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幅自題:“碧葉垂清露,金英側(cè)曉風(fēng)。道復(fù)?!睙o年款。此幅即為其中年水墨寫意花卉畫精作。圖繪秋葵一枝,襯以飛白湖石和雙勾嫩竹。側(cè)鋒勾勒的花瓣簡率迅疾,瓣尖的翻轉(zhuǎn)狀態(tài)以闊筆勾出,尤見生動。幾叢葵葉用淋漓的水墨揮灑,通過墨色的自然滲透,展現(xiàn)出葉色的深淺變化和葉形的鋸齒狀態(tài),猶如天成。竹枝則用簡勁的線條雙勾,也見率意。這種畫法也生動傳達出了葵石內(nèi)涵的質(zhì)樸自然、清新雅逸的情致。
陳淳少年作畫以元人為法,深受水墨寫意的影響。他的寫生畫,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自有疏斜歷亂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畫質(zhì)樸,可以看出受沈周畫法的影響,從他現(xiàn)存作品中即可見風(fēng)格和用筆,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住。他能詩文,擅書法,尤精繪畫。陳淳與徐渭并稱白陽、青藤。陳氏少年作畫工細,中年后筆法放縱,自立門戶。陳淳從師文徵明,在其門下聲譽最高。擅長寫意花卉,其作品雖表現(xiàn)一花半葉,卻淋漓疏爽,深受當(dāng)時文人士大夫的贊賞;他是繼沈周、唐寅之后對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畫家。
陳淳中年以后間作山水,技法學(xué)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風(fēng)景為題材,手法簡練,極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著說:“吾道復(fù)舉業(yè)師耳,渠書、畫自有門徑,非吾徒也?!贝媸雷髌酚小都t梨詩畫圖》、《山茶水仙圖》、《葵石圖》、《罨畫圖》等。其子陳括繼承父風(fēng)、擅花卉。
他繪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頗得氤氳之氣。他的潑墨之功,往往見于畫煙云之中。在寫意花卉方面,陳淳獨得玄門,筆法揮灑自如,富有疏朗輕健的風(fēng)姿,用墨設(shè)色,則如徐沁所謂“淺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王世貞在《州續(xù)稿》中說:“勝國(元朝)以來,寫花卉者無如吾吳郡,而吳郡自沈啟南(周)后,無如陳道確,陸叔平(治)”。近代畫家如蒲華、吳昌碩,齊白石等,在詩文題書畫中,都對陳淳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明萬歷年間即有人曾評價過陳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詣和聲譽都超過了文征明,成為繼沈周之后的吳門大家。明清以來畫家,尤其在花鳥畫方面,受他的影響很深。他與徐渭齊名,人稱“青藤白陽”?,F(xiàn)存的陳淳作品大部分均在博物館收藏,民間甚少得見。

紅梨詩畫圖 明 陳淳 紙本墨筆 縱34.2厘米橫106.4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淳以水墨寫意花卉著稱,也擅長設(shè)色沒骨法和勾花點葉法,然亦工寫結(jié)合,更多簡逸的寫意成分。圖繪折枝梨花,自上而下斜出。紅色的梨花和墨青的葉子均不加輪廓勾勒,直接用色畫出,色即形,形即色,簡練而不失其真。徐沁《明畫錄》曾如是評析其水墨淺設(shè)色花卉畫:“其寫生,一花半葉淡墨欹毫,疏斜歷亂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淺色、淡墨之痕俱化矣。”

明 陳淳 花卉圖卷 紙本墨筆 32.5×503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此圖構(gòu)圖奇特,信筆揮灑,似不經(jīng)意;藤條錯落低垂,枝葉紛披,以豪放潑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動人的氣勢和葡萄晶瑩欲滴的效果。畫上題詩為:"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fēng),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其書為行草,字勢欹斜跌宕,令人聯(lián)想其畫家的不平經(jīng)歷。自宋元以來,寫意花鳥畫就有一定的發(fā)展,但真正能夠發(fā)揮中國畫筆墨紙張?zhí)厥庑Ч鴦?chuàng)立了水墨大寫意畫法的,應(yīng)該歸功于徐渭。
明陳淳花卉圖卷
陳淳(款)荷花圖卷壬寅(1542年)作
明陳淳(款)折枝花卉卷 甲辰(1544年)作
明陳淳(傳)設(shè)色花卉 手卷

