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學生大多選擇議論文文體,在議論文寫作指導方面我們一般進行三次升格訓練。
一、首次升格——一般議論文到議論性散文 此次升格,首先要教會學生議論散文的框架和結構組合方法,以下兩個模式比較容易掌握: 1.論據并列式 ①圍繞一個主題,剪接組合一個個相關的典型事例或生活畫面; ②每個論據之后,要緊扣主題作精要的議論,也可以在幾個論據之后集中議論。 例:為“殘缺是美”尋找論據,使之構成論據的并列。 論據1:維納斯失去了雙臂,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想象,這是美。 論據2:史鐵生、張海迪身殘志堅,帶給人們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這是美。 論據3:霍金盡管全身癱瘓,但他的《時間簡史》卻超越了時空,這是美。 2.分論點并列式,擬寫分論點的角度有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①從一個中心話題中分解出若干個分論點(一般三個); ②按一定邏輯順序依次放在每一段的開頭,形成排比段形式。 例1:以“誠實就是財富 ”為中心論點,從“是什么”角度展開構思。 分論點1:誠實是做人的根本。 分論點2:誠實是處事的原則。 分論點3:誠實是求知的惟一途徑。 例2:以“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為中心論點,從“為什么”角度展開構思。 分論點1: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 分論點2: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分論點3:人有意氣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例3:以“堅持就是勝利”為中心論點,從“怎么辦”角度展開構思。 分論點1:堅持需要韌性。 分論點2:堅持需要不墜之志。 分論點3:堅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獨。 分論點4:堅持需要知其不可為而為的大智大勇。 二、二次升格——靈活組裝主體段 先以同一個話題,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角度擬寫分論點,然后再靈活組裝。例如:以“涵養(yǎng)”為話題 從“是什么”角度 分論點1:涵養(yǎng)是面對成功時不狂妄、不自傲,而是放遠眼光,總結經驗,面向未來。 分論點2:涵養(yǎng)是面對失敗時不氣餒、不畏懼,而是冷靜頭腦,吸取教訓。 分論點3:涵養(yǎng)是面對邪惡、齷齪時不是無謂的憤怒,而是冷靜的智慧的批判、抵抗。 從“為什么”角度 分論點1:有了涵養(yǎng),自己就會充實、坦蕩、快樂。 分論點2:有了涵養(yǎng),就受人尊重、信任、景仰。 分論點3:人人都有了涵養(yǎng),社會就會安定、健康、文明進步。 從“怎么辦”角度 分論點1:要有涵養(yǎng),就要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靈,要有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要有為祖國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的志向。 分論點2:要有涵養(yǎng),就要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感。 分論點3:要有涵養(yǎng),就要高揚理想的風帆,乘風破浪前進。 分論點4:要有涵養(yǎng),就要不斷讀書豐富人文素養(yǎng)。 二次升格靈活組裝的辦法有二,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里分別挑出一個分論點,用遞進式結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或對照式結構(正面——反面)??傊x擇最切題、自己最有把握寫好的結構和分論點來組裝。 明確分論點的要求 1.分論點一般放在每一段的開頭。 2.一篇議論文至少要有兩個分論點,最好有三到四個。 3.分論點的語言要精練,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論點句子的結構要一致,使中間幾段構成排比或準排比段。 5.分論點的表述要盡量緊扣話題的關鍵字眼,以保證每一段都扣題。 三、三次升格——有文采的議論性散文 遵循的原則: 1.相鄰的句子能寫成整句就寫成整句; 2.能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就運用; 3.能用反問和感嘆句式的就用反問和感嘆; 4.最具特色的(優(yōu)美的或精辟的)語句,盡可能置于開頭或結尾,甚至獨立成段; 5.能用藝術家的例子就不用科學家的。 例如以“灑脫”為話題, 只有用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為人處世,才能有心境的悠然、處世的灑脫。陶潛淡泊名利,才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太白樂觀自信,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東坡心胸曠達,才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灑脫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灑脫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洪應明的“榮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是徐志摩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謹記——寫議論散文不要為追求文采而濫用修辭,不要為追求內容豐富而濫用材料,一定要切合主題選擇適合的素材和修辭手法。 四、三次升格的有效方法——模仿 模仿劉禹錫《陋室銘》的《陋校銘》: 模仿《六國論》第一段的1980年高考作文《讀〈畫蛋〉有感》第一段: 這段共四句話,第一句正面闡述中心論點,第二句將中心論點拆分成兩個分論點,第三句從反面闡述論點,第四句簡明扼要概括命題材料,搭設材料與中心之間的橋梁。四句活層次清晰,籠括全篇,堪稱讀后感開篇的經典,它就明顯有《六國論》首段的影子。 練習:模仿《魚,我所欲也》的開頭,以2003年高考“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寫一段話。 由于層次清楚,避免了學生頭腦的無序,實際上是給學生指引了一條清晰的思路。 除了可以模仿名家名作寫議論文,也可以嘗試模仿高考優(yōu)秀文段。04年高考重慶一滿分作文《菊花飄香的時節(jié)》的開頭: 當清爽的秋風將天空吹向更高遠,當陌生的孩子望斷最后一只南飛雁,當枝上的綠葉換上橙黃,當一點點微酸已著枝;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時節(jié)。 作者實際是說“秋天到了”,可他卻選擇了秋天特有的景象,運用排比句式,把秋寫得具體生動,形象豐滿。欣賞了佳句,接下來就是練兵了。我當即要求學生以“春天來了”為內容寫一組排比句,句中不得出現(xiàn)“春”字。習作出現(xiàn)了一些好句,如: 當漫山冰雪融化淌成第一條小溪時,當滿目荒涼的大地鉆出第一絲新綠時,當根根直立的樹干爆出第一粒新芽時,當人們心中的希望剛剛開始醞釀時,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來到了。 通過仿寫的形式,經由語言表達的訓練,學習包括課文在內的優(yōu)秀作品的經典語言樣式,提高自己創(chuàng)造優(yōu)秀語言樣式的能力,讓自己的語言足以承載自己的思想。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更真切地認識到了模仿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同時也增強了提升語言的信心。當然,當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雜取各家,合為一體”,使模仿變得更自然、更自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