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統(tǒng)萬城的迷途,消失了數(shù)百年的遺跡 關裕年 陜西靖邊千年古柳 位于陜西靖邊是通往統(tǒng)萬城的必經之路,在從靖邊開往統(tǒng)萬城的路上,我們有幸看見了生長了千年的古代柳樹。 在這片位于陜西省最北端毛烏素沙地的柳樹,基本就是生長在沙漠,這樣干旱的地方,柳樹可以生長千年,也實在是有些聳人聽聞,但是,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是我們親眼看見的事情。 這里沙地被柳樹蓋住,草地很少,但是,并沒有狂天大風,天藍地黃,大自然勾畫出一幅美麗動人的油畫。但是,如果有汽車駛過,沒有柏油鋪路的路面立刻就會造就出黃沙卷上藍天的盛況,漫天的黃沙掩蓋了太陽的光輝,轉眼,黃沙落地,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柳樹的姿態(tài)各異,有的像一座碉堡,有的像一個武士,有的像一位淑女亭亭玉立,……在這漫無邊際的沙地上,柳樹把自己打扮的妖嬈多姿,就像是柳樹的化妝舞會,每棵樹都打扮的艷麗、搶眼…… 每棵樹上基本都有自己的歷史檔案,述說著自己的年輪。由于我們沒有更加攝入腹地,所以我們所看見的樹的年齡基本都是200至300年間的樹,即使如此,粗大的樹干已經讓我們吃驚,深深的被這些樹木的堅強生活信念所折服。 在靖邊這塊地方,過去可以肯定是一片水草富足的地區(qū),在這里曾經有過1600年前的東晉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可是,以后的戰(zhàn)爭和環(huán)境的破壞,使這里幾乎變成了不毛之地,人們都逃離此地,奔向更加適于人類生活的地方??蓱z的柳樹已經無人顧及,它們就只能在這里繼續(xù)生活直至如今…… 環(huán)境的惡化并沒有讓柳樹屈服,它們繼續(xù)生活,直至如今,從而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就是這些柳樹使我們知道了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在這里休養(yǎng)生息的……一切都這樣穿越,直到如今,我們又再一次遇到環(huán)境的巨大變遷,如今霧霾成了一些地方的禍首,而位于陜西省最北邊的靖邊確實蔚藍的天空,空氣新鮮的讓人陶醉…… 統(tǒng)萬城的大概介紹 統(tǒng)萬城在距離靖邊縣城北58公里處的紅墩界鄉(xiāng)白城子村,因為城墻為白色的,當?shù)厝朔Q白城子。又因為赫連勃勃所建,又稱為赫連城。為東晉時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遺址,也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是中國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歷史。統(tǒng)萬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漢奢延城改筑而成。后來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一統(tǒng)北方期間,統(tǒng)萬城被攻克,從此設置為統(tǒng)萬軍鎮(zhèn)。 整個城池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分東城和西城。東城周長2566米,西城周長2470米,遺址全部為夯土建筑遺存。西城為當時的內城,四面各開一門,城垣外側建馬面,四隅角樓的臺基用加寬作法。城內中部偏南有一長方形宮殿建筑臺基,附近出土有花紋方磚。郭城南北垣情況不詳,東西垣相距5千米,但遺跡遺物很少。憑借其文化特質,統(tǒng)萬城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人文旅游價值。