陳淳 花卉

陳淳秋江清光圖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緊扣“秋江”二字,擷取枯荷、芙蓉、蘆葦?shù)染哂屑竟?jié)特征的折枝花草為主要題材,輔以翠鳥、家鴨,寫出一派秋天的氣象。荷葉用藤黃帶墨點拓,表現(xiàn)枯的質(zhì)感;芙蓉用花青點葉,淡墨寫枝,花用淡墨雙鉤填以淡紅;鴨子用破筆皴擦,毛羽蓬松。筆法秀勁,色調(diào)清淡,構(gòu)圖疏朗,深得秋天的神韻。
陳淳畫牡丹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作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幅中畫設(shè)色牡丹一枝甚清雅,用沒骨法,筆意活潑而不失穩(wěn)靜,具寫意意趣??上ь伭先站猛噬?,故覺稍淡,然而無損其精研??钭中袝梁w動,是晚年得意之作,書畫同幅,璧合珠聯(lián),尤為可寶。
陳淳溽暑花卉圖大都會博物館
此圖花繁葉茂,姹紫嫣紅;怪石嶙峋,空靈蒼秀;其后池塘蓮荷,清碧如玉,如清風(fēng)拂來,幽香四溢。從畫家自題詩可知,此畫當(dāng)作于悶熱難解的酷暑,卻畫出一片陰涼,令人觀之而暑意頓消。以沒骨設(shè)色繪花卉,兼用勾花點葉、點花勾葉筆法,沒骨、有骨、色、線渾然一體,自成一格,群芳雖艷,卻艷而不俗。
陳淳崑璧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用墨畫,景物簡單,描寫盆、座、水石、小樹及雜草等,用筆不多,卻能一一表現(xiàn)其質(zhì)感。構(gòu)圖沉穩(wěn),用筆力道十足,幾乎無一敗筆。至于石上用焦墨點苔的方法是受沉周(一四二七-一五○九)的影響,都淵源于王蒙(一三○八-一三八五)的作風(fēng)。而畫面上方長篇題字的作風(fēng)則源自沉周。據(jù)題識所稱,此畫成于嘉靖癸卯(一五四三)年,是年陳淳六十一歲,為答謝朋友送他的一座盆景而作。
陳淳松石萱花圖南京博物院藏
畫中松樹一株,湖石一叢,萱花一莖,三者結(jié)合,濃淡相宜。松樹喬立,枝虬針疏;萱花掩映,光華競發(fā);墨色淡雅,風(fēng)格疏爽,是畫家淡墨欹毫、疏斜歷亂之表現(xiàn)技法的典型作品。
陳淳墨牡丹圖拍品
款識:東風(fēng)飄飄不絕吟,游蜂舞蝶相追隨。名花嫣然媚晴畫,深紅淺白粉差池。高堂到宴散羅綺,珠簾掩映春無比。歌聲貫耳酒如澠,醉向花前睡花里。人生行樂須及時,光陰有限無淹期,花開花謝尋常事,寧使花神笑儂醉。甲辰春望,白陽山人道復(fù)。
陳淳設(shè)色花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用筆、設(shè)色均極為精緻,自題詩云:「溽暑薰蒸苦晝長。葛巾葵扇竹匡牀?;幩畾庀嗔锰???捎腥碎g白玉堂。道復(fù)」。所畫乃溽暑季節(jié),群芳爭艷的景色。湖石后眾花齊開,有梔子、玫瑰、百合、石竹、紅丹等五種?;ɑ芤詻]骨筆法描繪,梔子、百合這些白花朵則揉鈎花點葉法來表現(xiàn)。景物安排費心,設(shè)色溫雅不俗,有別于晚年放筆寫意的習(xí)慣,應(yīng)是五十歲以前的作品。
陳淳茉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以淡墨畫折枝茉莉一株,枝干由下往上伸張,枝柯花葉向左右斜分略成放射狀,墨色層次細膩而微妙。茉莉構(gòu)圖約佔畫面三分之二,上端則為陳淳親筆行草詩文。比起他的設(shè)色花卉,此畫用筆明顯簡率樸實,勾花點葉全以書法入畫,草草似不經(jīng)意,而能得其生動自然的意趣。水墨畫于淡黃褐色的藏經(jīng)紙上,襯托畫面更呈柔和之感。畫成于辛丑(一五四一)年,是年陳淳五十九歲。
陳淳水仙圖卷
陳淳竹蘭石圖
陳淳夏日玫瑰
陳淳 花鳥
陳淳雙清秀石
陳淳松鶴圖
陳淳云山訪友圖
陳淳梔子湖石
陳淳荷花翠鳥
明陳淳花卉
明 陳淳洛陽春色圖卷紙本設(shè)色 26.5×111.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卷繪數(shù)株盛開的牡丹,雍容華貴,以沒骨法寫意。湖石枯筆勾皴,淡墨暈染,色墨并用。畫風(fēng)疏爽秀逸,艷麗清新。自題:“己亥秋日,道復(fù)書并圖?!笨睢暗缽?fù)制”,鈐'白陽山人“朱文方印、”復(fù)父氏“白文方印。拖尾自題草書牡丹詩。己亥為嘉靖十八年,作者時年五十七歲。
明 陳淳 寫生卷 34.9x253.3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以水墨寫意,將牡丹、蘭、竹、槴子、荷花、水仙、山茶等花卉,以折枝的形態(tài)穿插安置,用筆清新活潑,構(gòu)圖錯落有致?;ɑ茳c葉濃淡相間,鈎勒葉脈的線條使轉(zhuǎn)自由率性,全圖傳達出一種清新高潔秀逸的情調(diào),此皆畫家個人風(fēng)格的呈現(xiàn)。陳淳自中年以后,思想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淡泊名利,寄情山林,晚年藝術(shù)臻于純熟自如的境地。此卷作戊戌(一五三八)年,為陳淳五十六歲時的作品。

