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一0八四年(元豐七年甲子) ⊙ 清照生 ⊙ ⊙ 公元一一0一年(建中靖國元年辛巳) ⊙ 清照18歲,適東武趙明誠 ⊙ 時明誠年21歲,在太學作學生 ⊙ 時清照父格非為禮部員外郎,明誠父挺之為吏部侍郎,居京師(宋之東京、汴京,今開封) ⊙ 冬十二月 ⊙ 二九日,陳師道卒,年49歲 ⊙ ⊙ 公元一一0二年(祟寧元年壬午) ⊙ 清照19歲 ⊙ 夏五月 ⊙ 庚辰,趙挺之自試吏部尚書兼侍讀、修國史、編修國朝會要,遷中大夫,除上書右丞 ⊙ 秋七月 ⊙ 乙酉,三省籍記元佑黨人姓名,不得與在京差遣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 ⊙ 八月 ⊙ 己卯,趙挺之除尚書左丞 ⊙ 九月 ⊙ 己亥,定元佑黨籍,由宋微宗(趙佶)自書,刻石端禮門。李格非入黨籟。 ⊙ 清照上詩趙挺之救其父 ⊙ 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售 ⊙ 明誠得《漢從事武梁碑》 ⊙ ⊙ 公元一一0三年(崇寧二年癸未) ⊙ 清照20歲 ⊙ 夏四月 ⊙ 戊寅,趙挺之自中大夫、尚書左丞除中書侍郎 ⊙ 秋九月 ⊙ 庚寅,責降人子弟不許住在京及府縣差遣。李格非名在后來續(xù)添者之列 ⊙ 辛丑,以《元佑黨人碑》端禮門刻石姓名,下外路州軍立石刊記 ⊙ 是歲 ⊙ 趙明誠出仕 ⊙ ⊙ 公元一一0四年(祟寧三年甲申) ⊙ 清照21歲 ⊙ 夏六月 ⊙ 甲辰,重定黨籍,元佑、元符黨人及上書邪等事者,合為一籍,通309人??淌?。李格非名仍在余官第二十六人 ⊙ 戊午,趙佶書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門之東壁 ⊙ 壬戍,蔡京奉詔書元佑奸黨姓名進呈 ⊙ 秋九月 ⊙ 乙亥,趙挺之自右光祿大夫、中書侍郎除門下侍郎 ⊙ ⊙ 公元一一0五年(崇寧四年乙酉) ⊙ 清照22歲 ⊙ 春三月 ⊙ 甲辰,趙挺之自門下侍郎授右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ye去聲)、兼中書侍郎 ⊙ 清照獻詩“炙手可熱心可寒” ⊙ 夏六月 ⊙ 戊子,趙挺之罷右仆射、獻金紫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 ⊙ 賜[第(校者加)]趙挺之第一區(qū) ⊙ 冬十月 ⊙ 乙丑朔,趙明誠授鴻臚少卿 ⊙ ⊙ 公元一一0六年(崇寧五年丙戍) ⊙ 清照23歲 ⊙ 春正月 ⊙ 乙已,毀《元佑黨人碑》 ⊙ 丁未,赦天下、除黨人一切之禁 ⊙ 庚戌,敘復元佑黨人 ⊙ 二月 ⊙ 丙寅,趙挺之自觀文殿大學士、太一宮使授特進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 ⊙ 二月 ⊙ 二六日,衛(wèi)尉卿趙存誠為集賢殿修撰提舉醴泉觀 ⊙ 三月 ⊙ 戊戍,元佑黨人第三等許到闕下,余并不得到闕下 ⊙ 米芾(fu陽平)跋蔡襄《進謝御賜詩卷》 ⊙ ⊙ 公元一一0七年(大觀元年丁亥) ⊙ 清照24歲 ⊙ 春 ⊙ 明誠得《漢任伯嗣碑陰》 ⊙ 三月 ⊙ 丁酉,趙挺之罷右仆射,授特進、觀文殿大學士、佑神觀使 ⊙ 后六日,趙挺之卒,年68歲,贈司徒。