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彩天馬紋蓋罐,明嘉靖,通高18.0cm,口徑8.5cm,足徑8.7cm。 罐直口,短頸,圓腹,圈足。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釉上五彩裝飾。腹部繪4匹天馬在云海間躍奔。頸部繪蕉葉紋,肩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罐胎堅釉潤,構圖嚴謹,突出使用紅、綠二彩,并以黃、黑、紫彩作局部的點綴,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 明嘉靖五彩器造型既有秀氣的盤、碗、杯、瓶等,也有胎厚體大的罐,還有新創(chuàng)的器形方斗杯、方蓋罐等。通常畫面多用紅、綠二彩,黃彩、黑彩等有時僅作為一種點綴,遂使紅艷綠翠的裝飾色彩熱烈生動。
五彩云鶴紋罐,高19.3cm,口徑13.2cm,足徑11cm。 罐直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其通體以青花加紅、黃、綠彩裝飾,頸部繪如意頭紋6組,肩部繪變形蓮瓣紋一周,罐身繪云鶴穿花及八寶紋,近足處繪變形蕉葉紋一周,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嘉靖年制”雙行六字款。 五彩云鶴紋罐色彩濃艷,畫跡工整,是典型的官窯作品。主題紋飾以云鶴為主,充滿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當時皇宮中崇尚道教之風。
斗彩靈芝紋盤,明嘉靖,高3.6cm,口徑14.8cm,足徑8.6cm。 盤撇口,淺腹,折底,圈足。內外斗彩裝飾。內底繪如意云頭一周,外壁繪靈芝紋7組。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p> 此盤造型小巧精致,紋飾簡練,色彩鮮艷,靈芝描畫嚴謹工整,寓意長壽、吉祥。 明嘉靖斗彩制作比較精細,其器形和紋飾多與成化斗彩相似。
五彩靈芝桃樹紋盤,明嘉靖,高2.8cm,口徑14.5cm,足徑9.3cm。
回青釉爵杯,明嘉靖,高16.1cm,口徑12.7cm×6.6cm,足距7cm。 杯造型和紋飾均模仿古代青銅器。橢圓形口,配一銅制珊瑚圓紐鏤空蓋。深腹,下承以三柱形足。通體施回青釉,釉色呈淡紫藍色。腹部飾回紋、獸面紋和鼓釘紋各一周。釉面勻凈潤澤,釉薄處映出白色胎骨。杯底無釉露胎,署陰刻楷體“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 回青釉是明代嘉靖時特有的一種以進口“回青”料配釉燒成的高溫藍釉,它是在元代以來景德鎮(zhèn)窯燒成的高溫鈷藍釉基礎上所衍生出的新品種,其釉色與祭藍釉相近,但略顯淺淡。
瓜皮綠釉暗劃云鳳紋尊,明嘉靖,高11.2cm,口徑14.1cm,足徑8cm。 尊廣口外撇,闊頸,腹部上豐下斂,高圈足外撇。內外滿施瓜皮綠釉,釉下暗劃紋飾。頸部和腹部各劃兩飛鳳,間以朵云紋,腹下部劃變形蓮瓣紋,足墻外劃卷草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瓜皮綠釉創(chuàng)燒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種玻璃質的低溫銅綠釉,因釉色似西瓜皮色,故俗稱“瓜皮綠”。嘉靖時景德鎮(zhèn)官窯燒造的瓜皮綠釉器最為著名,器形以碗、盤等小件圓器為主,尊、罐等大件琢器比較少見。
礬紅釉梨式執(zhí)壺,明嘉靖,通高15cm,口徑3.7cm,足徑6.2cm。 壺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壺身兩側各置曲柄和彎流,柄上部置一圓系,可供系繩以防蓋脫落。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施礬紅釉,釉色紅中泛黃,色調溫潤柔和。壺腹釉下隱約可見以青花料描繪的云鶴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高溫銅紅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鎮(zhèn)窯創(chuàng)燒成功后,經歷了明初永樂、宣德時期的輝煌,到嘉靖時已趨于沒落。從存量較少的嘉靖銅紅釉傳世品中可見,其釉色已不鮮艷,色調發(fā)暗,色澤紅中泛黑。此時,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礬紅釉瓷器大量出現。這種礬紅釉瓷器一般要經過兩次燒成,即高溫燒成白瓷胎,再涂抹礬紅料入窯低溫焙燒成器,因而這一品種又稱“抹紅”。它的燒制技術相對容易,一度替代銅紅釉的地位。
