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麻黃6g 杏仁6g 薏苡仁9g 炙 甘草6g 上4味以水600ral,煮取200ml,分溫兩次服。 (功效)輕清宣泄,解表祛濕。 (主治)風濕證。癥見一身盡疼痛,無汗,微惡風寒,發(fā)熱 日晡較甚,舌苔白膩,脈浮數(shù)。 (臨證加減) 1.急性風濕熱:本方加老鸛草、秦艽、威靈仙等,以增強 祛風濕、強筋骨之力。 2.急性腎小球腎炎:日晡發(fā)熱,水腫不甚者合小柴胡湯加 茯苓、黃藤、地骨皮,以清化濕熱。 3.風濕痹證初起:若頸項強者加葛根、當歸、桂枝;足膝 腫痛者加防己、細辛、桑枝等。 4.麻杏苡甘湯加味治療痹證:治療基本方為麻黃、杏仁、 薏苡仁、甘草、姜黃、海桐皮。頸項強者加葛根;足膝腫痛者加 防己、牛膝,關節(jié)赤腫掀熱劇痛者加石膏、生地、桂枝;關節(jié)漫 腫痛者加白術、茯苓;皮膚見紅斑結節(jié)者加丹皮、赤芍。仲國醫(yī) 藥學報,1990,(3):25] 5.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療扁平疣:基本方為麻黃8g,杏 仁10g,薏苡仁60g,甘草8g。每月1劑,水煎服。氣虛加黃 芪;血虛加當歸;脾虛加白術、陳皮;疣面硬結者加僵蠶。效果 較好。[陜西中醫(yī),1981,(1,:6] 6。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療銀屑?。翰∏榫鶠閷こP?。藥 用麻黃3—10g,炒杏仁10g,生薏苡仁30—90g,炙甘草10g, 荊芥6g,當歸6g,土茯苓30g。服藥最短者一個月,最長者達 工0個月有余。療效:痊愈。[山西中醫(yī),1989,《s,:253 7.麻黃、杏仁、薏苡仁、桑白皮、桔梗、甘草,水煎服。 治風寒壅肺而腋痛,名麻黃杏子湯。[脈因證治] (原文] 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 取冷。所致也??膳c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21)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去節(jié))半兩(湯泡) 甘草一兩(炙) 薏苡仁半兩 杏仁十個(去皮尖, 炒) 上銼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 (詞語注解} ①日晡所:哺(bū),申時,即下午3—5時.所,不定之詞,表約數(shù)。、 日晡所,指下午3—5時左右。 ②久傷取冷:即過度貪涼。 (經義闡釋] 本條論述風濕在表的證治和成因。本證既名曰“風濕”,表明其病乃由 風濕為患。風濕侵襲,滯留肌表,邪正相爭,故周身疼痛,發(fā)熱。濕家身痛,則重著不 能轉側;風濕身痛,則掣痛不可屈伸。濕家發(fā)熱,早晚不分輕重,而風濕之邪,則固風 邪盛于陽,濕邪旺于陰,所以在陰陽交替的傍晚時分,兩邪相爭,發(fā)熱特別嚴重。本病 成因,有由于當汗出時腠理開張而感受風邪,風邪閉郁皮毛,汗液不得外泄,著而成濕, 即為風濕合邪?;蛟谙娜昭谉?,經常汗出,常在陰處乘涼,感受風邪,風與汗?jié)裣嗪隙?BR>成病。本病是風濕在表,宜麻杏苡甘湯輕清宣化,解表祛濕。 (方藥評析) 風濕在表,可以汗解,縱有表實無汗之證,亦只可使其微微汗出為度, 不可令如水淋漓。方中用麻黃、杏仁宣利肺氣以祛風邪,苡仁利濕,甘草和中,還取苡 仁清利,以制麻黃之溫,合而為辛涼解表,兼以利濕。以上兩條,雖同是外濕的表實證, 麻黃加術湯和麻杏苡甘湯,雖同是治外濕的方劑,但兩者在病情和證候的表現(xiàn)上卻有所 不同,因此在治療方法上也就有顯著的差異。前者麻黃三兩、桂枝二兩,后者無桂枝,而 麻黃僅半兩,可知前者表證較后者為重。