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的“分辨率”指的是單位長度中,所表達或擷取的像素數目。換言之:  從擷取設備(例如:掃描器、數位相機) 的角度觀之,解像能力越高者,所能擷取影像的分辨率也就越高。影像分辨率使用的單位是ppi(Pixel per Inch),意思是每英寸所表達的像素數目。  從打印設備的角度觀之,影像的分辨率越高者,所印出來的影像也就越細致。打印分辨率使用的單位是dpi(Dot per Inch),意思是“每英寸所表達的打印點數”。 ppi與dpi的度量方式常常被人混用,例如,我們說:“掃描器的光學分辨率雖然有1200x600dpi,但是掃瞄傳統相片時,相片有效的分辨率大約只有150 dpi左右?!鼻懊娴?200x600“dpi”,其實便是指“ppi”。  數位影像的“成像品質”其實決定于擷取的階段,如果原稿的品質很精致,掃描器的光學分辨率也不錯,通常便可以得到較好的數位影像。 相對地,使用粗糙模糊的原稿,即使提高掃瞄分辨率也無濟於事,事后利用影像處理軟體加以調校,可以改善的品質亦是相當有限。當然,打印時若用更高的打印分辨率可能也印不出精致漂亮的作品了! 有幾種常見的“分辨率”,是我們所需要了解的,它們分別是:  輸出階段:影像分辨率、打印機分辨率。 呈現階段:屏幕分辨率、屏幕字型分辨率。 輸入階段:掃描儀分辨率、數位相機分辨率。  茲分述于下:  影像的分辨率會影響打印時,影像的打印品質及大小,但不會影響它在屏幕上所呈現的品質。而且,影像分辨率是可以透過PhotoImpact、PhotoShop、PaintShop Pro…等影像處理軟體加以改變! 例如,有一影像的分辨率為120 dpi,大小為1600x1200像素,這表示打印時,每一個Inch要表達120個點(Dot),所以印出來的尺寸大約是 13.3"x10" 的大小。 現在,我們透過軟體將這個影像調整為240dpi,它在屏幕上當然還是占用1600x1200的大小,并沒有因為影像分辨率的調整而改變(您可以清楚地看到,屏幕上影像的品質也沒有改變),不過,在打印時,由于每一個Inch必須要表達240個點(Dot),所以印出來的尺寸便只有6.7"x5"大小,是原本尺寸的1/4(以面積來計算),此時打印的品質便顯得更加地細致(所以,打印品質提升了)。 這里,我們要澄清兩個觀念: 有人說:“影像的分辨率越高,表示影像的(成像)品質越好?!逼鋵崳@句話存在很大的語病,如前所述,影像的品質在輸入階段即已大致決定,而且分辨率可以任意使用軟體加以改變,因此,調高分辨率無法改善影像的成像品質!嚴格地說,提高影像分辨率,影響的是打印的品質及大小。 另外一種說法:“Web 影像只需要96 dpi就夠了,印刷用的影像就得使用300 dpi?!贝嗽捯泊嬖谌舾傻恼`導, Web影像若只是要呈現于螢幕之上,我們關心的是它的影像大小,至於影像解析度大小,對Web上的影像并不會造成顯示的差距及影響。 此處,我們必須特別強調的是,“影像分辨率”不僅影響到列印時的大小及列印的品質,它也會影響到影像在文書排版軟體中的“大小”。  屏幕分辨率就是Windows桌面的大小。常見的設定有640x480、800x600、1024x768…等。   以17"的螢幕為例,若原本有一640x480的影像呈現在屏幕上,由于特定屏幕的顯示尺寸是不會改變的(或者說,被視為固定的大小),當我們將屏幕分辨率由640x480調整成1024x768時,17"的螢幕上必須容納更多的像點,所以,原本的影像看起來會更加地細致,但尺寸則縮小為桌面的40%。 屏幕分辨率的調整能力取決于特定的廠牌、機種、顯示卡及屏幕的大小,一般而言:  15"的屏幕最佳的選擇設定為640x480、800x600。 17"的屏幕最佳的選擇設定為800x600、1024x768。 19"的屏幕最佳的選擇設定為1024x768、1280x1024。  在調整屏幕分辨率時,也得注意屏幕刷新(整理)頻率的設定,根據VESA組織的建議,最好將屏幕更新頻率設定在72Hz以上,眼睛才不會因為受到視訊的更新整理而感到勞累。想要同時得到較高的屏幕分辨率及更新頻率,就得仰賴于較高級的屏幕機種及顯示卡。 屏幕字型分辨率 或許您曾經聽過一種奇怪又熟悉的說法:“PC的屏幕分辨率是96 dpi,而Mac的屏幕分辨率是72 dpi?!焙苊黠@的,屏幕的尺寸選擇很多,桌面的大小設定不同,怎麼可能PC的屏幕分辨率一定就是96 dpi呢?事實上,此處的96dpi、72dpi指的是屏幕上的"字型分辨率",而非“屏幕分辨率”! 當屏幕分辨率調高時,通常我們也會調整屏幕字型的分辨率,免得字型看起來丑丑小小的,和偌大的屏幕顯得不太協調。 PC屏幕上可以設定的字型分辨率為96 dpi、120 dpi、144 dpi及192 dpi。