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凌和他的工作室: 三年半時間造好了這個園子: 二十多年前來到皖南黃山腳下蓋屋子造院子做畫室搞創(chuàng)作,這在當時中國藝術圈是絕無僅有的事?!?982年我第一次來到南方,到了杭州,第一次身臨南方的山水之間,秀麗的城市已經(jīng)讓我驚嘆。第二天天不亮我從杭州出發(fā),坐了整整一天的車晚上十一點到了黃山,深秋季節(jié)色彩斑斕,沿著新安江一路風景,古樸的村落、參天古樹,郁郁蔥蔥而又非常濕潤,白墻黑瓦的徽式建筑鑲嵌其中非常協(xié)調(diào)……很多次我都有跳下車來寫生的沖動,但是那時候不方便?!痹谀戏降纳剿g生活和用油畫畫山水的念頭至此萌生。1992年春天,洪凌再次赴皖南旅行寫生,新安江兩岸依舊青山綿延,樸拙天成——十年前,也就是1982年那個醒目的秋天又回到了眼前。洪凌已經(jīng)37歲了,他覺得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這不僅僅是指未來的藝術方向,更指向一種生命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他要在屯溪郊外、新安江邊,建造自己的工作室。“黃山本來就是山水畫家的朝圣之地。”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洪凌開始致力于山水油畫的創(chuàng)作,他融匯傳統(tǒng)的典范意義和由此提出的問題,一直是中國油畫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占地兩畝?;张娠L格的園林中融入了當代人的審美,主體建筑的二層小樓是混凝土制造的,但是外觀上具有白墻黑瓦的徽派韻味,其中的一橋、三亭都是移來的古建筑,跟新的建筑融合連接。園子的大門用的是徽派老建筑上的巨石門框和鐵門,一系列的門樓件都是老宅里來的,再組裝上。 “整個園子快變成一個梅園了。園子里還有許多的丹桂,當年種下只有指頭粗,現(xiàn)在都十米來高了。我的園子在這座山的水脈上,種什么活什么,很好養(yǎng)?!眻@子里最近來了一位新客人——一只母雁。“朋友送來的,剛來的時候總是躲在亭子底下,現(xiàn)在會出來走走,人到跟前它也不怕,我準備再去給它找個伴。”洪凌對于自己的這個園子不無得意,又充滿憧憬?!罢f是三年造園三年養(yǎng)園,我的園子還太新了,要養(yǎng)一養(yǎng),讓這些假山什么的長出苔蘚植物來,讓整個園子各個部分都融合好,這樣就更有味道了。” 工作室雪景:
洪凌,白族,云南人,1955生于北京。197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1987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F(xiàn)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三工作室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在洪凌的《黃山筆記》中他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在深山中曾遇到一戶人家,茅舍僅只一間,且已破舊;臨近觀看,門虛掩著,主人不在……讓我極 為動情的是,房主竟在很窄的屋檐前,用幾根木柱、竹片支架出了臨池而坐的觀雨走廊。竊竊中我回味良久,但愿在這里居住的不是什么隱者高士,而是位普通的農(nóng) 民……”
作品:
洪凌-眉黛秋山-150×500cm-布面油畫-2011
洪凌-野山-180x190cm-布面油畫-1988
洪凌-仙蹤-200x360cm-布面油畫-2013
洪凌-太素-170 x 170cm-布面油畫-2012
洪凌-盤錦-200x360cm-布面油畫-2013
洪凌-寒雪-180 x 190cm-布面油畫-2012
洪凌-觀蒼莽(三聯(lián))-540×249cm-布面油畫-2011
洪凌-沉雪無聲-150×500cm-布面油畫-2011
月渡銀墻-150×160-布面油畫-2012
太素-150×180-布面油畫-2011
快雪-150×250-布面油畫-2011