明 陳淳 畫山水冊 34.9x253.3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淳少年作畫學(xué)元人,中歲以后傾心米芾、高克恭,畫山水淋漓疏爽,不落蹊徑。亦曾游學(xué)文徵明門,然徵明僅謙稱是他的舉業(yè)師,而不敢以書畫師自居。此冊畫成于一五四○年,為陳淳五十八歲時的作品。前副葉之「漫興」二字,表達其追求平淡天真的意境。冊中各幅山水綜合各家之長,筆法奔放簡練,抒發(fā)了閒適幽淡的文人生活情趣。此種水墨寫意的山水畫,在當(dāng)時文人畫中亦具新意。
明 陳淳 米家云山書畫合璧卷紙本
款識:白陽山人道復(fù)。鈐?。宏愂系缽?fù)、白陽山人、大姚鑒藏印:賜袞堂、永安沈氏藏書畫印、忠孝之家題簽:陳白陽水墨米家云山卷真跡。啟功題端。鈐印:啟功引首:吳山春靄。道復(fù)書。鈐?。喊钻柹饺?、陳氏道復(fù)題跋:自唐有王洽潑墨之法興,米家父子始接踵而起。元代高尚書多宗小米方方壺,則由大米上溯王洽,與高尚書迥別,此卷是也。甲戌夏日,袁勵凖題。鈐印:勵凖長壽、跋尾書釋文: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fēng)。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yīng)須論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明 陳淳仿米山水圖紙本水墨 縱14.8厘米橫247.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山巒隱現(xiàn)起伏不斷,霧氣彌漫,雜樹成林,山澗泉水激流入江,屋舍茅亭、漁翁小舟、板橋雅士點綴其間。畫面上云煙飄渺,草木華滋,筆法縱肆,神變?nèi)f狀,墨沈淋漓,蒼茫濃郁,氣韻生動。雖為仿米之作,卻自具風(fēng)貌。
明 陳淳山水圖卷紙本水墨設(shè)色 32.7×750.6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明 陳淳 梅影 17.1 x 48.7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淳 畫雪裡紅 19.3 x 52.6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淳 湖石花卉 15.3 x 42.3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淳 紫薇 17.8 x 48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淳 園林花卉圖冊(十六冊)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陳淳 花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