官給葬事,謚清憲 ⊙ 秋七月 ⊙ 故觀文殿學士、特進、贈司徒趙挺之追所贈司徒,落觀文殿大學士 ⊙ 是歲起 ⊙ 明誠與清照屏居鄉(xiāng)里青州 ⊙ ⊙ 公元一一0八年(大觀二年戊子) ⊙ 清照25歲 ⊙ 春 ⊙ 劉跂(qi去聲)登泰山,宿絕頂,訪《秦碑》 ⊙ ⊙ 公元一一0九年(大觀三年己丑) ⊙ 清照26歲 ⊙ 冬十一月 ⊙ 文及甫觀蔡襄《進謝御賜詩卷》 ⊙ 濰州昌樂丹水岸圯,一爵、一觚(gu陰平)出土 ⊙ 米芾卒,年59歲 ⊙ 公元一一一0年(大觀四年庚寅) ⊙ 清照27歲 ⊙ 晁補之卒,年58歲 ⊙ ⊙ 公元一一一一年(政和元年辛卯) ⊙ 清照28歲 ⊙ 春二月 ⊙ 晦,王壽卿跋明誠所藏徐鉉《小篆千字文》真跡 ⊙ 夏五月 ⊙ 丁亥,詔除落觀文殿大學士、特進、贈太師趙挺之責降指揮,從挺之妻秦國太夫人郭氏奏乞也 ⊙ 秋九月 ⊙ 明誠、清照題名于云巢石(?) ⊙ 此石本為偽造,而人多信之 ⊙ 明誠至泰山得《唐登封紀號文》兩碑 ⊙ ⊙ 公元一一一二年(政和二年壬辰) ⊙ 清照29歲 ⊙ 秋七月 ⊙ 十七日,趙存誠言取訪遺書事 ⊙ ⊙ 公元一一一三年(政和三年癸巳) ⊙ 清照30歲 ⊙ 秋 ⊙ 劉跂宿泰山,拓《秦泰山刻石》,作《泰山秦篆譜序》 ⊙ 楚公鐘在鄂州嘉魚縣出土,王壽卿以墨本遺明誠 ⊙ ⊙ 公元一一一四年(政和四年甲午) ⊙ 清照31歲 ⊙ 秋 ⊙ 明誠題《易安居士畫像》(?) ⊙ 竊以為疑 ⊙ ⊙ 公元一一一六年(政和六年丙申) ⊙ 清照33歲 ⊙ 齊候盤在安邱出土 ⊙ 下邳縣民耕地得《漢祝長嚴訴碑》 ⊙ 劉跂以《漢張平子殘碑》墨本寄明誠 ⊙ ⊙ 公元一一一七年(政和七年丁酉) ⊙ 清照34歲 ⊙ 秋九月 ⊙ 十日,劉跂為《金石祿》作《后序》 ⊙ 洪適生 ⊙ ⊙ 公元一一一八年(重和元年戊戌) ⊙ 淸照35歲 ⊙ 古器六在安州孝感出土 ⊙ ⊙ 公元一一二一年(宣和三年辛丑) ⊙ 清照38歲 ⊙ 春三月 ⊙ 四日,中書舍人趙思誠言添差兵馬都監(jiān)事 ⊙ 趙明誠守萊州 ⊙ 秋八月 ⊙ 十日,清照來萊州,作《蝶戀花》詞一首、《感懷》詩一首 ⊙ 得《后魏鄭義下碑》于萊州、《上碑》于膠水 ⊙ ⊙ 公元一一二三年(宣和五年癸卯) ⊙ 清照40歲 ⊙ 秋八月中秋 ⊙ 《唐富平尉顏喬卿碣》重易裝標 ⊙ 古器物數(shù)十種,在青州臨淄縣出土 ⊙ 洪邁生 ⊙ ⊙ 公元一一二五年(宣和七年乙巳) ⊙ 清照42歲 ⊙ 陸游生 ⊙ ⊙ 公元一一二六年(靖康元年丙午) ⊙ 清照43歲 ⊙ 趙明誠守淄州 ⊙ 夏 ⊙ 明誠與清照共賞唐白居易書《楞嚴經(jīng)》 ⊙ 