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選讀名句 《太史公自序》: 1、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2、《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3、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報(bào)任安書》: 4、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6、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7、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8、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 《魯周公世家》: 9、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10、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 《高祖本紀(jì)》: 1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12、夫運(yùn)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3、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yáng),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將軍列傳》: 1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15、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盧綸《塞下曲》) 16、《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7、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孔子世家》: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19、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墩撜Z·公冶長》 20、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 2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薄墩撜Z·為政》 2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論語·述而》
《管仲列傳》: 25、倉廩實(shí)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屈原列傳》: 26、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27、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
2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2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xué)》 30、舉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
31、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項(xiàng)羽本紀(jì)》:
32、項(xiàng)王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shí)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3、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烏江亭》)
34、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題烏江項(xiàng)王廟》)
35、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xiàng)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絕句》) 《刺客列傳》: 36、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淮陰侯列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