白釉塑貼紅蟠螭紋蒜頭瓶,明嘉靖,景德鎮(zhèn)窯制品,高30cm,口徑2.6cm,足徑10cm。清宮舊藏。
黃地紅彩纏枝蓮紋葫蘆瓶,高45.1cm,口徑5.1cm,足徑13.4cm。 瓶為葫蘆形,上小下大,直口,溜肩,束腰,雙鼓腹,圈足。通體黃釉紅彩劃花裝飾,口部為朵云紋,上下二段主題紋飾繪纏枝蓮花,上為四朵,下為二朵,束腰處繪纏枝靈芝紋。自上至下有六道弦紋,把紋飾分為五層。其作法是先燒成黃釉暗花,然后用礬紅彩涂色地,托出黃色的主題花紋,色調對比艷麗。這種“黃上紅”技法為嘉靖時期專用,后世少有仿作。此瓶足內白地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嘉靖時期燒制各式葫蘆瓶,有大、小、方、圓、上圓下方等多種式樣,此件為其中之一。此瓶器型碩大,造型規(guī)整,彩色鮮艷,花紋精美,是嘉靖時期大型琢器的代表作品。
白地素三彩纏枝蓮紋瓶,明嘉靖,高63.4cm,口徑7.9cm,底徑17.8cm。 瓶口微撇,口緣鑲銅,溜肩,鼓腹,腹以下收斂,圈足。外壁白釉地素三彩裝飾。近口沿處繪如意云頭紋,腹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卷草紋。所施色彩有孔雀綠、黃、紫、草綠等。素底無釉。無款識。 瓶身秀美,紋飾的華貴為素雅的色彩掩藏,具有內斂之美。
青花芝桃仙鶴符箓紋盤,明嘉靖,高8.1cm,口徑57.5cm,足徑41.7cm。
青花龍穿纏枝蓮紋大盤,明嘉靖,高10.7cm,口徑77cm,足徑55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內外均以青花描繪龍穿纏枝蓮紋。素底無釉。外口沿下長方形青花雙線框內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橫排款。 龍穿花、云鶴、八卦是明嘉靖官窯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紋樣。此器畫工精細,龍紋形象生動,圖案線條自然流暢,形體碩大,應是迎合當時嘉靖帝的喜愛而特意燒造的。
青花云龍紋四方蓋罐,明嘉靖,通高15.5cm,口徑4.8cm,足徑5.4cm。 罐四方形,有蓋。蓋面飾如意云紋,罐頸飾回紋,肩部為蕉葉紋,腹部四面分別繪雙云龍紋,足邊為變形蓮瓣紋。底青花雙方欄內書“大明嘉靖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方形器物的制作工藝較圓形器物難度大,器物容易變形,而明嘉靖時期方形器物較多,如方瓶、方罐、方盤、方杯等,體現了嘉靖時期器物成型的技術水平。此四方蓋罐為明嘉靖時期的代表作品。
青花三羊紋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徑16.3cm,足徑5.5cm,故宮舊藏。
青花花鳥紋梅瓶,高44cm,口徑6.5cm,足徑13.8cm。 瓶小口,平肩,身較長,圈足外撇。瓶口飾弦紋一道,頸飾蕉葉紋,肩部為如意云紋一周,云頭間隔以瓔珞紋,如意云紋內繪折枝花卉。腹部繪花鳥草蟲等紋飾。近足處繪纏枝蓮及變形蓮瓣紋各一周。底部青花方欄內書“富貴常春”四字吉祥語款。 明嘉靖、萬歷時期的梅瓶一般較前期明顯增高,形體漸大。吉祥語款為嘉靖時期梅瓶的主要特征之一。
青花云龍紋“壽”字蓋罐,明嘉靖,通高54.2cm,口徑25.2cm,底徑30cm。 罐圓口,方唇,溜肩,肩下漸斂,平底。蓋面隆起,蓋頂置寶珠形紐。罐里光素無紋飾,外部青花裝飾。肩繪纏枝蓮紋。蓋和腹部均繪雙行龍、盤“壽”字及朵云紋等,腹下部還襯以海水江崖紋。近底處繪勾云紋。素底無釉。罐外口沿下橫書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書款。 此罐造型渾厚,構圖繁密嚴謹,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據文獻記載,此時期的青花瓷使用進口的“回青”料描繪,色調翠藍濃艷,微泛紫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