遷《唐淄州開元寺碑》于郡廨(xie去聲)便坐 ⊙ 得孟姜匜(yi陽平)與平陸戈 ⊙ 十二月 ⊙ 二日,詔:朝散郎權發(fā)遣淄州趙明誠職事修舉,可特除直秘閣 ⊙ 周輝生 ⊙ 趙明誠轉一官 ⊙ ⊙ 公元一一二七年(建炎元年丁未) ⊙ 清照44歲 ⊙ 春三月 ⊙ 明誠奔母喪南下 ⊙ 夏五月 ⊙ 庚寅朔,趙構(康王)即皇帝位 ⊙ 秋8月 ⊙ 趙明誠以朝散大夫、秘閣修撰起復知江寧府事、仍兼江南東路經(jīng)制使 ⊙ 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之建康 ⊙ 冬十二月 ⊙ 壬戌,青州兵變,殺郡守曾孝序。明誠家存青州書冊什物十余屋被焚 ⊙ ⊙ 公元一一二八年(建炎二年戊申) ⊙ 清照45歲 ⊙ 春 ⊙ 清照抵江寧 ⊙ 三月 ⊙ 十日,趙明誠跋蔡襄書《趙氏神妙帖》 ⊙ 謝伋攜唐閻立本畫《蕭翼賺蘭亭圖》過江寧,明誠借去不歸 ⊙ 清照作二詩“南渡衣冠”和“”南來尚怯“ ⊙ ⊙ 公元一一二九年(建炎三年己酉) ⊙ 清照46歲 ⊙ 春二月 ⊙ 明誠罷守江寧 ⊙ 三月 ⊙ 具舟上蕪湖,入姑孰(今當涂),將卜居贛水上 ⊙ 夏四月 ⊙ 趙構至江寧 ⊙ 五月 ⊙ 八日,改江寧府為建康府 ⊙ 五月 ⊙ 至池陽,明誠被旨知湖州 ⊙ 六月 ⊙ 十三日,明誠駐家池陽,獨赴行在(建康) ⊙ 秋七月 ⊙ 壬寅,隆佑皇太后(哲宗趙煦后孟氏)率六宮往豫章 ⊙ 七月末 ⊙ 清照聞明誠病,自池陽解舟赴建康 ⊙ 八月 ⊙ 張飛卿學士攜玉壺過明誠 ⊙ 八月 ⊙ 十八日,趙明誠卒于建康,年49歲。清照為文以祭,旋葬之 ⊙ 閏八月 ⊙ 壬辰,王繼先以黃金300兩從趙明誠家市古器 ⊙ 壬寅,因金兵南下,趙構自建康逃往浙西 ⊙ 明誠遺留之書籍、金石刻并其他長物送洪州 ⊙ 清照攜所有古銅器赴越投進 ⊙ 冬十月 ⊙ 壬辰,趙構駐蹕越州 ⊙ 十一月 ⊙ 戊午,金人破洪州 ⊙ 辛未,金人陷建康 ⊙ 癸酉,趙構發(fā)越州 ⊙ 清照抵越州,旋住臺州 ⊙ 十二月 ⊙ 己卯,趙構次明州。己丑,發(fā)明州。辛卯,次定海。癸已,次昌國 ⊙ 戊戍,金人陷越州 ⊙ 庚子,趙構發(fā)昌國 ⊙ 清照寄洪書巻長物盡失 ⊙ 冬 ⊙ 黃大興《梅苑》成 ⊙ ⊙ 公元一一三0年(建炎四年庚戍) ⊙ 清照47歲 ⊙ 春正月 ⊙ 乙巳,趙構泊舟臺州港口。丙午,次章安。 ⊙ 己未,金人陷明州 ⊙ 辛酉,趙構發(fā)章安。甲子,泊溫州港口 ⊙ 二月 ⊙ 乙亥,趙構駐蹕溫州江心寺 ⊙ 清照至溫州 ⊙ 丙子,金人自明州引兵回臨安。丙戍,自臨安退兵 ⊙ 庚寅,趙構入溫州駐蹕州治 ⊙ 三月 ⊙ 己未,趙構復還浙西。