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經絡是中醫(yī)的靈魂

 閱 微 2015-02-14
經絡是中醫(yī)的靈魂+經絡是人體的醫(yī)魂 - 舍得 - 舍得 
  一、人體經絡是陰陽五行五色五味的縮影
  人體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 1手太陰肺經 2手陽明大腸經 3足陽明胃經 4足太陰脾經 5手少陰心經 6手太陽小腸經 7足太陽膀胱經 8足少陰腎經 9手厥陰心包經 10手少陽三焦經 11足少陽膽經 12足厥陰肝經
  人體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1.督脈 2.任脈 3.沖脈 4.帶脈 5.陽蹺脈 6.陰蹺脈 7.陽維脈 8.陰維脈
  1 經絡與陰陽
  中醫(yī)將經絡中內屬臟的跟臟直接相連、關系最密切的稱為陰經。它與臟對應的腑又有緊密的聯(lián)系,中醫(yī)稱這種關系為絡;將內屬腑的跟臟直接相連、關系最密切的經稱為陽經。同樣,它絡于腑相對應的臟,陽經在四肢的外面,陰經在四肢的內面。
  2 經絡與五行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秲冉洝穼⑽逍袑W說用于醫(yī)學,形成了中醫(yī)學的五行學說。于是五行與人體臟腑對應起來,其中經絡對應關系為: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腎經。
  肝經太旺的人平時都容易生氣,因肝經主怒。若是女士的話就易得乳腺增生,因肝經要經過乳房;肝經有異常的話同時影響到脾經,因木克土,她同時也會有消化系統(tǒng)方面的問題,比如腹瀉、腹脹或胃疼等病。
  3 經絡與五色
  青、紅、黃、白、黑五色分別對應的是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腎經,根據經絡與五色的對應關系,建議心經虛,即心慌心悸的人多穿紅色衣服;肺經虛,即平時常感冒的人多穿白色衣服;肝經虛,即平時膽小易被驚嚇的人多穿青色衣服;腎經虛,即平時怕冷的人多穿黑衣服。
  心經、夏天、紅色在五行里都是屬火,所以中醫(yī)提出紅色衣服為夏天著裝的首選,紅色的可見光波最長,可大量吸收紫外線,保護皮膚并防止皮膚老化,這個結論又印證了中醫(yī)理論的博大精深。
  4 經絡與五味
  經絡與五味對應為:酸入肝經,甘入脾經,苦入心經,辛入肺經,咸入腎經;而五味的功能為酸收、甘緩、苦瀉、辛走、咸潤,并通過經絡傳導間接地作用于臟腑。如某人喜吃酸東西,如果他的胃不好,那就得少吃,因酸是屬木,旺肝經,木克土,而胃是屬土。
  “早吃咸晚喝甜”的習慣是有道理的。早餐一定要吃好,咸入腎經,腎經氣旺,自然精力充沛。晚上吃完飯后,喝點蜂蜜,甘入胃經和脾經,胃和而安,自然會睡得好。
  二、心臟不好,用熱水泡泡腳經絡是中醫(yī)的靈魂+經絡是人體的醫(yī)魂 - 舍得 - 舍得
  泡腳水的溫度略高于人體體溫即可,不要超過38~40度左右。其次,泡腳時間要視年齡而定。對老年人而言,一般泡20~30分鐘為宜,但低血壓的老人、身體比較虛弱的老人,每天泡20分鐘就足夠了,以防泡腳時間過長引起血管擴張,導致血壓降低。
  三、人中穴在急救中能幫大忙
  人中穴為督脈穴位,督脈通于腦,故可用于昏迷、休克等危急重癥。
  一是刺激人中穴可以升高血壓。二是刺激人中穴位,使呼吸持續(xù)性興奮。
  四、按摩手掌可以治病
  人體最主要的12條正經中,與手相關的有6條,手部經穴有23個。
  1 勞宮穴
  勞宮穴位于手掌心橫紋中,握拳時中指尖所指處。勞宮穴屬手厥陰心包經,具清心火、定神志作用。
  2 魚際穴
  魚際穴位于第一掌骨中點。按摩此穴可理氣、清肺利咽喉。
  3 少府穴
  少府穴,握拳時小指尖下即是。少府有發(fā)散心火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心區(qū)疼痛、心煩、心悸、遺尿、陰部癢痛、小便不利等。
  按摩整個手部,重點可放在全息穴,即中指根部以下部位。經絡是中醫(yī)的靈魂+經絡是人體的醫(yī)魂 - 舍得 - 舍得
  五、上臂發(fā)青可能是肺寒的緣故
  肺經從上臂內側開始一直到大拇指指尖。肺經共11個穴位。其中9個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橈側,即上肢大拇指一側;2個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末穴少商。本經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統(tǒng)和本經所經過部位的病癥。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悶胸痛、咽喉腫痛、外感風寒及上肢內側前緣疼痛等。上可舒解肝經之郁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
  肺經的魚際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有人總覺得氣不夠使,有吸不上氣的感覺,這時可以點揉太淵穴,此穴為肺經原穴,補氣效果極佳。
  尺澤穴是最好的補腎穴,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多是這種體質。
  對經渠穴的治療是針對各種咳嗽的;孔最穴對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體炎效果不錯,還能治痔瘡;少商是專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腮腺炎、感冒發(fā)燒等的,三棱針點刺出血馬上見效。
  六、牙痛與大腸經有關
  大腸經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簡稱,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大腸經是和肺經關系非常密切的經脈。呼吸系統(tǒng)有疾病時,以大腸經上的曲池穴位為治療點。治療大腸經的穴位有20個,臉部有迎香、禾髎;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臑、手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溫溜、偏歷、陽溪;手掌有合谷、三間、二間、商陽等。
  七、足少陰腎經病不可怕
  足少陰腎經的發(fā)病源頭是腎。中醫(yī)認為,治療此病重在飲食調理,日常飲食中注意補腎。
  八、胃中寒脹滿找胃經
  胃經也叫足陽明胃經,共四十五穴。陽明象征陽氣極盛的經絡。
  胃經起于迎香,往上一直走到山根,然后分為二支,一支走臉,另一支沿著頭角至額顱。胃經朝下沿著頸部,經過乳中,也即乳房正中線,直下到大腸。所以,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結核都可以從胃著手治療。
  胃經到大腸后一直向下沿著腿的前側走。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叫足三里,經常按摩足三里是養(yǎng)護胃氣的一個不錯的方法,即“要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干”。
  九、鼻炎受膀胱經的影響
  膀胱經起于睛明穴,上達額部,左右交會于頭頂部(百會穴)。經絡是中醫(yī)的靈魂+經絡是人體的醫(yī)魂 - 舍得 - 舍得
  膀胱經可主治生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  
        十、有將軍肚可拍打足少陽膽經
    經常拍打特別是睡前拍打,不僅可減肥有益健美,而且能幫助消化食物,消除便秘,使腹部感到舒適。
  十一、奇經八脈是養(yǎng)生的關鍵
