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秋藝術品拍賣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從已經(jīng)結束的部分場次拍賣數(shù)據(jù)來看:拍賣成交額下降、市場各方心態(tài)變化,藝術品市場正進入“新常態(tài)”。 相比今年春拍的22.2億元,剛剛結束的中國嘉德秋拍第一階段的總成交額只有16.75億元,成交的明顯下降是不爭的事實。相比中國嘉德,今年香港佳士得的拍賣雖然也遭遇到了“寒流”,但總體情況還是要好一點。對此,收藏家劉益謙表示,這主要還是與藏家的構成有關,“以往香港拍賣市場上,40%至50%的買家都是內陸的,現(xiàn)在行情不好之后,可能其中的一半都會離開,但是來自海外藏家的數(shù)量并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這無疑是主要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在近年內陸的拍賣市場上,有些新晉的買家,由于一時腦熱,高價拍下藝術品之后不付款,這讓所謂的‘高價’都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參與市場的老藏家在看到這情況之后,也寧愿不做‘沖頭’,而改向海外市場去尋求機會?!?/p> 其實,市場是具有自我調節(jié)和修復能力的,當一些藏家離開市場時,另外一些藏家卻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機會。收藏家唐炬表示:“想買的拍品基本沒有漏掉,今年是買畫的好時機?!毕裨凇俺休d——中國學院繪畫及雕塑”專場中,曹力作品的六件拍品中的五件被唐矩拿下。 對于藏家來說,在整個市場處于調整的時候,無疑需要重新審視市場的價格體系,這也使得我們看到許多以往冷門的拍品在今年秋拍中有著搶眼的表現(xiàn)。在中國嘉德秋拍“基石——中國前輩油畫”專場中,市場難得一見的沙耆《比利時同學像》,以180萬元起拍,最終以471.5萬元的高價成交,創(chuàng)造了藝術家個人最高拍賣紀錄。 (方翔) 來源:收藏快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