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多由久病及腎,或房事過度,情志內(nèi)傷,精血不足,損傷肝腎之陰等引起。
2臨床表現(xiàn)
表現(xiàn)為頭暈?zāi)垦?,健忘耳鳴,失眠多夢,咽干口燥,腰膝酸軟,脅痛,五心煩熱,顴紅盜汗,男子遺精,女子月經(jīng)量少或閉經(jīng),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肝腎陰虛,虛火上擾,頭目失于陰精的滋養(yǎng),故見頭暈?zāi)垦?,耳鳴健忘,口燥咽干;肝脈布于兩脅,肝陰不足,肝脈失養(yǎng),故見脅痛;陰虛內(nèi)熱,虛火上擾,故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失眠多夢,男子遺精;沖任隸屬肝腎,肝腎陰傷,沖任空虛,故月經(jīng)量少或閉經(jīng);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也為陰虛內(nèi)熱之象。
3鑒別診斷
本證當(dāng)與單純的肝陰虛證與腎陰虛證辨別。單純的肝陰虛證與腎陰虛證有各自臟器的定位癥狀,本證除見陰虛表現(xiàn)外,還見肝腎陰虛的臨床表現(xiàn)。本證還當(dāng)與肺腎陰虛證辨別,兩者都有腎陰虛、虛火內(nèi)擾的臨床表現(xiàn),區(qū)別在于,肺腎陰虛證還有肺陰虛見癥,本證則還有肝陰虛癥狀。
4施治要點
1.本證肝、腎陰虛同時并見,治療當(dāng)以滋補(bǔ)肝腎為法。常用藥物有沙苑子、女貞于、枸杞子、生地;熟地、山茱萸、首烏等。
2.若見陰虛發(fā)熱者,可輔以青蒿、白薇、銀柴胡、胡黃連等藥以清退虛熱。
3.《景岳全書》說:“善補(bǔ)陰者,必于陽小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币虼耍谧萄a(bǔ)肝腎之陰的同時,可佐以黃芪之類以溫養(yǎng)陽氣。
4.本證多為先天不足,后天久病勞傷所致,病程較長。在運用綜合治療措施控制癥狀后,應(yīng)改湯為丸,以求緩圖之功。同時還要注意血肉有情之品的應(yīng)用或食物調(diào)養(yǎng)。
5.滋陰藥多滋膩礙胃,運用時常配以理氣健脾之品。
5辯證施治
肝腎陰虛證主要有三組證候,治療以滋補(bǔ)肝腎為法,可選用杞菊地黃丸、一貫煎、大補(bǔ)陰丸、滋水清肝飲、滋水生肝飲等方劑。
1.肝腎陰虛虛熱內(nèi)擾
(1)證候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2)治則滋腎養(yǎng)肝。
(3)主方杞菊地黃丸。
(4)方藥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用法:各藥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劑,分2次溫服,或制丸服。
脅痛者,加川楝子、赤芍、郁金;腰膝痠軟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懷牛膝;若午后潮熱,五心煩熱者,加知母、鱉甲、龜板;若見齒衄,加炒山梔、白芍、代赭石;若眩暈者,加鹿角膠(烊化)、龜板膠(烊化)、龍骨、牡蠣;若見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當(dāng)歸、木賊、蟬蛻、夜明砂);遺精,加知母、黃柏、煅龍骨:月經(jīng)先期,加女貞子、旱蓮草;痛經(jīng),加香附、郁金、川芎;閉經(jīng),加丹參、菟絲子。
2.肝腎陰虛真陰不足
(1)證候腰酸腿軟,頭暈眼花,耳聾失眠,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xì)。
(2)治則滋陰補(bǔ)腎,填精益髓。
(3)主方左歸丸。
(4)方藥大懷熟地、山藥(炒)、枸杞子、山茱萸肉、川牛膝(酒洗,蒸熟)、菟絲子(制)、鹿膠(敲碎,炒珠)、龜膠(切碎,炒珠)。
(5)用法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9克),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骨蒸潮熱,手足心熱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膠,加女貞子、麥冬以養(yǎng)陰清熱;如大便燥結(jié),去菟絲子,加肉蓯蓉以潤腸通便;若汗出多者,加黃芪,浮小麥以益氣固表。
3.肝腎陰虛陰虛火旺