  有些疑難雜病運用奇經八脈理論可有顯著效果,尤其是推拿與按摩都直接作用于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經之間,作用體現(xiàn)于兩個方面:一,奇經八脈溝通了經脈之間的聯(lián)系。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jié)作用。
  十二、陰脈之海:任脈
  任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叭巍弊?,有擔任、任養(yǎng)之意。任脈總任一身陰經,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凡精血、津液均為任脈所司,故稱為陰脈之海。任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經陰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線上行,經過咽喉,到達下唇內,環(huán)繞口唇,上至齦交穴,與督脈相會,并向上分行至兩目下。分支由胞中貫脊,向上循行于背部。任脈之穴包括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承漿共24個穴。
  一般來說,與女子懷孕、月經關系密切的婦科方面的疾病,主要都應從調理任脈著手。
  十三、陽脈之海:督脈
  督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于大椎,督脈有調節(jié)陽經氣血的作用,故稱為“陽脈之?!薄6矫}主生殖機能,特別是男性的生殖機能。督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帶處。督脈之穴有長強、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后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共28個穴。
  另外,女子的月經除了與任脈有關外,還與督脈、沖脈有關。任脈是陰脈,督脈是陽脈,只有陰陽相合才會來月經。通常,初潮后的一年半載,少女的月經才會逐漸規(guī)律,這其實是任脈和督脈調理過程的磨合,慢慢地月經周期會變得有規(guī)律。
  十四、十二經脈之海:沖脈
  沖脈是奇經八脈之一,它起于小腹內(胞中),沿著脊椎骨內部上行。同時由陰部的兩側(氣沖穴部位)開始,夾臍兩旁向上,到胸部而止。
  沖脈與其他各經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具體說來,沖脈與任、督二脈同出于胞中。其脈氣所發(fā)腧穴在臍之上、下兩旁,左右共“穴”,系足少陰腎經穴位;其循行不僅并于少陰,亦隸于陽明,又通于厥陰,及于太陽,陽維、陰維、陽蹺、陰蹺共同保護它。其脈氣流經,滲灌陽明,又與其他臟腑經絡相互連屬。
  沖脈除了具有沖要之義外,更包含著沖(搏)動、輸布的動力概念。正因為沖脈獨具這種使氣血周布的動力,才使其脈氣遍及上下左右、前后內外,無所不至,才使其成為“諸脈之沖要”,才使其有“十二經脈之?!敝Q。
  1 沖脈調節(jié)十二經氣血
  沖脈為“十二經脈之?!?,說明沖脈具備調和諸經的生理作用,并由此而產生了統(tǒng)帥和調節(jié)十二經氣血的功能。當經絡臟腑氣血有余時,則沖脈能加以涵蓄和貯存;而經絡臟腑氣血不足時,沖脈又能給予灌注和補充,以維持人體各組織、器官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古代醫(yī)家以“?!弊直扔鳑_脈,在體現(xiàn)統(tǒng)帥和調和功能方面來說,無疑是生動而有一定意義的。
  2 沖脈主血海
  沖脈起于胞中,它具有主宰“血?!钡墓δ?。“血?!敝甘裁??對女子來說,它應該指的是內生殖器。血海接受沖脈的調攝,表現(xiàn)在:沖脈隆盛則血海充盈,月經應時而下;沖脈受損則血海敗亂,出現(xiàn)月經失調等病癥。
  男子亦有血海,在男子方面為化精之所,這個“化精之所”在男子方面當指睪丸、前列腺等生殖器官。沖脈盛則“精氣溢瀉”而有子,沖脈受惡傷則精衰無子,也就是說,當男人患有少精、死精等病時,一般被認為是沖脈有病。
  3 沖脈主管生殖
  沖脈具有促進生殖的功能。一般不能生育的人,都是沖脈不能正常進行。
  此外,沖脈所主宰的生殖功能還包括了部分內分泌功能。
  4 沖脈病的表現(xiàn)
  沖脈為病在婦科疾患中比較多見,在男子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性功能不強。
  十五、敲帶脈有利于減肥
  帶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帶脈能約束縱行之脈,足之三陰、三陽以及陰陽二蹺脈皆受帶脈之約束,帶脈起于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環(huán)腰一周。并于帶脈穴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小腹。
  哪條經脈在腰腹處出現(xiàn)問題,如郁結氣滯、瘀血堵塞,都可通過針灸帶脈來進行調節(jié)和疏通,而且?guī)}上的三個穴位“帶脈”、五樞、維道,又全都壓在膽經上,所以敲擊此處有同于敲打膽經之妙。
  十六、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
  陽維脈起于足跟外側,向上經過外踝,沿足少陽經上行到髖關節(jié)部,經脅肋后側,從腋后上肩,至前額,再到項合于督脈。它們分別聯(lián)系、調節(jié)六陽經與六陰經,對氣血盛衰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
  陰維脈起于小腿內側,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經相合,過胸部,與任脈會于頸部。聯(lián)系心包和腹,所以,如果感到心痛或者憂郁,應當從調節(jié)陰維脈著手。
  陽蹺脈起于足跟外側,經外踝上行腓骨后緣,沿股部外側和肋后上肩,過頸部上挾口角,進入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再沿足太陽經上額,與足少陽經合于風池,聯(lián)系眼腦、咽喉與眼。所以,如果感到眼睛痛或者入眠困難,患者可以輕揉陽蹺脈,加以調適。
  陰蹺脈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的內踝上,直上沿大腿內側,經陰部,上行沿胸部內側,進入鎖骨上窩,進顴部到目內眥,與足太陰經和陽蹺脈相會合。陰蹺脈聯(lián)系咽喉、眼目、腦。如果出現(xiàn)好睡、多眠、易困,則可以輕揉陰蹺脈。
  十七、心情郁悶,按摩心包經穴位
  十八、耳聾可能是三焦經有病變經絡是中醫(yī)的靈魂+經絡是人體的醫(yī)魂 - 舍得 - 舍得
  有人莫名感到耳聾、耳鳴、咽喉腫痛等病,很可能是三焦經出現(xiàn)了病變,不妨從按摩三焦經著手。
  十九、神奇的穴位
  1.五行相配的穴位才是人體的妙藥
        按五行學說,肺、大腸屬金,心、小腸屬火,肝、膽屬木,脾、胃屬土,腎、膀胱屬水,心包、三焦也屬火。某條經絡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屬于這條經絡的屬性,如肺經的穴都有肺經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條經還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構成五個特定穴(井、滎、俞、經、合),叫"五輸穴"。"輸"就是傳導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經絡的傳導比喻為水流從小到大,從淺入深的變化過程。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經的少商穴和脾經的隱白穴。"井"就是水的源頭,"井之為義,汲養(yǎng)而不窮"。