《本經》記載“薏苡仁味甘,微寒,主風濕痹, 筋急拘攣不可屈伸”??芍罢呤巧硗粗刂荒苻D側,而后者是身痛輕掣,不可屈伸。 再從藥物與配伍方面來看,麻黃配桂枝是偏于溫散,配薏苡是偏于涼散,前者適用于寒 濕在表,后者適用于風濕在表。日晡發(fā)熱屬陽明,是風有化熱的傾向,同時風為陽邪,容 易化燥,所以用薏苡的清化,不用桂枝的溫化。 (文獻選錄) 徐彬:日晡所劇,日晡為申酉時,金之氣肺主之,肺之合皮毛,明是 風濕從肺之合而侵淫內者,至肺金旺時,助邪為瘧而加甚,與濕從下受者不同。故曰:此 為風濕。然皮毛受邪,風何以挾濕,所以知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金匱要略論 注》) 程林:一身盡疼發(fā)熱,風濕在表也,日晡,申時也,陽明旺于申酉戌,土惡濕,今 為風濕所干,當其旺時,邪正相搏,則反劇也。汗亦濕類,或汗出當風而成風濕者,或 勞傷汗出,而入冷水者,皆成風濕病也。(《金匱要略直解》) 趙以德:《內經>>太陰陽明篇論曰;太陰陽明為表里,脾胃脈也,外合肌肉,故陽受 風氣,陰受濕氣,所以風濕客之,則一身肌肉疼痛.夫陽氣者,一日而主餐,平旦陽氣 生,屬少陽,日中陽氣隆,屬太陽,日西氣門內閉,屬陽明,故陽明之氣主乎申酉,所 以日晡而劇也(《金匱玉函經二注》) 尤怡:此亦散寒除濕之法,日晡所劇,不必泥定肺與陽明。但以濕無來去,而風有 休作,故曰此名風濕。然雖風濕,而寒濕亦在其中,觀下文云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意 可知矣。 吳謙:……濕家一身盡痛,風濕亦一身盡痛,然濕家痛,則重著不能轉側,風濕痛, 則輕掣不可屈伸,此痛之有別者也。濕家發(fā)熱,蚤暮不分微甚,風濕之熱,日晡所必劇, 蓋以濕無來去,而風有休作,故名風濕……。(《醫(yī)宗金鑒》) (臨床應用) (1)治療結節(jié)性紅斑。鄭氏C30)治療11例結節(jié)性紅斑患者,癥見手腕、 手背、小腿、踝關節(jié)有灼熱腫痛之紅斑并有四肢關節(jié)酸痛、食欲不振或低熱等。予麻杏 苡甘湯加味治療。10例2—8天治愈,僅1例治療2個月。 (2)治疣。周氏用麻杏苡甘湯治療15例疣(扁平疣6例,尋常疣包括疣9例),痊 愈工2例,無效3例(均為尋常疣)。組方:麻黃、杏仁各9g,薏苡仁25g,甘草6g,小 兒劑量酌減。每日工劑,一般連服1O一15劑。有2例僅吃薏苡仁粥,每日2次,每次30g, 均愈。樊氏用麻杏苡甘湯治療多發(fā)性疣工2例。贅生物大者如花生米,小者如米粒。每 日服1劑,10—15劑為一療程,服藥最少的5劑,最多12劑即愈。結果11例痊愈,1例 無效.隨訪無復發(fā)。 (3)治腎炎。鄧氏治例,巫×,男,9歲。全身浮腫,咳嗽,氣緊,痰多,胸悶, 面色不華.診為急性球性腎炎。擬麻杏苡甘湯加味:麻黃12g,杏仁lOg,苡仁15g,黨 參12g,靈仙、益母草、桑白皮、大腹皮各lOg,甘草5g。服藥l周,痊愈。 (4)治腳癬.太田??凳嫌寐樾榆痈蕼文_癬,癥見患處表面干燥,脫屑之后下 面潮濕,且見小水泡,水泡破開干燥后,皮膚肥厚硬化、脫屑,即是汗皰狀白癬、掌膿 瘡癥等。曾用本方治1例長達10年之久的癬病患者。獲顯效. (5)治血尿。王氏治例,唐×,男,61歲。反復血尿4年余,曾診為多囊腎,尿 石癥、腎癌待排除。經治療,血尿消失。近半年血尿復發(fā),刻診:肉眼血尿成塊,色暗 紅,腰痛,舌紅邊紫暗,苔白薄,右寸脈浮,左關脈弦,而兩尺脈較沉.證乃瘀熱郁阻 于下焦,水血并阻。擬麻杏苡甘湯加味:麻黃8g,杏仁lOg,薏苡仁30g,炙甘草8g,茅 根60g,益母草工5g,血余炭lOg。服9劑,尿色白而通暢,尿常規(guī)檢查正常。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金匱要略藥方研究及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