它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十六國時期的文化以及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變遷,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92年統(tǒng)萬城遺址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統(tǒng)萬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合土是建城的唯一材料,是否牢靠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據(jù)傳說,統(tǒng)萬城是由叱干阿里負責,此人十分殘暴,用錐子錐入一寸,就殺建筑施工者,其暴戾恣睢程度不亞于秦始皇修長城與阿房宮。 就是這個城堡,完全是白色,僅有的建筑材料就是沙子、土、水以及不知道還有什么訣竅,建筑結實的程度是這座城池維持了1000多年,多么奇特,多么令人驚嘆! 目前四周都是毛烏素沙地的統(tǒng)萬城,唯一一座1000年前的城池,仍然屹立在這里,這種屹立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我在統(tǒng)萬城徜徉了兩個小時,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攝影,留下了數(shù)百張照片,為自己的旅游庫資料增加了寶貴的資料,為了多發(fā)一些照片,就開始了有關統(tǒng)萬城系列微游記…… 統(tǒng)萬城馬面的特殊作用 在這個神秘的統(tǒng)萬城里,曾經挖掘出很多武器。站在統(tǒng)萬城的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碑邊,放眼望去,可以看見幾座三合土堆砌的馬面(碉樓),這些樓過去都是可以極目遠眺的高臺,可以監(jiān)視遠處的動向,防止敵人的侵略。 可就是在這些土堆里,據(jù)說里面都是空的,放著很多武器,也有人說,這個完好的土堆里恐怕還有武器存在,為了保護文物,一直沒有挖掘…… 在這些高聳的土堆里,原來就是所謂的城墻馬面,所謂的馬面就比如登臨西安明城墻,你會發(fā)現(xiàn)在高大的墻體外側,每隔一定距離,就會有凸出于墻體外側的一段,這就是馬面(或稱為敵臺、墩臺、墻臺)。平面有長方形和半圓形兩種,因外觀狹長如馬面而得名。馬面的使用是為了與城墻互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它的一般寬度12~20米,凸出墻體外表面8~12米,間距為20~250米(一般為70米)。符合宋陳規(guī)《守城錄·守城機要》中的記載:馬面舊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減二丈,寬窄隨地利不定兩邊直覷城角,其上皆有樓子。使用冷兵器的時代,這個距離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內。 但是夏都統(tǒng)萬城的馬面與以往的實心馬面不同,為空心。這些馬面間距50~100米,分布在城墻四周。但西城南墻的馬面較為特殊,是空心敵臺,既長又寬,每座長18.8米,寬16.4米,現(xiàn)存高度為14.2米。赫連勃勃將南城墻修得格外嚴密,主要是為了防御北朝的劉宋。正如沈括在考察統(tǒng)萬城后所說:其城(墻)不甚厚,但馬面既長且密。若馬面長則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則矢石相及,敵人至城下,則四面臨之?!笨脊虐l(fā)掘南面的空心馬面中建有倉庫,通過梯子上下出入,井內的支柱、樓板、糧食均已霉腐。赫連勃勃的刻石中有“崇臺秘室”之詞,可能是指這種建筑。 可見,統(tǒng)萬城的馬面是一個融作戰(zhàn)、軍需、軍械為一體的平戰(zhàn)兩用堡壘,在世界筑城史上尚未見有先例。中國構筑空心馬面的歷史比11世紀波羅的海羅斯城的石頭城塔早6個世紀。 但是,在這里挖掘出的文物并不多見,我感覺和這里的沙子多有關。舉個例子說,在泰國的芭提雅,我就看見每天晚間有一個挖沙車把沙子挖井車斗里過濾,硬幣、手表都時有發(fā)現(xiàn)。這就說明,不管你把什么東西掉到沙子里,這些東西總會不斷的下沉,很難找到。統(tǒng)萬城的古董,例如錢幣、裝飾物都會如此這般的下沉。所以,在這里挖掘古物比較難。 統(tǒng)萬城是個神秘的遺址,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遺址,待分析、待挖掘、待研究…… 統(tǒng)萬城的統(tǒng)治者很有心計 統(tǒng)萬城到底有多大面積呢? 