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上古神獸! 9來自:儒家儒教孔子孟子國學(xué)傳統(tǒng)文化 2015年02月09日 09:12 《山海經(jīng)》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山海經(jīng)異獸,連司馬遷也說“余不敢言之也”。中國先民對世界的想象力由此可見。 《山海獸》,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繪本創(chuàng)作工作室劉力文先生作品。仰賴前人所長,融合現(xiàn)代觀念,擷取上古奇書《山海經(jīng)》所言神異怪獸之奇之怪者,描繪成冊。不求全面完備,惟愿光復(fù)異獸之靈焰,綿續(xù)上古藝術(shù)之精髓。集腋成裘,采獸成章,撰一書焉,是為《山海獸》。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山海獸吧。
【九尾狐】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薄逗M鈻|經(jīng)》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大荒東經(jīng)》 史書中記載,九尾狐成就了“大禹”與“涂山氏”的佳緣,成為了中國古書中出現(xiàn)的最早的“婚姻中介”,傳說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氣,抗拒蠱毒。九尾狐在《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了三次,后來成為祥瑞和子孫繁榮的象征。
【猙(zheng)】 章峨山,千里無草木植被,多碧巖。此山中有一畏獸,五尾一角,吼叫聲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為食物。
【矔疏(guan shu)】 一角馬,辟火奇獸。最早出現(xiàn)在《北山經(jīng)》。
【讙(huan)】 翼望山的畏獸,樣子長的像貍貓,體格嬌小,獨目,三條尾巴,它可以模仿上百種動物的叫聲,傳說肉可以入藥。
【中山神】又作“鐘山神”,自女兒山至賈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圓三千五百里。其山神都是馬身龍首神。(《中次久經(jīng)》解讀)
【蠱雕(gu diao)】 是一種似鳥非鳥,似豹非豹的食人畏獸,獨角,叫起來像嬰兒的啼哭。
【獓狠(犬因)】(ao yin) 三危山食人巨獸,樣子有些像牛,長著四只角,它的毛發(fā)很長,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貍力(li li)】 櫃山上的畏獸,樣子像豬,四肢卻長出了爪子,帶有鋸齒。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測貍力善于挖土。
【舉父(ju fu)】 崇吾山的畏獸,善于投擲,虎豹畏之。
【猼訑(bó yí)】基山的南坡陽面盛產(chǎn)玉石,山的北坡陰面有很多形態(tài)奇特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也長在背上,名稱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會不產(chǎn)生恐懼心。
【犰狳(qiú yú)】余峨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兔子卻是鳥的嘴,鷂鷹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見人就躺下裝死,名稱是犰狳,發(fā)出的叫聲便是它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xiàn)就會有螽斯蝗蟲出現(xiàn)而為害莊稼。
【從從】《山海經(jīng)·東山一經(jīng)》載:又南三百里,曰栒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蠪蛭(lóng zhí)】《山海經(jīng)·東山二經(jīng)》載:又南五百里,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帝江】《山海經(jīng)·西山四經(jīng)》載: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zé)o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