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闌尾清解湯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 天津市南開醫(yī)院編 金銀花二兩 大黃八錢,后下 蒲公英一兩 冬瓜仁一兩 牡丹皮五錢 川楝子三錢 生甘草三錢 木香三錢 水煎服,每日二劑,分四次服。 【功用】清熱解毒,攻下散結,佐以行氣活血。 【主治】急性闌尾炎熱毒期,發(fā)熱惡寒,面紅目赤,唇干舌燥,口渴欲飲,惡心嘔吐,腹痛拒按,腹肌緊張,有反跳痛,大便秘結, 舌質紅,苔黃燥或黃膩,脈洪大滑數。 【近代驗證】 例一 選自《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 陳某某,男性,18歲,住院號:81105。于1971年5月11日因下腹疼痛20小時入院。開始時下腹部(臍下)持續(xù)性脹痛,5小時后疼痛漫 延至全下腹,伴陣發(fā)性絞痛,無惡心嘔吐,有冷燒感。以往無同類發(fā)作史。體檢:體溫38.9℃,舌質淡,舌苔黃膩,脈弦滑有力。腹平坦 ,右下腹有肌緊張,全腹有壓痛,以右下腹麥氏點為最明顯,兩下腹均有反跳痛,腸鳴音減弱,腰大肌征陽性,闌尾穴壓痛陽性。白細胞 10,900/mm3。 診斷: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穿孔,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毒熱期。 闌尾清解湯加減,每日中藥兩付,輔以外敷消炎散(芙蓉葉、大黃各十兩 黃芩、黃連、黃柏、澤蘭葉各八兩 冰片三錢 共研細末。用 黃酒或蔥酒煎調敷。)結果:治療后第二天自覺癥狀減輕,腹痛可以忍受。第三天腹痛局限于右下腹,體溫降至36.2℃。第6天自覺癥狀消 失,每日進食良好,改為闌尾清化湯每日一付,并停用外敷藥。第九天自覺癥狀、臨床體征均消失,改用闌尾化瘀湯每日一付。住院17天 痊愈出院。 例二、選自《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 張某某,男性,12歲,住院號:80605。于1971年4月9日右下腹疼痛6天入院。開始發(fā)現臍周圍陣發(fā)性疼痛,1天后轉移至右下腹,伴有 高熱39℃,有惡心嘔吐。體檢:體溫39.8℃,脈滑有力,舌苔白厚膩。腹平坦,全腹有輕度肌緊張、壓痛及反跳痛,以右下腹最為明顯, 腸鳴音活躍。腰大肌征陽性,闌尾穴壓痛陽性。白細胞22,300/mm3,中性90%。右下腹腹腔穿刺:稀薄膿液。 診斷: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穿孔,合并彌漫性腹膜炎,毒熱期。 治療:闌尾清解湯加減,輔以外敷消炎散。結果:經過10天治療后,自覺癥狀基本消失,體溫正常,白細胞11,400/mm3。但右下腹仍 有輕度壓痛,家屬堅決要求出院。出院后第6天患者又突然發(fā)冷發(fā)燒,體溫高達39.5℃,檢查發(fā)現有盆腔膿腫而再入院。給闌尾清解湯加減 內服,并作盆腔膿腫引流。第二天體溫下降。第6天患者又突然出現腹脹痛,惡心嘔吐,無大便。腹部平片檢查:小腸有數個液平,考慮為 粘連性腸梗阻。立即給予復方大承氣湯1劑經胃管注入。6-7小時后,觀察腹脹、腹痛仍未見好轉,再次經胃管注入復方大承氣湯1劑,2小 時后又用中藥灌腸。當天解大便三次,腹痛、腹脹消失,腸梗阻解除。以后給予活血化瘀、調理脾胃之劑,鞏固療效。住院19天痊愈出院 。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第二十一章癰瘍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