癸未,至越州 ⊙ 清照又到越州 ⊙ 夏六月 ⊙ 癸未,朝請郎主管江州太平觀吳說為福建路轉運判官 ⊙ 秋七月 ⊙ 丁巳,申命元佑黨人子孫,經(jīng)所在自陳,盡還應得恩數(shù) ⊙ 冬十一月 ⊙ 壬子,放散行在百司 ⊙ 十二月 ⊙ 清照往衢州 ⊙ 朱熹生 ⊙ ⊙ 公元一一三一年(紹興元年辛亥) ⊙ 清照48歲 ⊙ 春三月 ⊙ 淸照赴越,卜居土民鐘氏宅 ⊙ 書畫硯墨五簏被盜 ⊙ 夏六月 ⊙ 甲戍,命廣東帥臣趙存誠等差有出身人領諸路轉運司類省試 ⊙ 秋七月 ⊙ 望,吳說得唐閻立本畫《蕭翼賺蘭亭圖》于錢塘 ⊙ ⊙ 公元一一三二年(紹興二年壬子) ⊙ 清照49歲 ⊙ 春 ⊙ 清照赴杭 ⊙ 三月 ⊙ 清照作一聯(lián)嘲張九成 ⊙ 夏 ⊙ 清照再適張汝舟 ⊙ 秋八月 ⊙ 丙辰,直秘閣主管江州太平觀趙思誠守起居郎 ⊙ 清照與張汝舟離異 ⊙ 淸照作啟謝翰林學士綦(qi陽平)崇禮 ⊙ 冬十一月 ⊙ 二三日,洪炎上言征求書籍 ⊙ ⊙ 公元一一三三年(紹興三年癸丑) ⊙ 清照50歲 ⊙ 春正月 ⊙ 壬午,起居郎趙思誠試中書舍人 ⊙ 二月 ⊙ 莊綽作《雞肋編》 ⊙ 五月 ⊙ 己未,中書舍人趙思誠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 ⊙ 丁卯,尚書吏部侍郎韓肖胄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充大金軍前奉表通問使,給事中胡松年試工部尚書充副使 ⊙ 淸照作詩 ⊙ 秋九月 ⊙ 十一日,謝克家跋明誠舊藏蔡襄《進謝御賜詩卷》 ⊙ ⊙ 公元一一三四年(紹興四年甲寅) ⊙ 清照51歲 ⊙ 夏五月 ⊙ 庚戍朔,徽猷閣待制知溫州趙思誠試中書舍人 ⊙ 七月 ⊙ 謝克家卒 ⊙ 八月 ⊙ 己亥,新除中書舍人趙思誠復為徽猷閣待制,知臺州 ⊙ 秋八月 ⊙ 清照作《金石錄后序》 ⊙ 冬十月 ⊙ 清照避地金華,卜居陳氏第 ⊙ 十一月 ⊙ 二四日《打馬圖經(jīng)》成 ⊙ ⊙ 公元一一三五年(紹興五年乙卯) ⊙ 清照52歲 ⊙ 春 ⊙ 賦《武陵春》詞,又作《八詠樓》詩 ⊙ 夏五月 ⊙ 三日,趙構令婺州取索趙明誠家藏《哲宗實錄》 ⊙ 淸照回臨安 ⊙ ⊙ 公元一一三七年(紹興七年丁巳) ⊙ 清照54歲 ⊙ 秋八月 ⊙ 乙未,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趙思誠為中書舍人 ⊙ 冬十月 ⊙ 丁未,中書舍人趙思誠充寶文閣特制,知南劍州 ⊙ ⊙ 公元一一三八年(紹興八年戊午) ⊙ 清照55歲 ⊙ 春三月 ⊙ 十五日,張掞序李格非《洛陽名圓記》 ⊙ ⊙ 公元一一四0年(紹興十年庚申) ⊙ 清照57歲 ⊙ 夏五月 ⊙ 十一日,辛棄疾生 ⊙ 朱弁作,《風月堂詩話》 ⊙ ⊙ 公元一一四一年(紹興十一年辛酉) ⊙ 清照58歲 ⊙ 夏五月 ⊙ 十三日,謝伋作《四六談塵》 ⊙ ⊙ 公元一一四二年(紹興十二年壬戍) ⊙ 清照59歲 ⊙ 綦崈禮卒 ⊙ ⊙ 公元一一四三年(紹興十三年癸亥) ⊙ 清照60歲 ⊙ 夏,清照撰《端午帖子詞》 ⊙ ⊙ 公元一一四四年(紹興十四年甲子) ⊙ 清照61歲 ⊙ 朱弁卒,年60。