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彥謙字“孝沖”,隋朝齊州臨淄(今淄博東)人。隋末初唐著名宰相房玄齡的父親。
一
房彥謙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甚至連父親長的什么模樣,他都不記得。由舅舅(母親的哥哥)所鞠養(yǎng)。他的長兄房彥詢,看到弟弟他天性穎悟,非常詫異,便親自教他讀書。七歲時,房彥謙就能誦數(shù)萬言的書,為鄉(xiāng)鄰所稱贊。十五歲時,他過繼給叔父房子貞,他很好地侍奉繼母。后來,他受學于博士尹琳,手不釋卷,刻苦讀書,很快就通涉五經(jīng)。
房彥謙很有文才,善于撰寫文章。所有文筆,恢廓閑雅,很有古人之深致。他對草書、隸書也很有研究,人們得到他的作品,都如獲至寶。他有詞辯,風概高人。太原的王邵,北海的高構(gòu),蓚縣的李綱,河東的柳彧、薛孺等人,都是當時知名的雅澹之士,房彥謙跟他們都是朋友。著作有《北史本傳》
房彥謙十八歲時,出任隋朝齊州刺史。他清簡守法,齊州境內(nèi)社會秩序肅然,下屬莫不敬憚。齊亡后,任長葛縣令,甚有德政,考評為“天下能吏第一”,破格提拔為若州司馬。
后來,他出任司隸刺史。在任職期間,凡是他所舉薦的官員,個個都是人倫模范,被朝廷執(zhí)政者所嫉妒,降職為涇陽縣令。
579年,房彥謙的兒子房玄齡出生。房彥謙為官多年,深知社會的復雜,很重視子弟的家庭教育。他在家中,每逢兒子、侄子早晚向他請安時,經(jīng)常孜孜不倦地教誨、勉勵他們努力上進,勤奮好學,不要荒廢青春年華,爭取成為有作為的人。
他雖一直為官,但生活向來十分簡樸。他使用的車馬、器物和穿著,都很樸素。他家本來有很豐富的祖?zhèn)鞯漠a(chǎn)業(yè)、財富,又前后當官所得俸祿也不少。但都被他用來周濟親友,家中無有多余的財產(chǎn)。自小到老,他的一言一行,從不涉及私事,盡管生活困難,家財常常不足,他總是悠然自得、泰然處之。這對他的子弟們產(chǎn)生了很好的影響。
有一次,他對兒子房玄齡說:
“人家都因得大批朝廷俸祿而富裕起來,惟獨我當了一輩子官還很窮。我沒有積攢家產(chǎn),所能遺留給子孫的,只有‘清白’兩個字而已?!?/SPAN>
二
據(jù)《舊唐書》記載,房玄齡生活在這樣的父親身邊,沒有絲毫的抱怨情緒,非常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在父親的培養(yǎng)教育下,玄齡少年時就很聰敏,又喜歡讀書。因而,年輕時就博覽經(jīng)史,善寫文章。
房玄齡十幾歲的時候,曾隨父親到長安。當時天下太平無事,人們都以為隋皇朝的統(tǒng)治會很久長;而善于見微而知著的房玄齡,卻以慧眼看出了將亂的征兆,悄悄地對他父親說:
“隋朝皇帝本來沒有功德,卻欺騙黎民百姓,也不為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著想。今天,朝廷內(nèi)部混亂不堪,皇上的后代爭權(quán)奪利,各個大臣相互傾軋,竟相驕奢淫逸,這樣怎么能保全國家呢!表面看,現(xiàn)在社會還比較平靜。以我之見,隋朝的滅亡,指日可待。”
父親房彥謙雖然不敢讓兒子玄齡明說此事,但心里卻也同意他的見解,并暗暗地贊賞并為之自豪,對兒子充滿著熱切的期待。 房玄齡沒有辜負父親的期待。596年,年僅十八歲的房玄齡即由本州舉進士,出任羽騎尉,并于秘書省擔任校讎。這時,素以知人見稱的吏部侍郎高孝基觀察了他的舉止言談,便對大臣裴矩說:
“我這一生曾接觸過很多的人,但還從來沒有見過房玄齡這樣有才華的年輕人。他是國家的棟梁之才,遺憾的是,我已經(jīng)是這個歲數(shù),不能親眼看到他飛黃騰達的那一天了。”
三
隋朝末年,天下果然大亂,中原地區(qū)農(nóng)民反隋浪濤洶涌澎湃,隋皇朝在風雨中飄搖。這時,房玄齡“慨然有憂天下志”,便隨從李世民轉(zhuǎn)戰(zhàn)南北。房玄齡的忠誠及才干深受李世民的賞識,他很快成為秦王府的心腹及決策人物。 唐太宗在位時,房玄齡長期擔任宰相。許多重大的政策措施和施政方針,他都是重要的謀劃者和執(zhí)行者。房玄齡一生輔佐唐太宗安定天下,凡三十二年。他孜孜奉國,舉賢任能,親自主持制定了朝章國典,初創(chuàng)唐朝規(guī)模,權(quán)重而不專,位望崇隆而謙虛謹慎,與杜如晦一起被稱為“唐初賢相”。