造化黃山-200×298-布面油畫-2011 洪凌自述: 古老文明用宣紙,宣紙比較神妙,但不易畫大尺幅,有的時候過于人為性,離自然遠。油畫可以包容和環(huán)抱,可以迎面撲來,所以我看用油畫題材能不能把中國的文化、精神注入,使它直面生活,我一直期待做這樣的事情。
絕韻-120×190-布面油畫-2012 我覺得西方的風景比較封閉,中國的山水有中國人的情懷支撐,所以中國山水具有哲學、生命,看上去具有穿越性。西方的風景在這方面沒有發(fā)端起來,可能跟它的文字、詩歌、哲學都有關系,所以真正能夠稱得上風景畫家的鳳毛麟角,沒有幾個,都不是單獨畫風景的。克羅、透納等等雖然畫的不錯,但還是局限在風景里頭,他無法提升,因為其他方面跟不上。
幽翠-120×250-布面油畫-2012 我畫畫比較注重于我非常個人的經(jīng)驗,我比較注重于畫畫的一種情懷和一種感覺,我比較注重連接,而不是斷裂。我不太注意單獨的某一項或者是某一些肌理和材料,我會注意在畫的過程中運用的材料,但是我的材料觀比較局限,是油畫可操縱的媒材范圍里邊。
2006年作 翠光 歷史學家湯恩對西方有深入的分析,他覺得還是寄希望于東方文明或者是中國文明,他看到東方文明可以緩解西方文明帶來的技術革命的影響。因為一個是宗教,一個是東方文明里非常有意思的哲學思考,包括生命哲學,他不是極端的,文化也不是極端的,而是能夠翻轉(zhuǎn)自我調(diào)整的一個東西。我關乎的是比較能夠在這樣一個傳統(tǒng)里面,我個人經(jīng)驗也是比較喜歡自然、天地,我做的太好了,但是我想看能不能具有穿透性,把傳統(tǒng)的東西連接上,激活一些東西,甚至做得更有溫度一點,能夠推動山水文化精神的延展”。
洪凌 1991年作 風景 從60平米的小畫室到現(xiàn)在占地兩畝多的徽派園子,洪凌造園計劃的實施同時也是那個黃山夢的一部分。有黃山水土和徽派園林的沁潤,在洪凌作品中超然于喧囂現(xiàn)實之外的中國傳統(tǒng)文人情懷是顯現(xiàn)的,而介入對現(xiàn)實的批判與關懷卻是隱性的。藝術家并沒有糾纏于入世與出世的困擾,而以個體精神的自律與自足“依于仁,游于藝”。
洪凌 1990年作 面對高度物化的消費時代與城市化進程;面對因追逐物欲而被放逐、擱置的性靈、直覺、感性;散淡的“逍遙”精神與自然情懷,在日漸高度秩序化、機械化的今日景觀中逾顯彌足珍貴。 洪凌 1989年作 北方小景(兩幅) 此間的散淡與寄情山水正是對現(xiàn)實的反思和對當代人精神生活的深度介入。以油畫作為媒介;以中國寫意山水作為語言的書寫是洪凌行吟與“物、我”之間的有效載體。
洪凌 1989年作
洪凌 1988年作 秋色 洪凌油畫作品借鑒中國畫以書法用筆或側(cè)鋒皴擦點染,或拖鋒轉(zhuǎn)筆以寫意山水形式創(chuàng)作。早期或以表現(xiàn)“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北方山水入畫;進而以黃山為主要描寫對象呈現(xiàn)南方山水氣韻靈動,滋秀華潤。九十年代初,由人物改而到后來的山水、風景的轉(zhuǎn)向是人生經(jīng)驗和創(chuàng)作歷程的選擇,同時也是與身處期間的文化環(huán)境對話的結(jié)果。
洪凌 1999年 秋雨無聲 正如洪凌自己所說:“如果是心性使然,我個人還是喜歡自然、山水,開始學畫畫也是從國畫山水開始,僅限于臨到了一點點筆墨。后來轉(zhuǎn)而學習油畫,但心性上喜歡自然心里仍惦念山水,到自然里邊就感覺到自己會激動,會有一種很強的感受或者說會有想表達的愿望。
洪凌 1998年作 秋輝 在傳統(tǒng)教育里,如果學畫畫必須走這樣一種方式,學油畫的,上學必須畫素描、畫肖像、寫生是你必須過的一個程序。但我心里非常想表達的東西確實不在這個程序里,倒是我會去寫生,畫畫風景,寫生課我是喜歡的,我也喜歡畫風景。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其實每個人心性上都有一點與別人不同,這種不同就會導致后來的發(fā)展,所以我覺得九十年代轉(zhuǎn)入這個方向,也是自己心性是這樣的。人物畫和風景畫我是交錯進行的,也不是完全把人物放下了。我是到了九十年代的中期才決定徹底地畫山水。”
洪凌 1997年作 清雨平江
洪凌 1994年作 皖南淡秋 80年代,洪凌在中央美院油畫研修班的那兩年把“人物徹底解決”了,人物創(chuàng)作中融入風景的情境感受,人物畫便有了山水性靈的進入。蒙克、科特斯卡等表現(xiàn)主義的藝術家影響他當時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90年代,洪凌畢業(yè)留校,他初覺自己應該向某一個方向或者價值認同上去創(chuàng)作:“因為以前學國畫,心里頭也有對自然的情結(jié)。
