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瀉心包湯
原方:大瀉心包湯:治心中怔忡不安(指心煩、心熱胃熱背熱、心悸煩躁不安之類,有用黃連的機會),胸膺痞滿(指心下(胃部)痞硬、胸中痞滿、心口(胸口)翳(翳悶,一種堵塞、窒塞的感覺,常伴有心悸、氣短、呼吸困難之類的表現(xiàn))、心翳心煩之類的表現(xiàn),有用黃連的機會。也有指脘腹部實硬滿痛、內中有物瘀結、積聚的意思,有用枳實祛除痰水、積食之類的瘀滯郁結的機會),口中苦,舌上生瘡,面赤如新妝(即黃芩證的口苦咽干、面紅耳赤、頭面脹熱疼痛之類的表現(xiàn)。“舌上生瘡”雖然可以看作是黃芩的藥證,但通常也是黃連的藥證,有黃芩、黃連同用的機會,也有使用甘草(用生甘草會更好些)的必要性,可參考甘草湯方以及《金匱要略》中仲景用甘草瀉心湯治療狐蜮病中的蜮?。ㄎg于上部、蝕于咽喉,包括口腔潰瘍之類的病癥)的說明),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有據(jù)證加味側柏葉、生地黃、阿膠、炮姜炭之類的止血藥的機會,可參考小瀉心包湯的解說)方。(本方的述證即小瀉心包湯的方證,只是這里說得更為詳細、更為嚴重而已)
黃連、黃芩、大黃各三兩,枳實、干姜(炮)、甘草各一兩。
上六味,以水五升(一作“七升”),煮?。ū痉礁呐莘榧逯螅梢娦a心包湯也是可以煎煮以服的,并不拘泥、局限于泡服這一法)二升,溫分再服。
參考比例:黃連三,黃芩三,大黃三,枳實一,甘草一,炮姜炭一;煎湯,分三服。
合方分解:1、大瀉心包湯=小瀉心包湯+枳實(祛痰水、積食的瘀滯郁結,當有胸腹實硬滿痛、內中有物拒按之類的表現(xiàn))、甘草(緩解證情的急迫、清熱潤燥解毒、保護和修復黏膜的損傷潰瘍)、炮姜炭(溫中(胃)止血,對胃出血證所致的吐血、下血有治療的效果,但一般偏于治療寒性的出血證。可見本方證在出血后,已有由熱證向寒證轉化的趨勢和傾向)。
2、大瀉心包湯=小瀉心包湯+(小承氣湯-厚樸)(可見本方證沒有胸腹間充氣膨脹、充氣膨大的那種脹滿、氣鼓、氣脹的表現(xiàn))+甘草、炮姜炭。
按:本方實際是對小瀉心包湯的加減變化使用法。從上面的分析、分解可見,本方雖有向寒證轉化的趨勢和傾向,但總體來說,仍然處在實熱仍比較嚴重的情況當中,所以加味的炮姜炭用量也并不大。實際使用本方時,如果證情偏于寒證較重,則宜加大炮姜炭的用量或據(jù)證使用干姜,并對證減少三黃的用量;如果出血后證情是向虛熱轉化的,可以據(jù)證改用生地黃、阿膠之類去止血補血而不是使用炮姜炭去止血;枳實、甘草二味也可以據(jù)證加在小瀉心包湯證中,因為該證也有“胸腹支滿”的表現(xiàn),是有使用枳實的依據(jù)的;如果本方證沒有出血和轉向寒證之類的表現(xiàn),炮姜炭、干姜之類的藥物是不宜應用的,宜去掉不用;如果本證有偏于虛熱、血瘀血熱如脈細數(shù)、口燥渴之類的表現(xiàn)時,也可以據(jù)證用小瀉心包湯加味生地黃(治虛熱血瘀)、麥冬(治虛熱證的津液枯涸所致的口燥渴癥)、牡丹皮(虛熱血瘀或實熱血瘀都可使用);如果有口腔、咽喉、胃部的瘡瘍、潰瘍的,據(jù)大瀉心湯中使用升麻的經驗,也是可以加味升麻以加速潰瘍創(chuàng)面的修復的。以上都是運用本方或小瀉心包湯方時常用的變化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