648年,房玄齡病危。他深感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從唐太宗還是秦王時,他就效命于秦王府,成為秦王的智囊。太宗登基以后幾十年來,他和魏征一起盡心輔佐,太宗對他可謂言聽計從,君臣甚為相得,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大好局面??吹絿覐娛?、朝野清明,房玄齡感到不勝欣慰。太宗對他也恩崇有加,令人用轎子把他抬上金鑾殿,握住他的手表示安慰。
有一段時間,唐太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對高麗國用兵,但屢戰(zhàn)屢敗,致使國庫空虛,民怨沸騰,而唐太宗意氣用事,拒不聽取正確意見,就連房玄齡的也不再敢提及高麗戰(zhàn)事。
但一想到危害國家的征討之事,房玄齡就深感不安。房玄齡的病情日益加重,他覺得再不談此事的看法,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就在離開人世之前,房玄齡在病床上,上奏皇上說:
“發(fā)動戰(zhàn)爭,把士兵推到鋒刀之下,驅(qū)使他們肝腦涂地,魂魄無歸,使老父、慈母、寡妻、孤兒失去親人,望著殯車哭泣,這實在是不值得的冤痛。我懇求立即停止開拓疆域的戰(zhàn)爭!”
唐太宗被這位憂國憂民的老人的深情所打動,情不自禁地對正在身邊的房玄齡的兒媳婦高陽公主感嘆道:
“你的公公如此病重,還為國家大事操勞!”
于是,唐太宗接納了房玄齡的直言建議,立即下令停止征伐高麗。
房玄齡先后撰成了《晉書》、《魏書》、《周書》、《北齊書》、《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計八部史書。其中《晉書》一百三十卷,是房玄齡親自主持撰定。另外又撰高祖、太宗實錄各二十卷。
四
房玄齡生前極力輔佐唐太宗治理軍國大政,同時也善于料理家事。
他早年服事父母以孝而聞名。父親曾身染重病,臥病十旬,他盡心料理藥品與膳食,百余天“未嘗解衣交睫”。父死后,他悲痛萬分,五天不食不飲。他事奉繼母也是“恭謹過人”。母親病了,每逢請的醫(yī)人來到家門,他“必迎拜垂泣”。在他守母喪期間,“尤甚柴毀”。唐太宗特命散騎常侍劉洎前去安慰,并賜與寢床、粥食、鹽菜等物。房玄齡對其妻也以禮相待,恩愛很深。
房玄齡年輕時曾患重病,他覺得自己將要死了,便對其妻托以后事說:
“我不行了,快要死了,你還年輕,不可寡居,應該再嫁,好好跟人家過日子。”
由于他們夫妻感情篤厚,他的妻子盧氏聽了房玄齡的這番話,二話沒說,哭泣著進入帷帳中,用刀自剜一只眼睛,以向房玄齡表示誓無二心。房玄齡極為感動,他病愈以后,精心呵護、倍加疼愛自己的妻子,與妻子攜手終生。 房玄齡身居高位,治家也有法度。他特別擔心子孫后代變得驕奢淫逸,不可一世,耀武揚威。他經(jīng)常告誡自己的子弟們,不能驕橫侈奢,沉溺于聲色,一定不可以依仗地位門第欺凌他人。為此,他匯集了古今圣賢的家誡格言,寫在家里的屏風上,令每個兒子各取一扇,對他們說:
“你們?nèi)绻芰粢膺@些家誡,就足以保身成名?!?/SPAN>
他特別崇尚漢朝袁安家族歷代保有忠節(jié)的家風。他對子弟們介紹說,袁安的祖父袁良曾任廣陵太守。袁安少年時便得到祖父的傳學教導,成年后受人尊重而有威望。汝陽令覺得袁安深明事理,又是名士袁良之后,特舉袁安為孝廉。由此,袁安名聲大振,不久他就出仕做官。
袁安為人謙恭,他所任之處皆受歡迎。后來袁安一路升遷,出任太守、司空、司徒等職,其事跡被人們廣泛傳頌。袁安的發(fā)跡,奠定了袁氏望族發(fā)展的根基。袁安的長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著有《難記》三十二萬言;次子袁敞升遷為大司空。袁安的孫子袁彭、袁湯、袁盱等都在朝中為官。袁安的曾孫袁紹、袁術(shù)在軍閥爭戰(zhàn)中更是名噪一時,為后人所談論。
房玄齡要求子弟們要學習袁氏家族的優(yōu)良家風,使房氏家族興旺發(fā)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