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有靠某個老師來解決自己的煩惱的依賴? 你是否有沉溺于某個課程來療愈自己痛苦的傾向? 你是否有一有問題就要咨詢老師的沖動? 當(dāng)依靠他人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把自己內(nèi)在奮斗的機會便拋棄了。 不要希望依靠老師就能卸下你奮斗的責(zé)任 我們要厘清內(nèi)在工作某個面向的價值,因為有時我們會忽略它。我指的就是我們所謂的'奮斗'(struggle)。大部分想做內(nèi)在工作的人,都希望別人能卸下他奮斗的責(zé)任,交給他一些容易的方法,結(jié)果就會造成葛吉夫所說的“快樂的植物人”。許多人都會不知不覺地渴望被某個老師拯救。如果老師真的拯救你,你一定會失去某些東西,失去奮斗所帶來的價值。 每天你都去找一個問題,然后說:“太好了!又找到了一個問題!可以去問阿瑪斯了!”你當(dāng)然可以來找我,我也會友善地對待你。我會告訴你這個或那個,而你也可能得到某種洞見或解答。 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你會像需要母奶一樣地需要我,少了我,你什么也不會做了,結(jié)果是你不但無法體現(xiàn)出自己的領(lǐng)悟,而且會完全依賴我。最后你會變成一個需要別人每天替你澆水的“快樂植物人”,如果得不到水,你就會枯萎。 缺少了奮斗的過程使內(nèi)在的成長難以實現(xiàn)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有各式各樣的煩惱,而且總想排除這些煩惱,但這并不是我們這里的工作方式。某些事確實得解決,解決的方式有一定的程序,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要奮斗。你可以把你的奮斗視為跟煩惱搏斗,也可以把奮斗本身視為一種煩惱,重點就在允許你的心接受沖突和困難。與人格的這一場搏斗最后一定會讓本體顯露出來,別的方式都無法達到這個目的。 人們有時會抱怨:“為什么內(nèi)在工作這么困難?為什么我會有這么多問題,這么多痛苦?”答案是,你沒有從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沒錯,你確實有痛苦,但是你把它看成了一件壞事。只有當(dāng)你把這件事看成是煩惱時,它才會變成壞事;假如你把它看成是學(xué)習(xí)的機會,它就會變成一種單純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如果我卸掉了你的奮斗過程,我就是殘忍和不慈悲的。如果你去除了你的奮斗過程,你就是在危害自己。你最深的內(nèi)在奮斗以及個中的滋味,就是你最大的價值,沒有人可以為你做這件事。奮斗是人生歷程中的鹽,缺少了它,你的人生會變得淡而無味,成就也可能是淡而無味的,你不會珍惜它們。缺少了鹽,缺少了奮斗,你的了悟不可能深刻,也無法體現(xiàn)出它來。 假設(shè)你的人生出了問題,重點不在去除它,而是要和它共同成長。重點不在解決問題,而是要借由解決的過程而得到成長。因此你會發(fā)現(xiàn),成熟跟成長、擴大心量及深化你的認(rèn)識有關(guān)。 生命中遇到的問題都是內(nèi)在奮斗的機會 你生命中的問題并不是意外或偶然發(fā)生的,它們是特別為你量身定做的。你心中有某個部分愛你甚于一切,而路障就是它制造出來的,為的就是帶領(lǐng)你回歸到你自己。如果旁邊沒有人提醒你,你是不可能走對方向的。 你心中設(shè)計出路障的這一部分愛你至深,它不希望你失去這個機會,它會以極端的方式喚醒你。如果你不聽從,它會讓你痛苦萬分,否則它又能怎么辦呢?這就是它的使命。它為你帶來的痛苦和困難,絕對比不上奮斗所帶來的成果那么令你感到滿足。 你可以把你的問題視為必須立刻解決的困難,而且是不必費力的,或者你可以從能夠帶你回歸自己的那個部分來觀察它們。如果你能夠從比較正確、微細的觀點來看待它們,那么新冒出來的議題就會有新的價值。它們會提供你所需要的養(yǎng)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