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jié) 正投影原理和三視圖
一、正投影原理
假設(shè)光源在無限遠方處,其投射線經(jīng)過物體后,在投影面所得之投影,稱為正投影。其投射線互相平行而且垂直于投影面。
二、三視圖
一個視圖不能完全、準確地表達出空間唯一的物體,建立一個由三個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組成的三投影面體系,其中V面稱為正立投影面,簡稱正面;H面稱為水平投影面,簡稱水平面;W面稱為側(cè)立投影面,簡稱側(cè)面(見圖1-1)。幾何元素在V、H和W三面投影體系中的投影稱為幾何元素的三面投影。

將物體放在三投影面體系內(nèi),分別向三個投影面投射后,將三個投影面展開處于同一平面上,便得到物體的三個視圖。
在繪制機械圖樣時,將物體向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的圖形稱為視圖。在三投影面體系中的正面投影稱為主視圖,水平投影稱為俯視圖,側(cè)面投影稱為左視圖,統(tǒng)稱為物體的三視圖(見圖1-2)。

第二節(jié) 基本幾何體三視圖的識讀
三視圖的位置關(guān)系為:俯視圖在主視圖的下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右方。 主視圖反映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關(guān)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 俯視圖反映物體左右、前后的位置關(guān)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 左視圖反映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關(guān)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由此,三視圖的投影規(guī)律可形象的概括為:主、俯視圖的長對正,主、左視圖的高齊平,俯、左視圖的寬相等(簡稱三等規(guī)律),見圖1-3。

1、看圖的基本方法
看圖仍以形體分析法為主,線面分析法為輔。根據(jù)形體的視圖,逐個識別出各個形體,進而確定形體的組合形式和各形體間鄰表面的相互位置。初步想象出組合體后,還應驗證給定的每個視圖與所想象的組合體的視圖是否相符,當兩者不一致時,必須按照給定的視圖來修正想象的形體,直至各個視圖都相符為止,此時想象的組合體即為所求。
2、看圖的要點
1)要從反映形體特征的視圖入手,幾個視圖聯(lián)系起來看。
一個組合體常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視圖才能表達清楚,其中主視圖是最能反映組合體的形體特征和各形體間相互位置的。因而在看圖時,一般從主視圖入手,幾個視圖聯(lián)系起來看,才能準確識別各形體的形狀和形體間的相互位置,切忌看了一個視圖就下結(jié)論。由圖1-4可見,一個視圖不能唯一確定組合體的形狀。

2)要認真分析視圖中的線框,識別形體和形體表面間的相互位置。
圖1-5示出,當組合體某個視圖出現(xiàn)幾個線框連接,或線框內(nèi)還有線框時,通過對照投影關(guān)系,區(qū)分出它們的前后、上下、左右和相交位置關(guān)系,幫助想象形體。

3)要把想象中的形體與給定視圖反復對照。
看圖的過程是不斷把想象中的組合體與給定視圖進行對照的過程。或者說看圖的過程是不斷修正想象中組合體的思維過程。如在想象圖1-6(a)示出由主、俯視圖給定的組合體的形狀時,可先根據(jù)給定的主、俯視圖想象成圖1-6(b)、(c)所示立體,默畫出想象中形體的視圖,再根據(jù)視圖的差異來修正想象中的形體。而圖1-6(d)所示形狀,采育圖1-6(a)所給定的視圖完全相符


3、看圖的步驟
1)分線框、對照投影關(guān)系:從主視圖入手,借助丁字尺、三角板和圓規(guī)等,按照三視圖的投影規(guī)律,幾個視圖聯(lián)系起來看,把組合體大致分成幾個部分; 2)識形體、定位置:根據(jù)每一部分的視圖想象出形體,并確定它們的相互位置; 3) 綜合起來想整體:確定各個形體及其相互位置后,整個組合體的形狀也就清 楚了,此時,最好把看圖過程中想象出的組合體與給定的三視圖,逐個形體、逐個視圖再對照檢查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