(1)證候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咳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或消渴易饑,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而有力。
(2)治則滋陰降火。
(3)主方大補(bǔ)陰丸。
(4)方藥熟地黃(酒蒸、知母(酒浸,炒)、黃柏(炒褐色)、龜板(酥炙)。
(5)用法各藥為末,豬脊髓,蜜為丸。每服70丸(6~9克),空心鹽白湯送下。
咳血,吐血,加旱蓮草、仙鶴草、側(cè)柏葉;盜汗,加糯稻根、浮小麥、煅牡蠣。
6其他療法
1.外敷藥物
枸杞子、吳茱萸,搗爛敷脅下或涌泉穴。
2.飲食療法
(1)羊肝1具、熟地200克、枸杞30克,搗爛為丸。每次9~15克,日服3次,空腹溫開水送下。
(2)胡桃仁、首烏各15克、天麻6克,與龜頭或雞頭或豬腦燉至肉爛,吃肉喝湯。
(3)豬腦1具、天麻9克、枸杞子30克,隔水燉熟服食。
(4)鵪鶉1只(去毛及膽腸)、枸杞30克、杜仲10克,煮熟后去杜仲,吃肉喝湯。
(5)清燉鱉魚,常食之。
(6)枸杞子10克,嚼碎吞服,每晚l次,可長期服用。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xué)會合理減壓。
1肝腎陰虛的癥狀
肝陰虛和腎陰虛合并成為肝腎陰虛,肝陰虛主要是由于腎陰虛、腎氣不足導(dǎo)致的肝陰虛。肝腎陰虛的癥狀表現(xiàn)主要為:頭暈?zāi)垦?、目干、容易疲勞?a style="COLOR: rgb(19,110,194); TEXT-DECORATION: none" target="_blank">肢體麻木、口燥
咽干、
失眠多夢、脅隱痛,遺精、腰膝酸痛、耳鳴、不孕、舌紅、少苔、女子
月經(jīng)量少等。
2癥狀分類
傳統(tǒng)醫(yī)學(xué)所講的“腎虛”概念中的“腎”,不僅指解剖學(xué)上的腎臟,而且是一個生理作用相當(dāng)廣泛,與人體生殖、生長發(fā)育、消化、內(nèi)分泌代謝等都有直接或間接關(guān)系的重要臟器。“腎虛癥狀”也就是一寬泛的概念,他包括泌尿系統(tǒng)、
生殖系統(tǒng)、內(nèi)分泌代謝系統(tǒng)、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及消化、血液、呼吸等諸多系統(tǒng)的相關(guān)疾病。所以,腎虛的癥狀很多,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腦力方面表現(xiàn)為:記憶力下降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2.在情志方面表現(xiàn)為:情緒不佳 情緒常難以自控,頭暈,易怒,煩躁,焦慮,抑郁等。
3.在意志方面表現(xiàn)為:缺乏自信 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沒熱情,生活沒激情,沒有目標(biāo)和方向。
4.在性功能方面表現(xiàn)為:性功能降低 男子性興趣降低,性欲降低,陽痿或陽物舉而不堅,遺精、滑精、早泄,顯微鏡檢查可見精子減少或精子活動力減低,不育。女子
子宮發(fā)育不良,如幼稚子宮、卵巢早衰
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
性欲減退,不孕等。
5.在泌尿方面表現(xiàn)為: 尿頻,尿等待,小便清長等癥狀.
另外還有以下方面:
腎虛的癥狀還可能有:早衰 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與關(guān)節(jié)疼痛,腰膝酸軟,不耐疲勞,乏力,視力減退,聽力衰減。 脫發(fā)白發(fā) 頭發(fā)脫落或須發(fā)早白,
牙齒松動易落等。
容顏早衰
眼袋、黑眼圈,膚色晦暗無光澤,膚質(zhì)粗糙、干燥,出現(xiàn)皺紋,色斑,中年暗瘡,肌膚缺乏彈性;嗓音逐漸粗啞,女性乳房開始 下垂,腰、腹脂肪堆積;男性
早禿等。
3補(bǔ)腎菜譜
一、杜仲腰花 :取杜仲、川斷各 15克 ,豬腰子 1對 ,白酒 25毫升 ,蔥、味精、醬油、大蒜、姜、鹽、白糖各適量。制法 :先將豬腰洗凈切成腰花放碗內(nèi) ,加白糖、鹽、酒 ;另將杜仲、川斷煎取濃汁后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燒熱鍋 ,倒入腰花速炒熟 ,然后加入調(diào)味品即可食用。每日 1次。
二、茴香燉煮腎 :取小茴香 20克 ,豬腰 1對 ,蔥、姜、鹽、酒各適量。制法 :先將豬腰(即豬腎 )洗凈后 ,在凹處剖一口子 ,將茴香、鹽裝入豬腰剖口內(nèi)。用
