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傳統(tǒng)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中,硯臺一直都是最具觀賞及收藏價值的文房器物,除頗具實用功能外,它更是古代文人的清玩之物。漢代時硯已流行,宋代則已普遍使用,明、清兩代品種繁多。今天,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演進,硯臺雖然逐漸失去使用情境,但其所蘊含的文人情懷仍擁有著經(jīng)久不息的生命力。近年來藝術(shù)品升溫,書畫、瓷器、玉器、家具等價格成10倍、100倍翻滾,作為文房四寶之首的硯臺也隨之價格上揚。在市場上備受追捧的四大名硯,尤以端硯價格最高,拍賣屢屢創(chuàng)下百萬紀(jì)錄。端硯產(chǎn)自廣東肇慶端州,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端硯之所以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除了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外,更重要的是其石質(zhì)滋潤、細膩,與墨最為和諧,石品豐富,加上藝人精雕細琢,千百年來難撼其地位。 “天下第一硯”端硯的傳說 端硯以其“致密、堅實、細膩、幼嫩、溫潤如玉”的石質(zhì)、獨特的天然石品花紋以及巧奪天工的工藝制作,位居“四大名硯”之首,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硯”,千百年來受到帝王將相以及文人墨客的寵愛和推崇。相傳唐代初年,一次科舉會試時京城大雪,應(yīng)試者們研磨出來的墨汁很快就結(jié)成冰無法寫字,而一位來自端州的梁舉人,竟以自家寶硯“呵氣成墨”完成考試?;实鄣弥?,即將其列為貢品。于是“隆冬極寒,他硯常冰,而水巖獨否”的端硯開始名揚四海,成為文人雅士心儀之物。端硯石性溫潤,石質(zhì)細膩,特別是老坑硯石,主要由泥質(zhì)絹云母及硅質(zhì)膠結(jié)而成。另外,老坑硯石中含硅質(zhì)并長期受地下水浸泡,黏土礦物質(zhì)為地下水所溶解,逐漸使石質(zhì)變得純凈柔軟,使老坑硯石變得細膩嬌嫩、滋潤,以致可以達到“呵氣成墨”的效果。 端硯的收藏潛力大 在文房用品系列中,硯是一個大項,并因其“傳萬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極具投資和收藏價值。端硯因其天生麗質(zhì),又最具升值潛力。在不足十年間,端硯名坑已經(jīng)升值超過了5-10倍。今后,端硯的價格還將進一步攀升,不僅是因為端硯有著悠久的收藏史,自古以來便擁有穩(wěn)定的收藏群體,而且,端硯石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物以稀為貴的定律必將促使其價格逐步走高。 端硯作為文房用品系列中的“龍頭”,也是文房古玩之“王”,但在當(dāng)前的拍賣市場上,其價格總體上與其他文玩相比還明顯偏低,以端硯自身的優(yōu)勢,這種不合理的局面將會逐漸扭轉(zhuǎn),實現(xiàn)價值回歸。因此,端硯仍潛藏著巨大的升值空間。(圖片來源于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天價端硯欣賞: 石鐘形端硯 西泠印社2011年秋季拍賣會 RMB: 368萬元 顧二娘制 黃華田 余甸銘端硯 北京匡時2014年秋季拍賣會 RMB: 310.5萬元 吳昌碩銘,沈石友藏牧牛端硯 西泠印社2014年秋季拍賣會 RMB:299萬元 甲子(1924)年 長方端硯 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季拍賣會 RMB:125.6萬元 清乾隆 御題仿古石渠端硯 天津文物2010秋季拍賣會 RMB:100萬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