洪凌 1993年作 “絲路風情”之一 當時已經(jīng)是85新潮過后了,藝術領域是多元的、豐富的。自己也畫過抽象作品,最終還是回到激活傳統(tǒng)文化。把心里邊的想法釋放出來,把“山水”中認同的價值挖掘出來。這個方向的探索,九十年代初開始,逐漸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93年黃山的畫室成立,我就在山水中間創(chuàng)作,當然作為一個畫家,我也是城市長大的。包括交流、文化、積累都是城市文化帶給你的。
洪凌 2002年作 秋韻 早期的積累,包括學校完備、科學的訓練方式。人存在于城市以外的自然之中,會認同更能激勵我的、讓我有創(chuàng)作欲望的山水情懷。于孕育造化的自然世界中去創(chuàng)作。之后,我就變成既城市又農(nóng)村的人,既南又北的人。間或往來于城市間交流和創(chuàng)作、教學?!?/p>
洪凌 2002年作 秋色 石濤曾對于自己畫的黃山題道:“予得黃山之性情,不必指定其處也?!痹诋孅S山之前,洪凌從北方山水入手,并且是以油畫作為媒介選擇寫意一路。洪凌對自己油畫山水風格的形成這樣說道:“我畢竟是北方人,開始思考把中國傳統(tǒng)山水汲取到油畫中時,兩宋北方山水的典范范寬、郭熙、李成等作品中的肅穆、雄強、剛硬、深沉影響到我之后的創(chuàng)作。
洪凌 2001年作 霧春 在北方開始進入我的山水語言狀態(tài)的時候,畫里更多的是一種蒼涼、肅穆、厚重。把從對象得到的感受慢慢地從畫面里喚醒、激活,但用的是中國的方式。表達純粹的線結(jié)構(gòu),或者說是‘觸摸性的結(jié)構(gòu)’。雕塑不是靠光影來塑造,而是靠形體和線條,與顏色整合起來。色調(diào)更含蓄、更沉穩(wěn),消除它的火氣,更多地是讓它合一不是分裂,是要凝固成一種情境,一種感動人的心境。
洪凌 2000年作 雍雪 所以那個時候畫面就做得比較沉靜,今天看來如果說不足,可能會感覺畫得有一些笨拙,但是那種凝重、肅穆,早期繪畫那種很好的品格仍然在里邊。1993年我的工作室正式成立以后我到了南方,尤其是皖南這一帶山水很入畫,文化遺產(chǎn)里有黃山,可以說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縮影,黃山好像是中國山水的代表,不是說大家只畫黃山,而黃山好像是因為有了這座山,好像支撐了中國山水文化的一個方面,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和一個支撐點。”
洪凌 2000年作 散林靜廬 靈秀、得天機、得造化、有妙得是洪凌對南方山水性狀的描述。黃山的仙氣縹緲、有筋骨、有氣血不僅僅來自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也來自千年深厚的人文運化。洪凌同時以南方黃山與北方泰山相比較:“泰山平地拔起的陣勢與碑板性的氣度,與黃山的靈動有鮮明的差異。毛筆、宣紙、水氣、墨氣、筆墨的施展在黃山的山水間可謂如魚得水。
洪凌 2003年作 冬雪 中國山水繪畫兩宋初的宮廷氣派與北方山水的氣度。南唐董源以后到元四家倪瓚、黃公望這一派就開始靈動、超然了,沒很強的王氣和霸氣了。一個王族開始消解以后,個人化開始顯現(xiàn)出來,心境開始出來了。明清的書法、詩、印形成了文人畫。漢唐恢宏、華麗的壁畫是與帝王、宗教神性相關的,回到人性是真正到了元以后,之后中國繪畫形成一種非常密不透風的,自己自為、自在的體系?!?/p>
洪凌 2003年作 秋色 洪凌在現(xiàn)實世界與心靈山水之間的徜徉,并非純形式的探索。而是對精神家園的關照與守望,是一種自覺。他對城市生活是有憂慮的,從九十年代初期洪凌遠離了城市。每年回到北京一段時間也是上課。在黃山大量的時間用來創(chuàng)作和讀書,幾乎不看電視?!拔冶容^喜歡讀的還是古典的,體悟其核心價值。我屬于是比較脫離城市現(xiàn)狀的。
洪凌 2003年作 滿秋 當然城市對大多數(shù)人來講是很有魅力的,很向往城市的。而且城市成為有一些藝術家討飯的地方,這個討飯是精神討飯。城市成為他的一個批判的對象,他不斷地發(fā)泄,進行一種批判。他的工作由城市引發(fā),由城市開始和城市結(jié)束。他的獲利、工作、建樹都在城市。當下的城市我喜歡什么呢?我喜歡意大利、法國那些小城、老城,有著歷史的老城,我喜歡這些完整的,給它一個完整的氛圍,讓它保留,有時候我喜歡看一看中國的廟堂,我去看一看這些古典建筑,里邊有一股氣攏住了,或者說也是一種祭拜。其實我更向往的是自然,我向往的是古人完整的創(chuàng)造,現(xiàn)在保留得不多了。”
