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州紀事》即將出版了。 從解放初的51 整整八年,我耳聞目睹,親身經歷著這段可歌可泣的歲月,與身邊的同學、老師、友朋、鄉(xiāng)親共同感受著時代風云,并留下永不磨滅的記憶。 講述荊州的故事是我多年的愿望,但是因為忙碌和無法靜心,直至兩鬢斑白,卸載塵事,才有了回憶和寫作的時間。 最早,我是帶著若干消遣和自慰的心情寫作的。不料,寫著寫著,筆端變?yōu)槌林兀鞓放c痛苦膠著,個人回憶在社會背景上翻騰,于是,心中不禁升起一種責任感,欲罷不能。 寫作過程,我曾將其中篇章送給若干老、中、青先生女士們品讀,觀點各異,反應卻出乎意料的熱烈,贊譽和批評聲均有。惶恐之際,靜心想想,莫大的鼓舞又堅定了信心。我想,不論為了那些贊譽者或批評者,必須寫下去,寫出一段讓人們關注和思索的歷史。 《荊州紀事》講述的是五十年代、荊州古城、我少年時期所經歷過的,一些極其普通、極其真實的故事。五十年代以前的人們經受過它;六、七十年代的人們聽說過它;八十年代后的人們對其茫然無知。將這些“陳芝麻”、“爛谷子”翻出來晾曬,半個世紀的歷史進程,可令多少人瞠目扼腕??! 于是,我決定將已經寫好的篇章結集出版,忐忑不安地等待讀者的鑒定。雖然我并不缺乏自信,但是,漫長的歲月有時會塵封歷史,我躭心,數(shù)十年前扼腕填膺的歷史,會在眼花瞭亂的“時尚”中被人忘卻和摒棄。 絮絮叨叨是教師的職業(yè)病,我教過數(shù)十年的書,免不了此類垢病。唯恐人們不知,總要畫蛇添足般議論幾句。這是《荊州紀事》的缺點,也是我做人的毛病。 但是,我仍然想絮叨幾句:我真誠地希望本書的讀者對作品中的歷史真實性,以及這種真實性意義的展示,給予認定。 事物的價值取決于事物的客觀性和實踐性,而這種客觀性與實踐性的認識,又需要一個過程,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這個過程,有時短暫,在翻天地覆式的震撼中爆發(fā);有時漫長,在蠕動和等待中覺醒?;蛄⒆阌跉v史的反思和清醒;或徘徊于觀念的變異與革新。 敘說過去的故事,抒發(fā)胸中之塊壘,容易;對過去的故事進行準確的認識和評價,很難。要不,為什么二千四百年前,屈原所經歷的“修遠”,而“漫漫”的長路,數(shù)千年里,雖經無數(shù)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至今仍不見盡頭? 我不畏懼人們的非議和責難,只是恐懼時人的冷漠和無視,當時尚迷醉、沉溺于房子、車子、美女、高薪時,“過去”會在忘卻中被人恥笑,在恥笑中被人不屑一顧,這是何其之大的悲哀啊! 我忘不了自己經受過的、許多刻骨銘心的歲月?!肚G州紀事》只寫了我的少年時代,還有青年時代,中年時代,這些時代都如歌如泣,與歷史同步,和祖國共在。只要生命允許,我會一篇一篇寫下去的。 我又想,能否這樣說,認識過去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現(xiàn)在和未來,那些經過審視和思索后的過去,又可繁榮現(xiàn)在,輝煌未來。 《荊州紀事》雖屬記實,卻非新聞類記實作品。忝列文學創(chuàng)作之類,必須遵循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為了避免誤會,作品中的人物均隱去真實姓名,其中一些細節(jié),又作了必需的文字加工。希望讀者,特別是荊州的朋友不要對號入座,按圖索驥。如有牽強附會者,產生苦惱和不快,作者難負責任。 我熱愛荊州,熱愛荊州這塊文化沉淀濃郁的熱土,熱愛這塊土地上,堅強,善良,真誠的父老鄉(xiāng)親。感謝他們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謹以此書奉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