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9篇:玩 書
逍遙行者
2008年8月17日
今生今世注定與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于是購書、讀書、藏書就成為我生活中最喜歡做的事情。在讀書藏書之余,有時我也喜歡玩書。說到玩書,可能很多人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人借“玩物喪志”的說法也說“玩書喪志”,并嘲笑那些喜歡書的人看見好書的樣子和酒鬼看見好酒有什么區(qū)別!但我認為,雖然現(xiàn)在自己還不到“書鬼”的程度,但做“書鬼”總比酒鬼好得多,兩者不能相提并論。但是,一說到“玩書”,也有人認為似乎把書的功用降低到了純粹的物質(zhì)層面,以至蒙在書身上的精神光環(huán)不見了,把書的身價放低,也就沾染上了一些現(xiàn)實的功利氣息。但我認為,購書時首先是喜歡讀,才可以買來讀。有好多書的確地說是可以玩的。單從裝幀來看,書的形式、書的包裝、書的封面,其賞心悅目的廣告效應,最先打動的,其實是讀者的賞玩之心,最先勾起的,則是讀者的把玩欲望。因此,我認為,玩書并非壞事。
其實,我所說的玩書,同購書的目的一樣,也是為了讀書。一本新書買來,如果沒有時間立即閱讀,在擺上書桌或放入書櫥之前,一定先翻閱或把玩一番。從書的封面裝設(shè)計,到里面的格式插圖,到文中的目錄、序言到后跋等,一定先瀏覽一下,其實有些步驟已經(jīng)在購書時先做到了。當你在書店超市里決定買一本書時,一定先抱著欣賞的眼光把玩一番,如果自己喜歡,才決定掏腰包買下來。
臺灣著名學者余光中在讀書的同時常常玩書。他說:“讀書是讀書的內(nèi)容,玩是是玩書的外表。書確是可以‘玩’的。一本印刷精美,封面華麗的書,其物質(zhì)的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存在。我所以買了那么多的英文書,尤其是繽紛絢爛的袖珍叢書,對那些七色鮮明設(shè)計瀟灑的封面一見傾心,往往是重大的原因?!Y深的書呆子通常有一種不可救藥的毛病,他們愛坐在書桌前,并不一定要讀哪一本書,或研究哪一個問題,只是喜歡這本摸摸,那本翻翻,相相封面,看看插圖和目錄,并且嗅嗅(尤其是新的書)怪好聞的紙香味和油墨味。就這樣,一個昂貴的下午用完了?!蓖鏁允亲x書的一種方法,是因為這種方法寓玩于讀。乍看起來,書的內(nèi)容未很好讀進去,但玩書玩得多,余光中便相當熟悉這些未讀進去的書。一旦要參考某一觀點,或引用某段文字,很容易信手拈來。就種“隨便翻翻”的讀書方法就是魯迅先生倡導的“消閑讀書”。魯迅先生曾說過:“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yè)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边@種讀書法既可收到“怡倦眼”的效果,也可開拓知識面,積累有用的資料。
其實,玩書的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自己愛書和喜歡書,自己從小在購書時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感受。當我想盡千方百計買來一本自己特別喜歡的新書時,常常愛不釋手,如同小孩子得到了一件非常喜歡的玩具一樣。先用厚厚的牛皮紙把書包起來,在書的扉頁上鄭重地題上自己的名字。這是我上小學時發(fā)下新課本之后父親教給我的方法,這個愛書護書的好習慣伴我一生。當我包好自己的新書之后,在欣賞把玩它的封面、目錄、插圖等內(nèi)容之后,并不急急地去閱讀它,而是嗅嗅新書透出的油墨香味,這是我平生喜歡聞的香味。說到書香,著名學者梁實秋先生曾說:“從前的書,所用紙張不外毛邊連史之類,加上松煙油墨,天長日久密不通風自然生出一股氣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蘭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別觸鼻,無以名之,名之日書香。書齋門窗緊閉,乍一進去,書香特別濃,以后也就不大覺得。”其實,只因為特別喜歡這本書,當然也就喜歡聞新書透出的氣味。小時候在睡覺前,常常將新買來的書放在枕邊,讓幽幽書香伴我進入甜蜜夢鄉(xiāng)。有時候,自己特別喜歡想買的一本書無論如何也買不到時,常常在夢中會得到它,正如清代學才袁枚在《黃生借書說》中所說的:“歸而形諸夢”。
我們都知道,讀書要經(jīng)過仔細選擇。英國學者培根先生在《論讀書》中說過:“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shù)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需知其梗概,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應當通讀,細讀,反復讀?!蔽艺J為,只有在把玩和隨便翻閱的基礎(chǔ)上,你才能發(fā)現(xiàn)一本書是需要你“淺嘗”閱讀“知其梗概”,還是需要你“仔細咀嚼”進行“通讀細讀”,這玩書首先也是一個鑒別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