洪凌 2002年作 幽谷深潭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現(xiàn)代文化背景的思考,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脈的發(fā)展與民族興衰的橫向和縱向的思考使洪凌對自己藝術發(fā)展的使命有一種清晰的思辨。他認為:“西方人看中國的山水幾乎無法分辨兩宋到現(xiàn)在區(qū)別。但我覺得東西方差異就在這兒,中國的繪畫是在一個限度之內(nèi)無限豐富。面對多元化的世界,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嘗試。中國自晚清后的百年國難,國力瘠弱。任何一個國民都要反思我們這個民族的問題在哪里?一些人在精神文化層面作漢奸,一些人就要團結(jié)圖強。從“五四”以來到今天為止,幾乎沒有給我們的文化提供一個平靜的發(fā)展環(huán)境。我們的藝術發(fā)展缺少有正義系統(tǒng)支持的藝術批評。對西方當代藝術的模仿,缺乏傳統(tǒng)的脈絡和宗教、價值等等認同的背景。對于今天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我們的步伐是慌亂的?!?/p>
洪凌 2005年作 淡野蓉花
洪凌 2004年作 醉秋
洪凌 2004年作 雪松
洪凌 2004年作 春桃
洪凌 2003年作 水鄉(xiāng) 洪凌從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看今天的中國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以及自己所擔當?shù)慕巧宰闱驗槔?,認為自己是中鋒的位置:“我把西方的好的藝術元素吸收過來,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也把它激活,找到一個結(jié)合點,產(chǎn)生這樣的一種探索方式。有中鋒就使得這個球隊會豐滿,所以我覺得各行其道,每個人做每個人的事情,千萬不要大家都做一件事,一定是大家各做自己的事情。
洪凌 2006年作 綠霧 中國人畫油畫,引進西方的媒材,但是有我們的心靈,有我們的文化,一定會做得跟西方發(fā)展脈絡有所不同的。不能看到我們今天都是在模仿西方的,要停頓消化一下,想一想,我們該怎么做?!?br>
洪凌 2006年 殘雪晨溟
洪凌 2005年作 雪景
洪凌 2005年作 情系萬山
洪凌 2005年作 暖陽 洪凌 薄霧春花
洪凌 春色
洪凌 村邊
洪凌 淡野蓉花
洪凌 暖雪
洪凌 金秋
洪凌 江南
洪凌 風景2
洪凌 風景
洪凌 太湖風光
洪凌 絲路風情—駝隊 (一) 絲路風情—母子 (二)
洪凌 絲路風情
洪凌 青青的玉米地
洪凌 瓶花
洪凌 一池春水
洪凌 雪景
洪凌 鄉(xiāng)間 鏡心
洪凌 閑春
洪凌 無題
夢.無聲
江南意向
洪凌 幽舍 在談到單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時,洪凌提到1999年創(chuàng)作《涌》的記憶:“因為黃山冬天的雪特別密,我在黃山呆了幾年以后,偶爾上去,真正看到好的雪特別讓你激動的雪的機會不多,那年的雪正好趕上是上山以后,整個望下去,山上狂風,整個松樹動起來,然后雪和松樹完全交織在一起,當時的感受很激動,我下山回來馬上就開始畫,等于是松、雪、風涌動?!?/p>
相關閱讀
《【名畫記·實力派】曹吉岡--石如云動,自然活化》點擊左下角即可。 想看什么深度內(nèi)容,回復告訴名畫記! —————[中國夢·名畫記]————— 名畫記微信公眾號與您分享優(yōu)秀藝術家作品、最新展覽、活動等信息。 點的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官方賬號” 微信號:minghuaji 訂閱號:名畫記
合作請聯(lián)系 郵箱:art@minghuaji.com 微信:unlimitde1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