"滎"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腳掌)趾關節(jié)上,如肺經的魚際穴和脾經的大都穴。"滎"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細流。

"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jié)以上,如肺經的經渠穴和脾經的商丘穴。"經"是主道,像寬廣的江河,暢行無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關節(jié)附近,如肺經的尺澤和脾經的陰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匯入大海。

五輸穴以"井、滎、俞、經、合"來說明經氣由四肢末端向心臟方向流注于肘膝關節(jié),經氣由微至盛,由淺入深,匯入臟腑的過程。五臟(心、肝、脾、肺、腎)所主的經絡叫"陰經",六腑(小腸、大腸、膀胱、膽、胃、三焦)所主的經絡叫"陽經"。不管是陰經還是陽經,都有其各自的五輸穴,各自的屬性也完全不同。陰經的"井"屬木,"滎"屬火,"俞"屬土,"經"屬金,"合"屬水。而陽經的"井"屬金,"滎"屬水,"俞"屬木,"經"屬火,"合"屬土。

井主"心下滿",是指胃脘部痞滿,郁悶之癥。五臟六腑皆有可能成為"心下滿"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隱白",胃的井穴"厲兌"。若因肝氣郁結引起,可刺激肝經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腸經的井穴"商陽"。

滎主"身熱",身熱可理解為"上火了",如發(fā)燒,咽喉腫痛,可選肺經滎穴"魚際"??诏彛”愣坛?,可選小腸經滎穴"前谷"??诔?,大便燥結,可選胃經滎穴"內庭"。心煩不眠,五心煩熱可選心經滎穴"少海"。牙齦腫痛,眼紅赤,可選三焦經的滎穴"液門"。各經絡的滎穴可以配合使用,祛熱功能效果更佳。

俞主"體重節(jié)痛","體重節(jié)痛"是指渾身酸懶,身體倦怠,關節(jié)疼痛。如膝關節(jié)腫痛,行走困難的,可選肝經俞穴"太沖",膽經俞穴"足臨泣",上肢關節(jié)痛,可選肺經俞穴"太淵",心包經俞穴"大陵"。白天倦怠嗜臥,無精打采,可選脾經俞穴"太白",腎經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體酸痛,可選膀胱經的俞穴"束骨",胃經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祛濕,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

經主"咳喘寒熱","咳喘寒熱"是說經穴善治咳喘之癥,且無論是寒性、熱性還是陰虛、發(fā)熱的咳喘,都可選擇經穴治療。如外感咳嗽,可選肺經的經穴"經渠"和膀胱經的經穴"昆侖";腎虛的咳喘,可選腎經的經穴"復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可選三焦經的經穴"支溝";肺氣不足的咳喘,可選脾經的經穴"商丘"。經穴有清肺化痰、理氣鎮(zhèn)咳之效,平日可作為保養(yǎng)肺臟和預防咳喘的要穴。

合主"逆氣而泄",若胃氣上逆則嘔吐,可選胃經合穴"足三里";膽汁上逆則嘴苦,可選膽經合穴"陽陵泉";肺氣上逆則咳喘,可選肺經合穴"尺澤";脾虛便溏腹泄,可選脾經合穴"陰陵泉";腎虛遺尿,遺精,可選腎經合穴"陰谷"。

2.福由心經生——清心除煩之要經

按摩心經,就是最好的藥,就是最純的酒。沿著心經的走向,可以找到以下要穴:極泉穴在腋窩中,點按可使心率正常,又治勞損性肩周炎;少海穴在肘紋內,撥動可治耳鳴手顫及精神障礙;神門穴在掌紋邊,點掐可促進消化,幫助睡眠,預防老年癡呆;少府穴在感情線,可瀉熱止癢,清心除煩,通利小便。此外還有4種常用調心的中成藥,參選而用:心慌氣短食不下,可服柏子養(yǎng)心丸??谠锉I汗大便干,快用天王補心丹。夜晚難眠心煩熱,牛黃清心神自安。常服人參生脈飲,氣陰同補功效全。

3.危難時刻顯身手——化生氣血的小腸經

小腸經是“主液所生病者”?!耙骸卑ㄔ陆洝⑷橹?、白帶、精液以及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的腺液,如胃液、胰腺、前列腺和滑膜分泌的滑液等,凡與“液”有關的,都可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小腸經從小指旁的少澤穴起始,沿著胳膊外側循肩膀一直向上到頭部,直到耳朵旁的聽宮穴,左右各19個穴位。其中有7個穴在肩膀上。先說“后溪穴”。它的功能很強大,按摩又極為方便,位置在手掌感情線小指側盡頭處,可握拳取穴。后溪穴為小腸經的“俞木穴”,俞主“體重節(jié)痛”,因此此穴可治腰膝痛、肩膀痛、落枕。又因后溪是八脈交匯穴,通督脈,督脈入腦,所以又治后頭痛、頸椎病和神志病。此穴還有個特殊的功效,就是可以治療麥粒腫,但最好用艾灸的方法,可做成麥粒大的艾柱,用凡士林粘在后溪穴點燃,通常連灸三柱就會有效,病在左取右后溪,病在右取左后溪。灸后一天,麥粒腫通常可自行消退?!梆B(yǎng)老穴”,可治療眼花目暗,眼瞼下垂,聽力減退,肩酸背痛,起坐艱難,腳步沉重,此外還有降血壓的功效。此穴在手腕上(小指一側)。取穴有一個竅門,先掌心向下,用另一手食指按住腕上尺骨小頭最高點,然后再將掌心面向自己胸口,另一手食指本來按在骨頭上,這一轉掌,發(fā)現(xiàn)食指已經按在了骨縫中了,這個穴正在骨縫中。