在640x480的桌面大小下,使用96 dpi就夠了,在800x600或 1024x768的桌面大小下,則可以考慮將屏幕字型分辨率調整為120 dpi。 掃描儀分辨率指的是掃描儀辨識影像細節(jié)的能力,600 dpi分辨率的掃描儀,可以在每個Inch之內,清楚地分辨出600個圖點。 另外,掃描儀的解析度有所謂的“光學分辨率”及“插值分辨率”,其中,“光學分辨率”才是掃描儀真正的解像能力,而“插值分辨率”使用的是數學上的外插運算法,據以放大既有的掃瞄影像,實際上可以提升的品質相當地有限。 掃描儀的分辨率亦可以透過驅動程式加以調整,我們通常會依照掃瞄文件的特性加以決定。 例如,掃瞄印刷品時,可以使用600 dpi的設定,再予以去網點、縮小尺寸的處理。掃瞄相片時,可以使用300 dpi的設定,再予以調正、縮小尺寸的處理。掃瞄正片時,則可以使用1200 dpi以上的設定(假使光學分辨率夠用的話)。 數碼相機分辨率 目前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大致可分成CCD、SuperCCD及CMOS。 當富士的SuperCCD還沒出現時,我們常使用成像像素的多寡來代表數位相機的解析度。但隨著新技術的演進,這個看法卻有所調整。 傳統的CCD或CMOS,若是不經任何的插補計算,感光元件的單元數,通常會大于有效像素,而SuperCCD因為改變了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式,變成了有效像素大于感光元件的單元數的現象,也顛覆了傳統的看法。 因此,在數位相機的領域里,我們需要參考兩個數值,來決定它的分辨率,一是感光元件分辨率,指的感光單元的數目。另一則是未經插補時成像的像素值。 而成像的像素值,才是與輸出的尺寸及影像分辨率產生關聯的數字。 以Nikon的CoolPix 950為例,它的CCD可以擷取到211萬的像素值,有效的范圍則是1600x1200像素=192萬像素。若是以150 dpi的影像分辨率列印,可以印出10.7"x8"的成品,若是以300dpi的影像分辨率列印,則可印出5.3"x4"的成品。 計算的方法很簡單: 寬:1600 Pixels/300 dpi=5.3" 高:1200 Pixels/300 dpi=4" 您可以依此方法算出:當數位相機的成像為何時,以多少的“影像分辨率”輸出,輸出的尺寸為何? 和掃描器相當類似的是,數位相機也有所謂的“插值分辨率”,因此,要分辨數位相機真實的分辨率時,首先要查出感光設備(通常是CCD)的規(guī)格,再來看拍攝成品的影像大小。  此處,我們再將各種分辨率做一簡單的整理: 影像分辨率:使用ppi的單位,這只是影像本身的屬性設定,會影響到打印時的品質及大小,也會影響影像在文書排版軟體中的原始大小。 打印機分辨率:使用dpi的單位,代表著打印機設備打印時的細致程度。 屏幕分辨率:就是屏幕桌面的大小設定,常見的設定為800x600、640x480、1024x768像素。 屏幕字型分辨率:嚴格來講,使用的是ppi的單位,PC上常見的設定為96 ppi及120 ppi 掃描儀分辨率:光學分辨率才是真實的掃描儀分辨率,它代表著掃描儀的解像辨析能力,目前市售的機種大多為600x600dpi。 數位相機分辨率:需要參考兩個數值,來決定它的分辨率,一是感光元件分辨率,指的感光單元的數目,另一則是未經插補時成像的像素值。  承上所述,“打印尺寸”與影像分辨率有莫大的關系,只要影像分辨率改變了,打印的尺寸便會跟著異動。 換言之,打印的尺寸無法客觀地描述影像的大小。 想要描述影像的大小,最好的方法還是以該影像“寬 x 高”的像素值加以表示,例如:1600x1200 Pixels。而相乘的最后結果就是影像的像素多寡。  打印尺寸、影像大小與分辨率之間的關系可以利用下列的計算公式加以表示: 影像的大?。接跋竦姆直媛蔢打印的尺寸 影像的大小/影像的分辨率=打印的尺寸 針對特定的影像而言,影像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影像分辨率”和“打印尺寸”便呈現反比的關系。   如前所述,影像的成像品質主要取決于“輸入、擷取”的階段,但,怎樣才算是“好”的影像呢?我們可以從下列幾個角度審視之: 影像是否清晰銳利。 影像是否變形失真。 色彩是否正確。 是否含有雜點。 色彩的飽合程度。  千萬不要將“品質”的議題局限在“影像分辨率”之中糾纏不清,上述的因素才是影像成像品質的重要關鍵!  | 
|  | 
來自: 文化龍鄉(xiāng) > 《攝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