時為右宣部郎、直秘閣、主管佑神觀 ⊙ ⊙ 公元一一四六年(紹興十六年丙寅) ⊙ 清照63歲 ⊙ 春正月 ⊙ 十五日上元,曾慥《樂府雅詞》成 ⊙ 春二月 ⊙ 癸丑,端明殿學士知宣州秦梓移知湖州,未上,卒于建康 ⊙ 冬十月 ⊙ 甲寅,端明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胡松年卒,年60 ⊙ ⊙ 公元一一四七年(紹興十七年丁卯) ⊙ 清照64歲 ⊙ 五月 ⊙ 辛卯,寶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趙思誠卒 ⊙ ⊙ 公元一一四八年(紹興十八年戊辰) ⊙ 清照65歲 ⊙ 秋八月 ⊙ 十五日,胡仔為《苕溪漁隠叢話》前集作序 ⊙ ⊙ 公元一一四九年(紹興十九年己巳) ⊙ 清照66歲 ⊙ 春三月 ⊙ 十六日,王灼《碧雞漫志》成 ⊙ ⊙ 公元一一五0年(紹興二十年庚午) ⊙ 清照67歲 ⊙ 秋八月 ⊙ 甲子,資政殿學士、提舉臨安洞霄宮韓肖胄卒于紹興 ⊙ 淸照訪米友仁為米芾帖求跋 ⊙ ⊙ 公元一一五一——一一五五年(紹興二一年辛未——二五年乙亥) ⊙ 清照年68——73歲 ⊙ 清照表上《金石錄》于朝 ⊙ 清照欲以所學傳孫氏女,孫氏女謝不可 ⊙ 李清照卒 ⊙ 卒年不明,不能早于紹興二五年,享年至少七十三歲 ⊙ ⊙ 公元一一五五年(紹興二五年乙亥) ⊙ 春二月 ⊙ 甲申,右文殿修撰曾慥卒 ⊙ ⊙ 公元一一五九年(紹興二九年己卯) ⊙ 正月 ⊙ 甲申,左朝奉郎致仕朱敦儒卒于秀州 ⊙ ⊙ 公元一一六二年(紹興三二年) ⊙ 十月 ⊙ 陸游賜進士出身 ⊙ ⊙ 公元一一六六年(乾道二年丙戍) ⊙ 洪適《隷釋》成。明年,序而刊之 ⊙ 李心傳生 ⊙ ⊙ 公元一一六七年(乾道三年丁亥) ⊙ 春三月 ⊙ 上巳,胡仔為《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作序 ⊙ ⊙ 乾道年間 ⊙ 候窴卒 ⊙ ⊙ 公元一一八四年(淳熙十一年甲辰) ⊙ 洪適卒,年68 ⊙ ⊙ 公元一一九二年(紹熙三年壬子) ⊙ 夏六月 ⊙ 周輝《清波雜志》成 ⊙ ⊙ 公元一一九七年(慶元三年丁巳) ⊙ 秋九月 ⊙ 二四日,洪邁《容齋四筆》成 ⊙ ⊙ 公元一二00年(慶元六年庚申) ⊙ 春三月 ⊙ 九日,朱熹卒,年71 ⊙ ⊙ 公元一二0二年(嘉泰二年壬戌) ⊙ 洪邁卒,年80 ⊙ ⊙ 公元一二0五年(開禧元年Z丑) ⊙ 春三月 ⊙ 上巳,趙不谫(jian上聲)刻《金石后序》,附于龍舒本《金石錄》之后 ⊙ ⊙ 公元一二0六年(開禧二年丙寅) ⊙ 秋九月 ⊙ 九日,趙彥衛(wèi)《擁爐閑紀》易名《云麓漫鈔》,重刊于信安郡齋 ⊙ ⊙ 公元一二0七年(開禧三年丁卯) ⊙ 秋九月 ⊙ 初十日,辛棄疾卒 ⊙ ⊙ 公元一二一0年(嘉定三年庚午) ⊙ 陸游卒,年86 ⊙ ⊙ 公元一二四一年(淳佑元年辛丑) ⊙ 冬十二月 ⊙ 張端義《貴耳集》上卷脫稿 ⊙ ⊙ 公元一二四三年(淳佑三年癸卯) ⊙ 李心傳卒,年7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