“支正穴”(有“支持正氣”之意),它在養(yǎng)老穴直上4寸處,是專門治療扁平疣的。 “天窗穴”,這個穴最善開竅醒神。目竅開則眼明,聽竅開則耳聰,鼻竅開則神怡,所以此穴是每天伏案工作后必按。天窗穴非常好找,在耳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后緣,與喉結處相平。點按此穴,通常酸脹感能竄到后背,頓時會覺得肩膀有輕松之感,所以此穴還是預防頸椎病的要穴。

4.“包”治百病——為心腦血管保駕護航的心包經

心包經可以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癥,真是所謂“包”治百??!經絡的走向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標有穴位的主經,還有一個是在經絡圖上找不到的“暗行之路”。心包經在經絡圖上顯示為從胸走手,起于乳頭外一寸天池穴,止于中指指甲旁的中沖穴,左右各9個穴位。曲澤穴:在肘橫紋上,曲,代表肝的意思;這個穴有滋養(yǎng)肝的功效,緩解肝火過盛之癥,最善治“肝風內動”之癥,即冠心病、高血壓等。郄門穴:在腕橫紋上5寸,郄門是心包經的“郄穴”。郄穴在經絡中具有特殊功效,專門用于治療急性病。每條經都有一個郄穴,如胃經的郄穴叫“梁丘”,膀胱經的郄穴叫“金門”。當突發(fā)胃痛時可揉梁丘,若急性腰痛就點金門。當心絞痛時點揉郄門穴也可即時緩解癥狀。不過這些穴位最好平日就多揉。內關穴:在腕橫紋上2寸。歷來醫(yī)家都把內關穴當成是個萬能穴,為治療心、胸、肺、胃等疾患的要穴。此穴鎮(zhèn)靜安神的效果不錯,可用于心慌失眠;還有止嘔的作用,可用于暈車,對于慢性胃腸炎也有顯著療效,但需與脾經的公孫穴合用,效果才好。內關穴還能治療膝關節(jié)痛,但需與“跪膝法”同時合用,療效始佳。大陵穴:此穴為心包經的俞土穴,心包屬火,自然是“火生土”了。由此可見,大陵為健脾要穴。大陵穴善治口臭,口臭源于心包經積熱日久,灼傷血絡,或由脾虛濕濁上泛所致。大陵穴最能瀉火祛濕。火生土則火自少,脾土多則濕自消。一穴二用,自身能量轉化,最是自然之道?!皠趯m穴”,這個穴最補心血。有網友說,揉勞宮穴居然治好了他多年的便秘,真是意外的收獲。

5.肝經的五輸穴是我們消解生活壓力的本錢

大敦(井木穴),在足大趾外側趾甲角旁一分,古代的醫(yī)家一致認為此穴為治療疝氣的特效穴。此穴為木經木穴(肝經屬木),疏肝理氣作用最強,善治因氣郁不舒引起的婦科諸癥,如閉經、痛經、崩漏,更年期綜合征;同時還是治療男子陽痿、尿頻、尿失禁的要穴。此穴用艾灸效果最好。此外,用指甲輕掐此穴還有通便之效。行間(滎火穴),在足大趾、次趾的縫紋端?!皽钪魃頍帷?,行間屬火,為肝經的子穴,最善治頭面之火,如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等,掐此穴對眼睛脹痛尤有顯效。另外,此穴還治心里煩熱,燥咳失眠。因肝經環(huán)繞陰器,所以行間還善治生殖器的熱癥,如陰囊濕疹、小便熱痛、陰部瘙癢等。對痛風引起的膝踝腫痛,點掐行間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太沖(俞木穴),在行間上二寸,第一二跖骨結合部的凹陷中。當我們感到頭暈腦漲(如高血壓),太沖穴會讓我們神清氣爽;當我們覺得有氣無力時(心臟供血不足),太沖穴會給我們補足氣血;當我們心慌意亂時,太沖穴令我們志定神安;當我們怒氣沖天時,太沖穴會讓我們心平氣和。它不怒而威,能量無窮:發(fā)燒上火,太沖能去熱;身體虛寒,太沖可增溫;月經不調,太沖善調理;陽痿遺精,太沖能改善。慢性肝病的調理,太沖也是必選之穴。此外還善治咳喘、感冒和各種炎癥,真是:諸病尋它皆有效,沒事常揉體自安。中封(經金穴):在足內踝前一寸。中指“中焦”(因肝在中焦位置),肝藏血,腎藏精,許多人長年遺精,吃諸多補腎、固澀之藥而無效。原因是不知補腎亦當補肝,但自古皆言“肝不受補”,補肝豈不有助火之虞,這種考慮是有道理的,但也不可膠柱鼓瑟,要知其常,也要通其變?!爸蟹狻笔潜pB(yǎng)人體精血之要穴,為肝經金穴,金能克木(這里的“克”是約束之意),所以此穴本身就可抑制肝火過旺。金有肅降之性,故此穴可通利小便?!澳绺[開則精竅閉”,正是固精之妙法。另外中封還善治腳軟無力,步履艱難之癥,配合足三里,效果更佳。曲泉(合水穴):屈膝,在膝內側橫紋上方凹陷中。肝屬木,腎屬水,水能生木,腎為肝之母,根據“虛則補其母”的原則,肝之虛癥,可用曲泉補之。肝虛則易倦乏力,肝虛則陽痿早泄,肝虛則心恐善驚,肝虛則血虧不孕,肝虛則頭漲眩暈,肝虛則眼花目澀。另外肝主筋,膝為筋之府,曲泉正位于膝關節(jié)部位,最善治膝關節(jié)疼痛。膝痛曲泉穴必痛,所以此穴為護膝要穴,平日可多加按摩。另外曲泉穴也是降血壓的要穴,還能治療各種濕癥,不論濕寒、濕熱、風濕、濕毒均可選用此穴。

6.群英薈萃——結拜膽經上的五大英雄之穴

風池穴。風指風邪,池是淺水塘。此穴為風邪窩積之處,但它隱藏不深,容易露出水面,所以只要我們經常刺激此穴,那么風邪也就沒有藏身之所了。風邪,含義很廣:感冒,我們常說成是"受了風寒";頭痛頭暈,中醫(yī)稱為"頭風";身體抽搐痙攣,叫做"羊角風";突然起了疹子,俗稱"風疙瘩";腦血栓習慣被稱為"中風"等。再者,如出汗怕風,迎風流淚,凡是和風沾邊的病癥,都與這個穴位有關,所以常揉風池穴,便可預防和調治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病,如感冒頭痛、小兒抽動癥、帕金森癥等。但風池的功效,遠不止這些,頭面五官的疾病,如鼻炎、眼疾、耳鳴、牙痛、面部神經麻痹都可通過刺激它得到改善,尤其是青少年的近視眼,此穴為特效穴。此穴在后頸部,當枕骨之下入發(fā)際陷中,大致與耳垂平。用拇指或食、中、無名三指向鼻根方向用力點按,點按時閉眼效果更佳。另外,此穴還是奇經八脈中的陽蹺脈的終止穴,陽蹺脈起于足跟,主管下肢運動,所以風池穴還是治療足跟痛的要穴。

