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情及藥性不同,正氣漸漸恢復,或驅邪外出,服后會有不同反應,但每個人會有所不同,下列情況供參考: 一、 若體內臟腑寒濕較重,服溫陽藥后會出現:腹鳴轉矢氣,甚或或腹瀉,瀉極臭大便,或水樣或雜有膿血、硬塊、膠粘狀物;日數次至十幾次,但不會覺身體特別乏力。若體內溪谷寒濕較重,服溫陽利水藥后出現:汗出頭暈眩,混身難受說不出的滋味站不是坐不是睡不能睡(治慢性肝病陰黃寒濕的過程中常出現此狀況,如果出現此狀不必心慌,不用特別止汗止瀉,此病氣外出表現。),如此汗出數天后即止,然后感覺神清氣暢,但身輕稍顯乏力,又數日后即感全身舒服說不出的久違的清爽。(本人治慢性乙肝,常在15-45天之間出現此狀,又汗又瀉,少數并見嘔吐,此時多喝些苡仁湯即可,苡仁湯不用大米,苡仁健脾利濕,米稻出自水田有濕氣,如此數天汗瀉自止,止后多吃懷山。此與高師汗出治肝不謀而合。) 二、 腹痛或憋脹痛、竄痛,或患病部位疼痛加劇?;蚧疾〔课蝗缦x行。正邪相爭,不通則痛,藥物通經絡之時,病處即感疼痛。藥力漸漸透達經絡,通后即痛止。 三、 咳喘加重,咳吐痰多或血痰,一般幾日或數月后,痰漸變少,咳減輕,咳喘遂癒。 四、 嘔吐許多痰涎、穢物。甚或嘔黑水、黑血塊等。 五、 或者出現體內覺熱,四肢反轉冰,后肢體末漸漸溫。乃驅散之病氣寒邪由內出外之表現?;虬l(fā)熱,出汗;隨后癥狀減輕。如同感冒,切不可清熱退燒,不可打針輸液,否則病又轉入里(三陰)難癒。 六、 身上出許多疹子、紅斑、包塊,或癢極鉆心;或疼痛至極。乃風濕等邪氣由內外出于表。不要治癢治痛,一般幾天或者數月,漸漸變輕消失,病遂愈。 七、 面部浮腫,腳浮腫;甚至全身浮腫。一般數日即消。此陰寒被逼出于外。 八、 服藥過程中,不斷出現以前患過的病癥狀,乃以前之病有誤治而陷于內,今正氣漸復,逐邪外出之佳象。 以前患過的病重新出現一次一二天一種癥狀消失,又出現另一癥狀;每顯現一種癥狀,體內就會減少一種病。 九、 方中附子需逐日加量時,如出現從輕至重的反應,一般20分鐘至2-3小時自行消失,此時的附子用量為最佳用量,若反應嚴重,下次減少10-50克,繼續(xù)服用: 口唇發(fā)麻---前臂發(fā)麻---牙關緊滯---頸部發(fā)麻---胸部發(fā)麻----胸部覺悶---心跳加速甚至心律失常如奔馬律、結代脈---嘔吐、腹泄。有些痼疾重病,服藥過程中,會忽然昏厥,過不久,自然蘇醒。所謂“藥不瞑眩,厥疾弗瘳”。 后面的證狀必兼有前面的證狀。但有時屬于附子質量差所致的膽巴水中毒,或是屬于附子煎煮不當所致中毒現象,不能一概以正常服藥反應論之;一定以大 夫 處方個體差異而詳細分析,慎重! 十、飲食體力漸漸增加,精神漸漸好轉,癥狀減輕即為服藥得效(反應劇時除外) 十一、西查指標異常,是服用中藥后常見現象,是身體自行調節(jié)的現象。如糖尿病患者服后出現血糖增高很多,但身體未覺不適,一般堅持服藥幾日即正常,但過一些時間又出現西查指標反復。如高血壓患者,有時服藥后也有血壓高低反復之現象,堅持一段時間即穩(wěn)定好轉。 十二、病情重者,反應較大;病情輕者反應不明顯,在不知不覺中平穩(wěn)向癒是最佳效果。 服藥禁忌 一、 起居飲食,要順應自然,不違養(yǎng)生之旨。 二、 忌食生冷如:水果(如西瓜、梨、黃瓜)海鮮等。以進食易消化的食物為宜,不宜過飽。 三、 忌用冷水洗浴,吹低溫空調、坐臥寒涼濕地。 四、 禁房事。 五、 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心情,避免操勞、七情太過。 六、 久病之人如遠岸之舟,急切難到岸邊;服藥未必能立竿見影。堅定信心,認定方向萬無不到之岸;若頻頻更醫(yī),方向不定,自取顛覆,咎由自取。 七、 宜心地淡泊、清靜寡欲、體任天真、拋開生死名利、廣行功德,懺悔已過,庶可于康復延年有補; 八、 不宜看醫(yī)學類書,徒增疑心。宜讀修心養(yǎng)性類書籍。 九、 不宜過度鍛煉,適可而止,以不覺累為度。 十、 病減輕或初癒后,不宜大喜、過度興奮、勞累,以防樂極生悲,七情傷身。 