統(tǒng)萬城分為東、西兩個部分。 東城周長2566米,東垣737米,西垣774米,北垣504米,南垣551米,城基10米。 西城周長2470米東垣692米,西垣721米,北垣557米,南垣500米,城基16米。(垣(yuan)墻,矮墻:斷瓦頹垣。) 統(tǒng)萬是統(tǒng)一天下君臨萬邦之意。 南門叫“朝宋”,表現(xiàn)聯(lián)宋抗魏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思想。 東門叫“招魏”,招降魏國的意思。 西門叫“服涼”,可能就是比較服涼,就是五涼,西晉末年五胡十六國,就曾經先后有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即所謂五涼。 北門叫“平朔”,就是要平定河套以北地區(qū)。 看看以上介紹,就可以知道西夏人是多么重于心計,公元407年勃勃稱王立大夏,431年開始動工興建統(tǒng)萬城。到過銀川的人都知道,西夏有自己的文字,這些文字無非是把漢字重新組合,猛的一看這些字都認識,近看一個字也不認識,這一切都可以看出,西夏人的聰明才智,如果再仔細研究歷史,所謂匈奴人可能就是這些人的通稱,從來就是剽悍、英勇、果敢的人種、民族的代名詞,這些內容,電視連續(xù)劇上只要沾上歷史,都可以有所介紹,不用我們贅言。 面對統(tǒng)萬城,我們不能不為幾千年前這些民族的偉大思維以及聰明才智所折服。如果你親手摸摸造城的三合土是多么堅硬,能持續(xù)抵抗雨水、太陽的炙熱、風沙吹蝕,在1600年后任然巍然聳立在我們的面前的時候,你能不佩服這些人嗎? 總之,統(tǒng)萬城具有重大的現(xiàn)代意義與價值,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fā)利用價值。通過科學地規(guī)劃與開發(fā),可以把它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旅游、科研、教學、沙產業(yè)綜合開發(fā)等多種功能的示范區(qū)。 我們對統(tǒng)萬城的未來具有無限的向往。 統(tǒng)萬城的修建方法 在靖邊這個滴水貴如油的地方,修建一座用三合土筑城堅固的城墻的城市,到底有多么難呢?按照現(xiàn)在的思維,單單是建筑水泥用的水就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字,何況那個年代是個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時代,沒有了水泥,這個城墻又如何建成的呢? 所謂三合土就是石英砂、白粘土、石灰組成,粘土是可以起到粘合作用的,可是,粘土又不是膠水,如此大的粘合力又從哪里出來的呢?可以是城墻堅固耐用保存1000多年呢?而且,當時的監(jiān)工的檢驗手段是用錐子插入土墻,扎進土墻的深度過寸,就不合格,建筑者就被殺……我徜徉在白色的城墻廢棄堆上,冥思苦想,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經過對一些書籍史料的研究,原來,一切奧妙都來自一個“蒸”字,為了獲得粘性,古代人很聰明,他們已經知道可以用高溫獲得粘土的“粘性”,粘度高了,經過冷卻,就可以獲得較高的粘度,從而達到所欲盼的硬度。 統(tǒng)萬城又被稱為“白城子”,白的顏色來自石英砂、白粘土、石灰,這就是當?shù)刂v的“蒸土筑城”所帶來的效果,形成潔凈、壯美的白城子。 在整個城墻上,我們可以看見一層一層就像澆筑水泥似的夯土層,在土層之間還有一些小洞,里邊不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木頭棍,顯然,這些材料就如同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鋼筋,無疑這些“木質鋼筋”起到了增強城墻的作用,從而使城墻具有了較高的抵抗外來侵略的作用。 我國歷史上,匈奴人是一個極具聰明才智的民族,這個民族的強悍不僅僅表現(xiàn)在善戰(zhàn),同時也表現(xiàn)在生活能力、自立能力以及善于改變環(huán)境的能力。 想一想,當年,我們的皇帝都生活在河南、江浙一帶,水肥土美,糧食充裕,過著人上人的日子。