肩井穴。右手隨意搭在左肩上,右拇指貼于頸左側,右中指尖下即為此穴。此穴最善通經活絡,消腫散結,善治"不通則痛"之癥,對偏頭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時緩解之效。另外,肩井穴善治牙痛,若與大腸經的合谷穴同時按壓,通常在30秒內,止痛效果就很明顯。您不妨收藏此法,以備急用。另外,拿捏肩井穴還可緩解坐骨神經痛,正所謂"下病上治",若能同時用肘尖按揉臀部膽經的環(huán)跳穴,效果更佳。

風市穴。此穴最好找,直立,將手垂于兩腿外側,中指尖處即為此穴。此穴也善治各種風癥,與風池穴有近似功效,也可治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而且其還有安神之功效,用按摩棒稍重一些點按此穴一分鐘便會產生睡意,對改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此外,風市穴對三叉神經痛也有輔助療效。在此穴刮痧,還有祛風止癢之功效。

在風市穴下二寸,有個穴叫中瀆。中焦只有一個地方常堵塞瘀滯,那就是膽囊及膽管。所以中瀆是治療膽結石、膽囊炎及膽絞痛的要穴。其實敲大腿上的膽經部分,主要就是敲擊風市與中瀆穴,此處肌肉較厚,穴位較深,建議用四指關節(jié)尖來敲打,效果更佳。

陽陵泉。在膝蓋下外側,腓骨下頭前下方凹陷中。此穴為膽經之合穴,善治膽囊之病,對嘴苦之癥有特效;該穴還為筋之會穴,凡與人體的筋有關的病癥,皆可通過刺激陽陵泉來改善,如小兒抽動癥、肋間神經痛、肩肘關節(jié)痛、急性腰扭傷等。而且此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調和肝脾。對于婦女月經不順,內分泌失調,甚至更年期綜合癥,撥動刺激陽陵泉,總能解紛擾于亂世,化干戈為玉帛。此穴最善舒肝解郁,常與著名的"消氣穴"太沖合用,功效更為明顯。

7.治療一切慢性病的關鍵就是健脾

在中醫(yī)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是"后天之本"和"氣血生化之源"。運用健脾的方法,可以迅速增長人體的氣血,為防病治病儲備了能量。脾具備了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在飲食上,健脾最快的是山藥薏米芡實粥、紅棗、牛肉、四季豆。還可選中成藥參苓白術丸、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此外,可隨時隨地按摩我們的脾經,這條經有許多非常有用的穴位,有的增長氣血,有的善祛濕濁,有的專除腹脹,有的開胃消食,有的調經止痛,有的祛風止癢。脾經起于大腳趾端隱白穴,止于腋下側肋大包穴,左右各21個穴。隱白(井木穴):在足大趾趾甲根的內側角。此穴最善止血。像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崩漏等,都可選用此穴。通??捎冒瑮l或香煙灸一灸,在穴位上距皮膚1~2厘米處,灸至皮膚發(fā)紅為度。此法還可治療小兒因肚子不舒服引起的夜啼不止,但要注意灸的時間要短些,以免起泡。常揉此處還可防止流鼻血,對過敏性鼻炎也有輔助療效。

大都(滎火穴):在足大趾本節(jié)后內側陷中,善治脾虛大便無力,心中有火不欲食,以及缺鈣引起的腰痛、腿抽筋等。

太白穴(俞土穴):此穴為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兩虛,脾肺氣虛,病后脾虛等等;并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如揉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另外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指數(shù),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公孫穴(脾經絡穴):此穴為八脈交會穴,通于沖脈,沖脈為婦科主脈,所以公孫是治療婦科諸癥的要穴,如痛經,不孕,崩漏。此穴是脾經絡穴,脾胃相表里,所以一穴可治脾胃兩經之病。所以胃痛、胃脹、胃下垂,都可按公孫取效。就連胃經頭痛(眉棱骨痛),揉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此穴還能治高血壓、手麻、腰痛,真是無微不至,若配以心包經內關穴同時使用,效果更佳。

血海穴:屈膝,在髕骨內上緣2寸。男子以氣為根,女子以血為本,血海穴是婦科最常用穴位之一,能通治各種與血有關的疾病,不管是出血,瘀血,還是貧血,血不下行,都可選用此穴。此穴還有一特殊功效,專能止癢,取艾條或香煙灸此穴2分鐘,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陰交是生殖病專穴,地機穴是糖尿病必選,陰陵泉專祛濕毒,商丘穴最善消炎。

8.內分泌失調從三焦經尋找出路

三焦,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人整個體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歸于上焦,脾、胃、肝、膽、小腸歸于中焦,腎、大腸、膀胱歸于下焦。三焦經從手走頭,起于無名指指甲角的關沖穴,止于眉毛外端的絲竹空,左右各23個穴。三焦經與膽經是同名經,二者都是少陽經,上下相通,所以肝膽郁結的“火氣”也常常會由三焦經而出,于是三焦經便成了身體的“出氣筒”。三焦經直通頭面,所以此經的癥狀多表現(xiàn)在頭部和面部,如頭痛、耳鳴、耳聾、咽腫、喉痛、眼睛紅赤、面部腫痛。三焦經的癥狀多與情志有關,且多發(fā)于脾氣暴躁之人,打通此經,可以疏泄“火氣”,因此可以說三焦經是“暴脾氣”人群的保護神。及早打通此經,還可預防“更年期綜合癥”的困擾。此經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對風濕性關節(jié)炎也有特效。

液門(滎水穴):津液之門,在無名指、小指縫間。此穴最善治津液虧少之癥,如口干舌燥,眼澀無淚。“滎主身熱”,液門還能解頭面烘熱、頭痛目赤、齒齦腫痛、暴怒引發(fā)的耳聾諸癥,此穴還善治手臂紅腫、煩躁不眠、眼皮沉重難睜、大腿酸痛疲勞諸癥。