注: 我處近期診治的骨增生、頸椎病、腰突癥、元年老傷、肩周炎、網球肘、坐骨神經痛、肝脾不和腹痛、心臟病、肺心病糖尿病上熱下寒癥、腦血管痙攣、中風后遺癥、肝硬化肝腹水、乙肝、子宮頸瘤、女子不孕癥等,這類病友,在服藥期間(一般2-5劑之間,慢性內科病5-10劑之間,乙肝15-20左右之間)常見或汗或瀉、或全身寒而飯量增加體力增加關節(jié)靈活、或頸腰或手指腳脛間斷性出現一過性電觸感、或以前得過病的部位重現悶痛感等。這是病氣外出現象,有這種表現預示將痊愈更快更徹底,沒有這種現象也不必強求,是氣血偏弱逐邪更緩或病氣沒有湊合在某一時間在同一某部通過而不出現強烈反應。值得指出的是,乙肝在治療期間出現汗瀉煩躁是非常好的,這是關鍵階段,也預示著即將面向痊愈了,不要用藥尤其是西藥進行止汗止瀉,否則寒濕轉入三陰,治不徹底。 糖尿病喝中藥后會有一定時期,會血糖升高,因為中藥的溫性的能量會促進陽性的反應,但是身體并不會不舒服,反而很精神。為什么?我從幾個方面讓大家自己去思考。 糖尿病的人都會有低血糖的表現,那是糖的分布和利用不均勻。一個正常人一次口服下一個糖尿病重癥病人體內糖分的10倍量,如此幾天,只要正常飲食適當運動(正常飲食是口渴想喝水就喝餓了想吃飯就吃飯,坐著想起來走走就走走想跳一跳就跳一跳)都不會有哪里不舒服的。 那么西醫(yī)是怎么治高血糖的呢?是用藥降低體內的血糖含量,還是修復人體血糖的利用代謝系統(tǒng)?西醫(yī)一發(fā)現病人血糖高,就要你立刻開始服用降血糖的藥物,然后告訴你不控制血糖的話易導致心臟病, 嚴重時會得到青光眼,嚇死人是西醫(yī)師在醫(yī)學院受教育時一直被灌輸在腦中的直覺反應,這些被西藥廠洗腦的醫(yī)師不知不覺中就成為西藥的強力推銷員而不自知。 而我在臨床上所得到的心得卻完全與它相反,中醫(yī)認為治糖尿病就必須先加強脾和腎臟功能,高血糖必須先擊潰腎臟之后,然后才會對心臟造成威脅,而所有的西藥都傷害腎臟,因此服用降血糖的藥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心臟病。肝開竅在眼睛,也就是說中醫(yī)認為只要肝臟好就不會有眼疾,根本與高血糖無關,由于服用西藥或注射胰島素會造成肝臟的損壞因此才會得到青光眼,我有許多病人是糖尿病患來求診,每位病患都有按照西醫(yī)指示服藥,其結果都有心臟問題也都有眼睛問題。 降血糖的藥根本就是騙局一場。我解釋給諸位聽, 你拿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一個放滿水一個放半杯水,然后同時加等量的糖入內,結果是半杯水的會較甜對不,那現在想要兩杯水甜度一樣的話,請問你是選擇把半杯水的杯子加滿水呢? 還是選擇發(fā)明降糖的藥來降低血糖呢? 按照物質不滅定律,你使用降血糖藥之后你以為血糖下降了,你就錯了,血糖根本沒有消失,多余的血糖就開始屯積在你的腳部,就好像糖積在杯底一樣,其結果就是雙足潰爛,你等著截肢吧,前蔣經國先生就是受害者, 如果你知道此案例但是你卻沒有學到教訓還是依樣的重導覆轍,你真是笨死的。 還有服用中藥的病人要知道當藥力在清除雙足累積多年的舊血糖時,會有短時期的高血糖現象出現,這是很正常的,你應該每天多運動直到出點汗,少吃面食類及根莖類的蔬菜,多喝茶多吃葉菜類及糙米加上多運動來自然的燃燒多余糖份, 如果因為血糖高而回去打胰島素就前功盡棄了,至于高血糖會持續(xù)多久, 就要看你使用多少年的藥物控制,越多年自然越多的糖累積在雙腳內,而這些舊糖多年以來從未排出體外過, 自然在吃中藥之后會回流到身上(中藥中的溫陽益氣行氣和健脾利濕活血化瘀的藥會把病灶里的病氣趕出來), 就會須要比較長的時間來消化它, 每個人都不一樣的。(西醫(yī)讓病壓下去涼下去,而中醫(yī)是讓機體這上來那下去這轉化那同化及汗吐瀉出去等,既要調臟腑氣血陽陽還要把病邪偏氣能利用同化的利用不能利用的都趕出去,扶正又祛邪,治標又治本。這去邪還有方法,如陽明表證用吐里證用下,太陽表證用汗,這攻敵打仗還不勞師動眾傷財擾民??上КF在上到政要出行工商會訪下到百姓飲食,及醫(yī)生用藥都講究排場了) 如果有人認為是中藥造成血糖高的原因,很簡單你只要把同樣的藥讓你周圍的人服用看看血糖是否會高,就知道了。中藥只會出現血糖高的現象,而且這現象是你自己身體里的,何況你這身體服中藥后是不是能吃能睡不暈不悶了,中醫(yī)是不會增加你的血糖本質的。一段時間之后就不用擔心血糖2個字了,想吃什么吃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