可是,匈奴人這里干旱少雨又沒有濕地、土地,過著野人般的生活,為此,匈奴人就需要努力增長才智,以便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這就是,多少年來,龍墩高達32米,是城內最高的隅墩,也是統(tǒng)萬城保存的最高的標志性建筑,是匈奴人精神的象徵。 統(tǒng)萬城與世界遺產的距離 在陜北,由于自然環(huán)境比較差,古跡保存很少。到目前為止,數(shù)得上來的古跡就是統(tǒng)萬城、紅堿淖、白云山以及紅石峽和鎮(zhèn)北臺。這些古跡,各有特色與內陸古跡有很大差別,每個游覽地都可以看見所謂的“塞外風光”,如果你第一次來到這里,蔚藍色的天空映在金黃色的沙地上,一望無際的沙地給了我們每一個人無限的遐想,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覺享受,就像江南人來到大草原和沙漠一樣,胸懷寬闊,快樂的心就像一只白色的和平鴿飛出胸膛,好痛快??! 那么,如果這個統(tǒng)萬城收拾好后,是否可以申請世界遺產呢?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 從整體環(huán)境來看,還要擴大收拾范圍,給這個遺址增加一些視覺條件。因為到處是沙子,所以,沙子的侵擾就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到處的沙子給爬上走路帶來很多困難,很難有一個比較舒服的觀賞條件。 為了更好保護遺址,應該盡量少有人進出,在統(tǒng)萬城的四周應該修建環(huán)城走廊,例如鐵質高架橋,在距離城垣十米距離的四周修建環(huán)城觀覽線,人們可以站在鐵橋上觀賞,避免過多人進入破壞已經殘缺不堪的古跡遺址。 有機會,還是應該進行挖掘考古,把古物放在博物館(在目前衛(wèi)生間的附近就可以修建博物館),改造洗手間為一流洗手間,提高接待水準。 繼續(xù)宣傳統(tǒng)萬城的歷史,考古價值,提高統(tǒng)萬城的知名度。有機會,甚至可以同意在此作為一次電影外景場地,以便提高統(tǒng)萬城的認知高度,得到更多旅游者的青睞。 結合歷史詩史,把匈奴人古代的驍勇善戰(zhàn)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把歷史的統(tǒng)萬城的本來面目呈現(xiàn)在游客的面前,讓參觀者的心靈得到震撼,獲得沖擊,以便招來更多的游客。 我對這片“大漠荒煙”的喜愛,完全是出于對一種荒涼、一種塞外風光、一種沖擊心靈的莫名狀態(tài)的詮釋,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心靈雞湯”,這里可以修補由于環(huán)境惡化、人情淡漠的擊傷的心靈,到了這里立刻顯現(xiàn),心寬、頭腦清醒,是一種特殊的享受。特別是如今…… 在統(tǒng)萬城買假幣 在統(tǒng)萬城,明知道不是真的錢幣,但是,我也用20元錢買了一個,為什么呢?原因來自門票。 如今到什么地方都要昂貴的門票,讓人有一種被搶了的感覺,心里很不舒服,因為,有些景點確實是物無所值,付出的錢很覺得虧,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被搶的感覺。 可是,這次到陜西從陜南漢中到銅川耀州,再去統(tǒng)萬城又去佳縣的白云山,因為我有北京市發(fā)放的老年證,所以都是免票,心里覺得“舒服”一些。所以,到了旅游景點,凡是不要我的票的地方,我就拿出同等數(shù)量的錢買些紀念品或者是旅游介紹,用實際行動回報這些對老年人給予照顧的地區(qū),以實際行動感恩與當?shù)亍?/p> 這就好比是杭州,西湖邊的景點都開放了,不收門票,招來的人在其他方面的貢獻反而比門票高得多,就是這個道理。各地的地方官真是應該好好的思謀思謀,找出搞不好經濟的根本原因。 在統(tǒng)萬城,我找不到消費商店,眼前一個帶著圍巾的陜北婆姨在地攤上兜售一些貌似古董的東西,她口口聲聲的說,都是沙地里挖出來的,其實,從資料到網上都一再講:這個統(tǒng)萬城很少挖出古董,極為罕見的古董即使有也擺在西安的博物館里。 顯然,這個老婆是在撒謊,我與她面對面的說,算了,就不要說挖出來的了,年代也不對,還是“你瞎賣,我瞎買吧”,留個紀念,20元買了一個所謂的佛錢,“淳化元寶”。 在網上很容易就查出來,“淳化元寶”金錢背所鑄的兩尊佛像,均有蓮花寶座和祥云依托。