,冰雪消融,栓塞一通,病即向愈。 (李可醫(yī)案)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余澤運的傷寒論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