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蓽撥治好唐太宗李世民痢疾病 唐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國泰民安”。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臺市隆堯縣),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皇之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 一次李世民得了痢疾病,病情很嚴重,腹中陣痛,腹瀉頻繁。太醫(yī)院的醫(yī)生用多種方法治療毫無效果,又請了不少“名醫(yī)”到宮內診治,也無濟于事。以宰相魏征為首的大臣們非常焦急,最后一個辦法是張貼皇榜詔告天下,誰能醫(yī)好皇上的痢疾將得到重賞。 有個名叫張寶藏的民間醫(yī)生,看到朝廷的詔令后,即把自己多年來醫(yī)治痢疾的經驗方寫出呈送到宮廷里的太醫(yī)。太醫(yī)們正在束手無策,只好照方使用試試看。這個藥方很簡單,只用中藥蓽撥一味,以牛奶煎服。想不到唐太宗服了這個單方后,腹痛消除,腹瀉很快就止住了,拖了多日的痢疾霍然告愈了。唐太宗非常高興,關照宰相魏征提拔民間醫(yī)生張寶藏為五品官。
蓽撥治痢是有依據(jù)的。中醫(yī)書籍《醫(yī)宗必讀》載述:“蓽撥定瀉理心疼?!边@個“心”,很可能是指腹部?,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蓽撥含胡椒咸等成分,有醫(yī)治腹痛、腹瀉、痢疾的功用。從單方治好唐太宗痢疾這個故事又一次說明,我國民間蘊藏的單方、驗方,是很值得發(fā)揮和整理的。 蓽撥: 藥用部位:以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入藥。 性味功能:為鎮(zhèn)痛健胃要藥,味辛性熱,無毒。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性頭痛及牙痛等。 溫中下氣,補腰腳,殺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和胸腹痛。治霍亂冷氣、心痛血氣、水瀉虛痢、嘔吐反酸、產后瀉痢,與阿魏合用更好。和訶子、人參、桂心、干姜,治臟腑虛冷腸鳴,又治頭疼,鼻塞,壓痛。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 其根名蓽渤沒,味辛,性溫和,無毒。治療五勞七傷,冷氣嘔吐,心腹脹滿,消化不良,陰汗疝嵌水腫,婦人宮寒不孕。治腰腎冷,除血氣。 |
|
|
來自: 鐘家臺 > 《中醫(yī)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