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股市的對外開放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3-1990年,政府允許華僑(外)資金間接投資股市。開放初期臺灣股市反應非常積極,加權指數(shù)從1983年初的437點上漲至1984年5月的960點(上漲120%);第二階段是1990-2000年,此階段為QFII投資主導階段。政府以投資額度及個股投資上限為雙重限制,不斷放開比例。此階段股市盡管最大漲幅達291%,但總體震蕩劇烈,且并未表現(xiàn)出獨立于世界股市的跡象;第三階段自2001年初-2003年7月,臺灣股市除電信、公路、郵電等行業(yè)外,完全向包括法人和個人在內的外資投資者開放;第四階段始于2003年7月7日,臺灣決定對外資(包括自然人)全面開放股市。
從臺灣股市的開放經驗看,資本開放大力推動了股市發(fā)展。自1963年證券交易所成立到1983年的20年間,臺灣股市發(fā)展緩慢,指數(shù)從未超過1000點,但自從引進外資后,呈現(xiàn)出加速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尤其是1986年后,臺灣經濟放緩,但股市出現(xiàn)超級大牛市,期間指數(shù)漲幅達到驚人的12倍。此外,臺灣股市分階段開放值得肯定,股市開放期間,實現(xiàn)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匯率的放開(1989年),對股市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偠灾ㄟ^開放臺灣股市實現(xiàn)了全球化。 韓國股市的對外開放實際上也是分階段進行的:1981年1月,韓國財政部宣布開放證券市場、促進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綜合對策;1985年11月,股市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公布《企業(yè)海外證券發(fā)行方案》,允許企業(yè)到海外發(fā)行CB、DR,使外國人可以直接投資韓國股市;1988年允許外國投資者在互惠基礎上對韓國證券自由投資;1991年7月開始實行外匯對外開放新政策,打破韓國三十多年來的外匯管制;1992年1月韓國股市正式向外國投資者開放直接投資。 韓國外資開放的效果十分明顯。1985年11月對外資有限開放后,韓國股市借助于“低油價、低利率、低匯率”的東風,出現(xiàn)超級大牛市:KOSPI指數(shù)從140點狂漲至1989年2月的1015點,累計漲幅達到驚人的6.25倍。1992年1月全面開放后,KOSPI指數(shù)自1992年8月456點起步進入牛市,至1994年9月29日達到1145點,25個月累計上漲151%。 從國際經驗推斷,滬港通將是中國金融開放的有效開始,現(xiàn)在需要期待的是更多開放政策。筆者認為以下三方面值得期待:一是中國股市在經過了多年的期待后,什么時候可以加入MSCI指數(shù)?應當說,目前條件已經基本成熟,只需解決國際指數(shù)所需要的外匯額度問題。由于MSCI指數(shù)對應的是ETF基金,而這對于國內股市已經有成熟的應對經驗,這些國際指數(shù)的流向也較易監(jiān)測。同時,ETF基金也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經營管理,因此應予以特別考慮。二是個人資本賬戶開放能否盡快破題?近期有消息透露,上海自貿區(qū)有望試點個人資本賬戶開放。如果此事成真,那么又將帶來劃時代的意義。建議監(jiān)管當局區(qū)劃匯率市場化和資本賬戶開放,建議有額度的個人資本賬戶應盡快試點開放政策。三是可否考慮部分開放合格的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例如,現(xiàn)有B股的境外個人投資者在滿足一定條件(如投資3年以上)情況下,可以將B股投資額按一定比例投資A股股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