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erman Limner fl 前幾天看了電影《萬物理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是英國科學家霍金的傳記。我認為,電影本身并不算出色,看了不后悔,不看不遺憾,可電影中有幾個細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 霍金得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后——此病的別名更為形象,漸凍人癥,從患病開始,患者身體會慢慢無法運動,猶如被漸漸凍結——日常生活變得非常艱難,但同學在他家聚會時,各顧各聊天吃飯,沒人替他挾菜喂湯,霍金哆嗦著,手中的玻璃杯仿佛隨時要跌落,那場景怪異卻又正常。 霍金在劍橋的博士論文答辯日,他拄著雙拐,雙腳布條般搖晃,恭敬地站在導師面前等候結論。論文得到高度評價后,那喜悅也顯得怪異而正常。 只要他不要求,沒人會主動幫他。你以為別人看起來需要幫助,不請自去,那等于明白告訴他:你是一個無法照顧自己的弱者,你很可憐,你必須依賴我。很多英國人可能認為,擅自“助人”,反而是一種侮辱。這種觀念在中國人當中,可能相當罕見,但應該要多起來。 經(jīng)常在新聞里,有老人在公交車上揍不讓座的年輕人,這其實證明了他們身體好,還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是什么讓他們?nèi)绱藨嵟??是那種“老人就該得到幫助”的弱者觀念驅動,年輕人再累再困,也得讓座。 強求別人幫助自己,自己強行去幫助他人,都是一種不正常的舉動,但是發(fā)生得太多,以至于人們認為太正常了。 這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在上下學時刻,你很容易看見許多家長替孩子拿著所有東西,這些孩子在家里,也只需要讀書,其他所有活,家長都包了,這是屬于“強行幫助他人”,結果是孩子越來越無法自立,那些人格健全所需要的能力,它們的生長機會都被這種“強行幫助”剝奪了。這些能力不可能在他大學畢業(yè),或三十歲生日一過,突然就有了,他只會習慣弱者的心態(tài),最后強求別人幫助自己,老了在公交車上打人,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孩子、老人,各種所謂的弱勢(比如環(huán)衛(wèi)工、農(nóng)民工),人們?nèi)菀淄樾姆簽E,本來人家自強自立,不高于你,也不低于你,經(jīng)過一通猛煽情,你強行“幫助”他,擅自“關懷”他,他反而顯得真低人一等,最后各種能力加速喪失,反而是禍害他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