中渚(俞木穴):在手背側,四、五掌骨間。此穴最能舒筋止痛,腰膝痛、肩膀痛、臂肘痛、手腕痛、坐骨神經痛,都是中渚穴的適應癥。此穴還可治偏頭痛、牙痛、耳痛、胃脘痛、急性扁桃體炎。此外,四肢麻木、腿腳抽筋、臉抽眼跳等肝風內動之癥,都可掐按中渚來調治。

外關(絡穴):在腕背橫紋上2寸。外關即與外界相通的門戶。胸中郁結之氣可由此排出,外感風寒或風熱可由此消散。此穴絡心包經,因此外關可以引心包經血液以通經活絡,可治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痄腮、結膜炎。此穴更善調情志病,與膽經陽陵泉同用,有逍遙丸之效。與膽經丘墟穴配伍,有小柴胡湯之功。此穴還能舒肝利膽,散郁解憂,可治月經不調,心煩頭痛,厭食口苦,胸脅脹滿,五心煩熱,失眠急躁之癥。若腳踝扭傷,用力點按外關穴,可即時緩解癥狀。平日多揉外關穴,還可以防治太陽穴附近長黃褐斑和魚尾紋,以及青少年的假性近視。

支溝穴,此穴在外關上1寸。所以與外關穴的功用較為類似,也可舒肝解郁,化解風寒,但同時還善治急性頭痛、急性腰扭傷、膽囊炎、膽石癥、小兒抽動癥。古書皆言其善治便秘,但其最為特效是治療“肋間神經痛”,俗稱“岔氣”。當岔氣時,用拇指重力點按支溝穴,即時見效。

9.腎經是強壯一生的經絡

太溪(俞土穴):在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此穴是俞土穴,陰經以俞代原,所以也是腎經的原穴。太溪穴治療范圍極廣,是個大補穴,很多人覺得自己腎虛,如感覺腰酸膝軟,頭暈眼花,按按太溪,當時就會見效,比吃補腎藥快得多。具體地說,太溪穴可以治療足跟痛、失眠、耳聾、耳鳴、支氣管哮喘、小兒抽動癥、經期牙疼、腎虛脫發(fā)、內耳眩暈癥、高血壓、遺精、遺尿、假性近視。

照海穴: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此穴是治療眼疾的要穴。照海是治療咽喉痛的要穴,不論是急慢性扁桃體炎,還是咽炎、鼻咽管炎,都有很好的療效。此穴有很好的安神鎮(zhèn)定之功,配合膀胱經的申脈穴,治療失眠和神經衰弱效果極佳。還可用于治療中風偏癱的足內翻。此外,此穴還是利尿消腫的要穴,經常點按,可以增強腎的泌尿功能。

復溜(經金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此穴專能通經活絡,利水消腫,去腐生肌。所以可以治療氣血瘀阻的慢性腰痛、膝關節(jié)腫痛、水腫少尿、月經不下、泌尿系統(tǒng)感染、潰瘍傷口不愈諸癥。還可以治療夜間煩熱失眠、咳喘盜汗、口干尿頻,與肺經的尺澤穴同用,療效更佳。

10.胃經——多氣多血的勇士

足三里(合土穴),被奉為長壽第一要穴。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向外旁開1橫指。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屬土,為土經土穴,是治療各種胃病的首選。若能同時配上中脘穴拔罐,再點揉脾經公孫穴,會有即時緩解胃病之效。慢性胃病可在足三里刺血拔罐(找專業(yè)針灸醫(yī)師),效果更加顯著。足三里也是個"消氣穴",但與太沖消的"肝膽怒氣"不同,足三里消的是胃腸的濁氣。有許多人整天肚子都是脹脹的,那就常揉揉足三里吧。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刺激足三里可以降低血糖。對胃下垂的患者,足三里也有升提之效。另外,肌肉萎縮、痛風、高血脂、醉酒等等,都是它的適應癥。

豐隆穴,它叫做"化痰穴",凡是嗓子有痰咳不出的,點按此穴,當時就會喉嚨清爽。只是此穴位置不太好找,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外側2橫指。點揉時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節(jié)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經穴四周上下左右點按試探,取最敏感的點就對了。當您有痰吐不出的時候,豐隆穴會變得比平時敏感許多,自己就會浮出水面,不用擔心找不到。

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也是我們獲得后天營養(yǎng)的主干道。它上行頭面,令我們臉色紅潤,下行膝足,讓我們步履矯健,激活這條能量的供給線,讓它時時保持充足旺盛,那樣,我們就可以永遠昂首挺胸,精力無窮。

11.肺經——人體最容易受傷害的經

 中醫(yī)經絡第一條要講的就是手太陰肺經。人的氣血在夜里3點到5點(即寅時)開始沖擊肺經,此時出現(xiàn)癥狀,通常要考慮到肺是不是有問題。

《內經》中說:“肺主宣發(fā)肅降,肺是水上之源,肺開竅于鼻,肺主皮毛,諸氣憤郁,皆屬于肺,在志為憂悲,在為涕,在體合皮毛,在竅為鼻?!辈坏v述了肺的功效,還告訴了我們具體的治療辦法。

其實肺經的功效何其巨大,上可疏解肝經之郁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豈是一個咳喘可以涵蓋?即使是咳喘癥,也很少由肺經直接引起,多是其他臟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腎虛引起的叫“腎不納氣”,補腎氣輒效;由脾虛引起的叫“痰濕蘊肺”,健脾祛濕最佳。還有外感咳嗽,多由風寒引起,那就驅趕膀胱經之風寒好了。通??却牟】倳w延不愈,古時便有“內科不治喘”之說,其實多是因見肺治肺,有痰化痰,宣來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肺本是嬌臟,最怕攻伐,所以“調諸臟即是治肺”實乃真知灼見。

1)、有個婦女,每到冬季總是在凌晨4點鐘左右躁熱出汗,白天則畏寒怕冷。診斷為風寒束表,心火內盛,典型的“冰包火”。但其發(fā)病的根源是肺氣不足,無力助心火以驅散風寒,必借寅時肺經氣盛才能發(fā)汗解表。所以我用補中益氣湯補肺而助其宣發(fā)之力,順勢而為,一劑而愈。

2)、專治咽喉腫痛特效穴——少商,三棱針點刺出血馬上見效。

3)、肺經的魚際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4)、經渠穴治療各種咳嗽都有效,使用方便,無需辨證。肺經之經穴經渠穴,定位于橈骨莖突內側,腕橫紋上1寸,太淵與列缺穴之間。見下圖:★肺經——人體最容易受傷害的經