白線縫合剖口后 ,放入鍋內(nèi) ,加蔥、姜、酒、清水適量 ,用文火燉熟后食用。此法適用于偏腎陽虛的腎虛腰痛。
三、杞地山藥粥 :取生地黃 20克 ,山藥、杞果各 50克 ,大米 100克。制法 :將生地黃切碎 ,山藥搗碎 ,和杞果、大米共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粥 ,代早餐食。每日 1次。此法適用于偏腎陰虛的腎虛腰痛
4食療方法
①
生地30克,粳米30~60克。將生地洗凈切片,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把粳米煮粥,待八成熟時入藥汁,共煮至熟。食粥,可連服數(shù)日。
②
鴿蛋5個,阿膠30克。先將阿膠置碗中,入清水適量,無煙火上烤化,趁熱入鴿蛋和勻即成。早晚分作2次食用,可連續(xù)服用至病愈。
[1]
1病因
本證多因惱怒所傷,氣郁化火,火熱耗傷肝腎之陰,或因房勞所傷、年老腎陰虧虛,水不涵木,肝木失榮,致使肝陽偏亢所致。
2臨床表現(xiàn)
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頭重腳輕,舌紅少津,脈弦或弦細(xì)數(shù)。
3施治要點
1.本證為本虛標(biāo)實之候,故治療時尤應(yīng)注意病情的輕重緩急,施治中本著“急則治其標(biāo)”、“緩則治其本”或“標(biāo)本兼顧”的原則隨證變化。
2.本證的治療以清滋柔鎮(zhèn)之品為主,切忌妄加辛溫香竄之品,以免煽動風(fēng)陽,變生他證。
3.本證常易出現(xiàn)危急證候,故病緩時宜治中防變,若急候出現(xiàn)則應(yīng)多種治療措施聯(lián)合運用,以提高臨床療效。
4辯證施治
肝陽上亢證的治療,以平肝潛陽滋陰清火為法,常用天麻鉤藤飲之類。若肝陽化風(fēng),可用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之類治之。
1.內(nèi)服方藥
(1)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牛膝、桑寄生、益母草、黃芩、夜交藤、茯苓、梔子。本方適用于肝陽上亢之證。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l~2劑,分2~3次服。
若見頭痛者,宜加菊花、夏枯草、苦丁茶、珍珠母;若眩暈喜靜,泛泛欲吐,脈兼細(xì)者,加龜板,并加服杞菊地黃九。每日3次;若見耳聾,耳鳴,腰酸不寐,健忘,加磁石、朱茯神,并加服知柏地黃九;若見目赤,口苦,大便秘結(jié)者,加龍膽草、大黃、澤瀉、梔子;若心煩失眠者,加夜交藤、遠(yuǎn)志;若面部烘熱者,加地骨皮、白薇。
(2)羚羊角湯加減羚羊角、鉤藤、石決明、龜板、夏枯草、生地、黃芩、懷牛膝、生白芍、丹皮。本方適用于肝陽上亢,肝風(fēng)內(nèi)動證。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l~2劑,分2~3次服。
若眩暈欲吐,四肢麻木,甚則手足震顫。宜加龜板、牡蠣、磁石;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甚則神昏,抽搐者,加生赭石、生龍骨、玄參、天冬。
(3)枸菊地黃丸加味枸杞、菊花、熟地克、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鉤藤、懷牛膝。本方適用于肝陽上亢,肝腎陰虛證。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l~2劑,分2~3次服。
2.外敷藥物
(1)吳茱萸研末,用醋或凡士林調(diào)成軟膏,于晚上敷雙涌泉穴,每日1次,連貼10~15天。
(2)鹽附子、生地各等分研末,開水調(diào)膏,晚上敷涌泉穴,次日除去,連敷10~15天。
(3)膽汁拌制吳茱萸、龍膽草、朱砂、明礬、小薊根汁適量,調(diào)成糊狀,連敷7~10天。
3.灌腸療法
若伴大便秘結(jié)者,用大黃、芒硝(沖)、黃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15~20分鐘。
4.飲食療法
(1)忌辛辣、肥甘、炙碑之品,戒煙酒,少飲濃茶。
(2)宜食清淡之品,多食海帶、水果、綠豆、蔬菜、玉米油等。
(3)玉米須、西瓜皮堡香蕉(玉米須60克、西瓜皮60克、香蕉S支去皮),加清水煎煮,納冰糖,每日分2次服完。
(4)芹菜根10株、紅棗10枚,水煎服,每日l劑,連服2周。
(5)蘿卜汁,每日2次,每次1酒盅,連服1周。
(6)菊花泡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