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閘官署為運河閘務官的官邸,1938年毀于戰(zhàn)火。2010年按明代規(guī)制恢復重建。設計功能為臺兒莊運河奏疏館,通過明清時期漕河官員的奏疏,展示古代奏疏的規(guī)制和演變。 這是閘官署的南門,它的對面就是京杭大運河“中河臺兒莊段”。 這座臨河建筑是臺莊閘官署,為管理船閘的閘官官邸。它由門廳、西廂房、北大廳、東廊道組成,為一層官式建筑,面積200平方米。 這是站在閘官署南門的東側(cè)看大門前的“升平”牌坊。升平”牌坊是運河閘官對過往船只的祝福,就像現(xiàn)在高速公路收費站祝福司機們“一路平安”一樣。 臺莊閘官署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后經(jīng)多次修繕和重建, 2009年重建的閘官署,設置為臺兒莊運河奏疏展館。通過運河奏疏,向游客講述臺兒莊運河的故事。 在閘官署大門西側(cè)立有石碑一個,上面刻有“山東第一閘”五個大字。 臺兒莊運河因為有東西泇河支流,歷史上被稱為泇運河,于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開通,次年正式通航,為京杭大運河一段東西走向的河道。 這是閘官署大門東側(cè)的青銅馬雕塑,這個可以騎上去,過一把閘官癮。 這段河道,落差大,水流急,為了節(jié)制水流,保障旱季通航,朝廷在這80多華里的河段上,修建了八座船閘。船閘有上游和下游兩道閘門,中間有一段閘室。平時關閉閘門,有船只上行時,關閉上閘,開啟下閘,待閘室內(nèi)的水位泄至與下游水位齊平時,船只進入閘室,隨即關閉下游閘門,開啟上閘,向閘室灌水,當閘室水面與上游水位齊平時,船只駛出閘室,進入上游航道。下行時則相反?,F(xiàn)在的船閘,包括葛洲壩和三峽船閘,原理與臺兒莊八閘是一樣的。 進入大門,這是閘官署庭院景觀。 明清時期的臺莊閘,就位于這里,它是北上漕船由江蘇進入山東的第一道閘,被稱為“山東第一閘”。這塊地標碑,1912年由中興煤炭公司所立,以紀念棗莊至臺兒莊的鐵路開通。中興公司的煤炭,一直通過臺兒莊運河外運。 這是庭院東北角的閘官雕塑。 這是庭院西北角的庭院水池、假山景觀。 這是站在西相房跟前看東相房。 這是閘官署庭院景觀。 這是閘官署展覽廳內(nèi)的序言。 這是展覽廳內(nèi)展出清朝閘官的官服。 這是閘官辦公的地方。 這是展出的當時閘官署物品。 閘官署內(nèi)展廳一角。 這是展廳內(nèi)展出的“殘碑”文物。 在明清臺莊閘官署故址處,原立有殘碑一通,正面居中刻有“臺莊”兩個大字?;跉埍鐾恋攸c考慮,臺兒莊古城管委會文化交流中心研究人員一致推測為臺莊閘碑刻。是乃于2011年3月運河奏疏展館落成后,移入門廳左側(cè)。因“臺莊”二字上方殘存文字的右下部分為“彡”,可推測為“修”字,故可判斷此碑為“重修臺莊閘”殘碑。本文將以此為立論基礎,對該碑的年代及樹立者試作簡要考證。限于所學,其中不足之處還請方家指摘。 這是明清時期使用的馬鞍配件。 根據(jù)文獻記載,臺莊閘自明萬歷三十二年建置以來,經(jīng)歷多次重修。光緒三十年本《嶧縣志?卷二十二?閘座》曰:“臺莊閘,東距黃林莊五里。康熙十八年、道光二十年重修。”此外,《臺兒莊區(qū)志》記載了一次,為康熙四十五年(當?shù)貙W者亦有云康熙四十七年者,不詳所據(jù),比對異同,似一事之二說)。《中國運河開發(fā)史》記載了一次,為乾隆九年【注】。對碑文正面右側(cè)之“九”字,筆者擬試作事件發(fā)生的年代解,如此,則乾隆九年便是上述四次重修年代中符合條件的唯一選項。 這是閘官署的后門,也就是北門,位于月河街上。 根據(jù)筆者所詳清代的官員名單,乾隆九年的兵部尚書為班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不明。班第于乾隆六年三月庚寅由湖廣總督遷兵部尚書,乾隆十三年十月丙戌降侍郎。任湖廣總督時,他正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職,但離任年代不詳,在任兵部尚書期間繼續(xù)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可能性較大。 反觀康熙十八年任兵部尚書的郭四海、康熙四十五年任兵部尚書的馬爾漢、道光二十年任兵部尚書的裕誠,此前都曾任左都御使,既無重修臺莊閘時任右副都御使的文獻記載,又不見有降職處分的跡象(康熙四十七年任兵部尚書的耿額亦然)。 這是正面看閘官署的北門。 位于閘官署“升平”牌坊南側(cè)的碼頭名曰“閆家碼頭”。 閆家碼頭位于閘官署南側(cè),本為官家碼頭。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停辦漕運后,閘官署撤銷,其地遂為閆家所占,碼頭亦改稱為閆家碼頭。 站在閆家碼頭看大運河,往日的繁華已經(jīng)是過眼云煙,確實讓人浮想聯(lián)翩。 臺兒莊運河,曾是京杭運河數(shù)次大改道工程的重大成就。但是,在臺兒莊運河興盛300多年之后的清末,由于官府昏庸,導致運河年久失修,漕運被迫中斷。臺兒莊運河也自此成為洪水走廊,遺患兩岸。 |
|
|
來自: 昵稱14979747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