5)、感冒且有咳嗽癥狀——按摩孔最穴、服通宣理肺丸

孔最穴定位:伸前臂仰掌,肺經上的孔最穴位于前臂內側,在拇指下的太淵穴與肘部尺澤穴連線的上4/9處,即腕橫紋上7寸處(見上圖)。可治咳血、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及肘臂攣痛,痔疾等。孔最穴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體炎效果不錯,還能治痔瘡

“諸氣憤郁,皆屬于肺”,如果憂郁很久了,郁結之氣難以排解,從哪里宣發(fā)呀?曾治療過一個70多歲的老翁,他與老伴生氣吵嘴,又遭遇風寒,造成脅肋疼痛,醫(yī)院給他開的舒肝止痛丸,可吃完藥脅痛不但沒好,還咳嗽上了。我讓他用取嚏法,他連打了十來個噴嚏,頭部微微出了些汗,脅肋的疼痛當時減輕。我說,既然有了咳嗽癥狀,就吃點通宣理肺丸將痰排出才好。于是他先后吃了4顆丸通宣理肺丸??人悦{痛只一天的工夫就都治愈了。我這里用的全是《內經》中的治療方法——肺主宣發(fā),在開竅于鼻,在液為涕。

6)、有人總覺得氣不夠使,有吸不上氣的感覺,就點揉太淵穴,此穴為肺經原穴,補氣效果極佳。

7)尺澤穴最好的補腎穴,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多屬這種體質。

8)、根據肺經的當令時辰,可早期診斷出肺癌,及時治療,延緩生命。

西醫(yī)認為初期肺癌是無癥狀的,因此一經確診已是中晚期肺癌,就很難根治了。若按照中醫(yī)的理論,肺出現(xiàn)問題時是有初期癥狀的。首先,大家要知道肺經的氣血流注時間是寅時,就是凌晨3點到5點,在肺出現(xiàn)問題最早期時,病人必然會在這段時間自然無由地醒過來,然后必須等到5點以后才能回睡,而且是每天都如此,這樣持續(xù)出現(xiàn)一年左右之后即出現(xiàn)咳嗽不止,而且痰為淡白色,呈泡沫狀,這就已經是肺癌初期了。

不需要等西醫(yī)檢查,因為此時西醫(yī)還是無法確定你得到肺癌了,他們只會給你吃抗生素,最多說是你有肺炎,必須要再一年左右才能偵測出你得肺癌了。所以平均來說,中醫(yī)的判斷比西醫(yī)約早兩年。而民眾如果是一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很奇怪不知為何每天都在半夜3點定時醒來,此時你找到真正的中醫(yī)時,他必定可以判斷得出你的肺將有問題了。如果于此時下手治療,制敵于機先,當然會贏,這就是“上工治未病”之時。

在初期每天凌晨3點醒來時,中醫(yī)可以連藥都不必使用,直接利用針刺肺經的滎穴魚際就已經可以將之調整正常了,一針可能就足以立竿見影了。

9)皮膚病的治療

有個12歲的男孩,小腿上有魚鱗斑,一到秋冬季節(jié)就很癢,孩子經常撓,然后就長痂,有時面積很大,痂很厚。以前夏天就沒了,現(xiàn)在夏天還有輕微的?,F(xiàn)在又開始長了,孩子很痛苦,夏天都不愿穿短褲。另外,他經常頭疼,就是腦袋里有大石頭那種,又比較容易感冒流鼻涕,愛出汗。一直有些干咳,好像嗓子總有東西。感覺他非常容易著涼。我給他刮痧,他滿背都是痧。以前眼睛下面發(fā)藍,有人說是心臟缺血,現(xiàn)在每天讓他喝蜂蜜及螺旋藻,情況好多了,但其他沒什么變化。

中里巴人判斷:中醫(yī)講肺主皮毛,皮膚有問題,多從肺經入手根治。從孩子的情況大概可診為脾肺氣虛,有幾種藥可以參照試用——參苓白術丸,健脾益肺;補中益氣丸,健脾止瀉;玉屏風散,防風止汗。若兼有口干口渴,可用人參生脈飲(若畏寒怕冷則不用)。

10)、有一位病人,患全身性濕疹,基本對稱,先發(fā)紅,再結痂,癢,一片片的。胃口沒有什么特別,就是容易口渴想喝水,皮膚黃。睡眠不太好,不容易入睡,偶爾心悸。大便基本每天一次,顏色一直很深,但經常溏或秘,消化吸收不好。人偏瘦,吃的不少就是不胖,體重不到100斤,165cm,女,正常體溫是36.5度,現(xiàn)在從中午到晚上一直都在36.837.5度之間,已經持續(xù)近兩個月。驗過血,血沉快,其他沒有異常,1996年得過肺結核,鈣化,現(xiàn)在有鈣化點,沒有重新發(fā)作跡象。以前皮膚偶爾起小疙瘩,都是星星點點的;現(xiàn)在成片,很癢,經常半夜四五點間醒來,癢。200511月第一次全身突發(fā)大面積濕疹。

中里巴人認為:他的問題應該是結核雖愈、余毒未清。肺部病灶盡管已經鈣化,但是肺臟已受損傷,肺經調節(jié)的功能也大為減弱。中醫(yī)講肺主皮毛,皮膚的慢性疾患多與肺的功能有直接的關系??诳省⑾挛绲蜔嵋彩欠侮幉蛔愕谋憩F(xiàn)。凌晨四五點鐘也是肺經流注的時間,所以這些癥狀都與肺功能受損有關。但是,肺功能的修復主要靠脾胃的氣血供應,如果脾胃也不好,肺臟就無法得到及時修復,想徹底康復也就遙遙無期了。另外,心火旺影響睡眠,肝氣旺妨礙月經,都是影響氣血增長的障礙,也需一并調理。以下是中里巴人的調理方子:

1)養(yǎng)陰清肺口服液:口干時服,夜里醒來時服; 

2)進口西洋參或花旗參:煮水代茶飲或切片含服,量可稍大(西洋參性寒涼,補氣養(yǎng)陰,最宜于肺);

3)淮山藥、薏仁米,兩藥等量打成細粉,熬粥。每日喝一小碗,健脾祛濕功效顯著;

4)加味逍遙丸,每日上午、下午各一袋,舒肝解郁,健脾調經;每晚臨睡時吃一粒牛黃清心丸(最好是同仁堂的),清心安神,有利于睡眠,白天心煩燥熱時也可服用;