蓮花是佛教的象征,說明這種金幣與當時的佛事活動有一定的關聯(lián),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我國之后,唐代時發(fā)展到了興盛階段。但是,由于五代時期地方割據(jù),致使佛教受到了摧殘。到了宋代初年,宋政權對佛教進行了適當?shù)谋Wo,停止對寺院的廢毀,并派人去印度求法,使佛教得到了恢復。五臺山出土的這批佛像金錢,是宋太宗淳化年間巡幸五臺山時燒香敬佛專門鑄造的,充分顯示出宋政權對佛教的重視。 事情很簡單,這種佛像錢只有真金制造的才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所以,買這種錢就不必再多思考了,不會有撿漏的機會出現(xiàn)。 另外買了一本介紹統(tǒng)萬城的書,由于找不開錢就“饒”了一個“元封通寶”的錢幣,說來也是奇怪的事情,這個錢有可能是真的,當然是不值錢的“古幣”,不會超過10以下單位元值的。 有的時候,買東西還是圖個地方,不一定就是買值錢的東西,如果,統(tǒng)萬城,用建城的三合土做出統(tǒng)萬城模型來賣,我還真是想買一個呢?原因很簡單,在印度,用制造泰姬陵的那種透明大理石制造的泰姬陵模型就很吸引游客,這種紀念品購買一舉兩得,即買了建筑模型,也買了建筑材料,豈不美哉? 你若沒有去過陜北靖邊的統(tǒng)萬城,那就只能聽我的了 寫此文,目的就只有一個,用最少的字數(shù),說清楚統(tǒng)萬城的故事。 大約是在晉及十六國期間,匈奴鐵弗部人,又稱烏恒人和鮮卑人的后代,也稱雜胡人劉豹子(丁零單于,單于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的孫子劉勃勃(稱帝后改為赫連勃勃),囿于戰(zhàn)亂,被押解給后秦,后秦高平公、大將軍沒弈于看他身高2米,性格豪放,長相俊秀,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在此基礎上,通過沒弈于的引薦,劉勃勃也逐漸成了皇帝姚興的寵臣。依仗后秦皇帝姚興(366—416,字子略,羌族,今甘肅隴西西人),對他的賞識,任用他為安北將軍,五原公,撥兵馬20000多,鎮(zhèn)守朔方,從此赫連勃勃就有了自己發(fā)展的沃土。 以后,找了一次機會,劉勃勃殺死了自己的岳父沒弈于,吞并了其軍馬,依仗寧夏固原的富庶和地理優(yōu)越的特點,公開叛秦,劉勃勃稱天王,大單于,國號為夏,建元龍升,從此,中國北方割據(jù)政權中又多了一個大夏,成為十六國中的一員。劉勃勃改為赫連勃勃,為什么叫做赫連呢?劉勃勃認為天子“帝王者,系天為子,是為微赫,實與天聯(lián)”,所以叫做赫連勃勃。 赫連勃勃一生幾乎沒有敗仗,他是一員令人聞風喪膽的武將,所向披靡的他在公元413年修建了統(tǒng)萬城,歷時七年統(tǒng)萬城規(guī)模宏大,固若金湯。統(tǒng)萬城分東西兩城,城池面積80萬平方米,內城墻高27米,墻基厚60米,墻頂厚20米,宮墻高約14米。歷經1600年風雨,如今統(tǒng)萬城的內城西南角樓臺基殘高仍然有24米。 修筑城墻時采用“蒸土筑城,”增加粘性,后夯實。三合土成分為石英砂、粘土、碳酸鈣,所謂碳酸鈣就是現(xiàn)在說的“石灰”,由于石灰為白色,所以統(tǒng)萬城又稱為白城子。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條正旋曲線,在大夏最高潮的時候,也就注定迎來最低潮直至滅亡。 公元418年,赫連勃勃攻入長安,即皇帝位,改元昌武。 424年,赫連勃勃廢立太子之事發(fā)生內訌,從此走下坡路,大夏國輝煌成為往事。425年,赫連勃勃去世,在位13年。 428年,北魏攻破統(tǒng)萬城。公元994年,就是攻破統(tǒng)萬城566年后,宋太宗下令毀城,為了防止夏“死灰復燃”,銷毀匈奴的基地,這樣一座“曠世之作”,固若金湯的城池就這樣被毀了,和中國的其他皇宮一樣,都是毀于燒毀。 統(tǒng)萬城從建立(413-994),前后使用了575年,此后元、明、清三代統(tǒng)萬城消失于各代史籍中,直至1845年,清代道光靖邊縣知縣何秉勛受榆林知府、著名史地學者徐松之命,才能夠在浩瀚的沙漠中找到了失蹤850年的統(tǒng)萬城。這就是用1000個字說統(tǒng)萬城的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