5)如會刮痧,可在后背膀胱經、手臂肺經刮痧,有利于通調水道,使?jié)穸緩哪蚨狻?BR>

        肺經的穴位不多,左右兩側各11個穴位,經脈從胸走手,起于中府,止于少商。但這些穴位都善治咳嗽,所以咱們就多說幾個。

云門穴,中線任脈旁開6寸,鎖骨下緣處。兩手叉腰時,此處會有一個三角窩。云門穴止咳平喘效果很好,還善治肩臂痛麻,頸淋巴結炎等。

中府,在云門下1寸,為治療支氣管炎及哮喘的要穴,又是肺脾兩經的會穴,所以同時可以治療脾虛腹脹、氣逆痰多、食欲不振諸癥。若與后背肺俞穴同時點按,可有即時止咳之效。

天府,在腋下3寸,此穴可以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來找到。兩臂張開,掌心相對平伸,在鼻尖上涂上一點墨水,用鼻尖點臂上,點到處就是此穴。此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論過敏性鼻炎,還是慢性鼻炎,經常按摩此穴,鼻塞流涕、不辨氣味的癥狀都會明顯改善。

尺澤(合水穴),在肘橫紋橈側凹陷中,此穴作用極多,且療效迅速,諸位一定要多加用心。本穴善清肺熱,不但治熱性咳嗽,還對咽喉炎和扁桃體炎有特效。此穴不但是治療氣喘要穴,對因飲食不潔引起的吐瀉之癥也有卓效。另外此穴還有治療鼻衄、遺尿、腰扭傷、高血壓等諸般功用。

孔最:凡竅之病,皆可用此穴調治,如耳痛、耳鳴、鼻塞、鼻衄。此穴還是治療痔瘡的要穴。另外,孔最還善調毛孔的開合,“為熱病汗不出”之第一要穴??鬃顬榉谓涆?,郗治急癥,所以此穴也可治急性咽炎、咳嗽、扁桃體炎。

太淵(俞土穴):此穴可治一切肺虛之癥,對虛寒咳嗽、脾虛咳嗽,特別是表現(xiàn)為咳聲無力、遇寒即咳、口吐清稀白痰者,最為對癥。太淵還是脈之總會,可治療各種心臟虛弱病癥及各種與動靜脈有關之癥。

魚際穴,在大拇指下肉肚最高點。此穴為肺經滎穴,“滎主身熱”,所以本穴清肺熱,利咽喉,滋陰涼血,適合熱癥,對咽喉疼痛、咳嗽痰少者效果最好。魚際還是治療哮喘的要穴,經常按壓此穴,對哮喘有很好的預防功效。

12.被忽視的大腸經

大腸經為多氣多血之經,陽氣最盛,用刮痧和刺絡的方法,最善祛體內熱毒。若平日常常敲打,可清潔血液通道,預防青春痘。大腸經對現(xiàn)代醫(yī)學所講的淋巴系統(tǒng)有自然保護功能,經常刺激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防止淋巴結核病的生成。

三間(俞木穴),位于食指近拇指側根部,第二掌指關節(jié)后。此穴最大的特點就是穴位好找,按摩方便,隨時都可以操作。三間穴,最善通經行氣,上可通達頭面,治療三叉神經痛、齒痛、目痛、喉腫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氣,瀉泄可止,便秘可通。另外,有研究指出此穴有消炎、止痛、抗過敏的功效。三間可作為日常的保健穴,常揉多按。

陽溪穴(經火穴),蹺起拇指,拇指根與背腕之間有一凹陷,凹陷處即為此穴。此穴最善緩解頭痛及眼痛酸脹,但若用按摩法,一定要閉目,掐按一分鐘,才能有效。經常按摩,并配合金雞獨立,可以有效防止腦中風和高燒不退等癥。

手三里,曲肘取穴,在肘橫紋頭下2寸。此穴也善治胃腸病,與足三里并用,效果更佳。此穴還善治腰膝痛,不論是急性慢性,都可點按此穴,可即時緩解癥狀。手三里善消腫止痛,對于頭面腫、牙齦腫、肩臂腫都有療效。此外手三里還是治療鼻炎的要穴。手三里可增強體質,是人體的強壯穴,所以平日也可多揉以健身。

曲池是治癢奇?zhèn)b,通治各種皮膚病,還能降血壓;偏歷善消水腫;肩最散風寒;臂能除眼疾,常點揉此穴可預防白內障,還能治療麥粒腫。

13.強壯膀胱經——我們的身體可以固若金湯

膀胱經從頭走到足,起穴為眼內眥的睛明穴,止穴為足外小趾處的至陰穴,從頭到腳,貫穿整個后背,左右各67個穴位把守著我們的身體,是人體中投入兵力最多的經絡。膀胱經有許多俞穴,非常重要,如肺俞、肝俞、腎俞等。俞就是通道的意思,俞穴可以直接與相關的臟腑相通。如果胃痛,只要在后背胃俞點按一下,疼痛馬上就可以緩解。如果覺得心血管有問題,那就多關注一下厥陰俞。膀胱經在脊椎左右各兩條,一條在脊椎旁開1.5寸,一條旁開3寸,這兩條同樣重要。當我們咳嗽時,我們除了要點按肺俞,還要把它旁邊的魄戶穴也同時點按了,這樣止咳的效果才最佳;同樣,胃痛除了點按胃俞,也要把胃倉穴一道按了才好;所以心血管的問題,除了要關注厥陰俞,更要關注它旁邊的膏肓穴。古人也把嚴重的冠心病叫做"病入膏肓",所以還是早點防治為好。其實,當我們的心血管有了問題的時候,通常厥陰俞和膏肓穴這兩個地方就會經常疼痛或感覺沉重,身體是會提前給您發(fā)出信號的。這時您就要多加關注了。

膀胱經的穴位因為都在背后,自己不好尋找和操作,所以不用記得太多,經常敲打臀部和大腿后側(承扶穴到委中穴)就是最好的膀胱經鍛練法,最有利于排出體內濕毒。有的人臀部及腿后側極為僵硬,更需要經常敲打,敲得松軟、有彈性就可以了。

膀胱經的委中穴,就在膝后窩正中,最好找,這是治療腰背痛的要穴。昆侖穴在腳后跟外踝骨后凹陷中,這個穴很深,要把指甲剪平用力掐才行,可以治頭痛、腰痛、足跟痛。因為點按昆侖穴有催產之功,所以孕婦禁用。此穴還能降血壓,您做"金雞獨立"時,可以在兩腳的昆侖穴同時拔上小罐,降壓效果最佳。拔罐若總是拔不住,則說明氣血下行不足,可用些軟膏將昆侖穴附近涂抹后再拔。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