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園詩話(陸續(xù)添加)
					 自敘
					 閑余作詩話,零零星星,不外乎真情實境耳。——漆園 01、師長輩嘗勉余當多讀書。余性耽藝文,蓋詩文之別妙者可于藝術(shù)得,藝術(shù)之高格者可于詩文得。宋嚴淪浪云:“夫詩有別材,非關(guān)書也;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陳后山詩話亦云:“退之于詩,本無解處,以才高而好爾?!逼釄@按:今之南饒北啟,此不例乎?
		 02、陳后山云:“退之以文為詩,”又云“退之于詩,本無解處,以才高而好爾。”子瞻云:“孟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nèi)法酒手而無材料爾。”嚴淪浪云:“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此二家之別乎?漆園按:韓詩才高,孟詩悟遠。
		 03、某子入某政協(xié)下屬詩社,首會中,自是諸理事教益,命題,皆歌功頌德者。會畢乃歸,途中有君問此子“何感?”云:“似泊人受朝廷招安耳!”言畢,滿車捧腹。
		 04、嘗于論壇與人爭論詩詞。蓋時下有些許人作詩或評詩過于著實。繼而有近老干體一類者。其人殊不知自己以文論詩耳。文則當意明,而詩則貴意蓄,讀者自意會之。更有些人喜為自己之詩作解作長注,殊也不知詩如果要如此自己長解長注不如不寫了。詩當貴于讀者意會之,得意會者自有共鳴,不得意會者,解之己無味,畫蛇添足耳。
		 05、王公靜安云:“詞有題而詞亡,詩有題而詩亡?!鄙w詩之為何?孔子云:“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漆園按:詩本言志,蓋此胸中所泄,豈一題所能隸也。
		 06、夫自嘲者多自負者。蓋書生意氣,每每欲揚而不失厚道,故以反語道出。
		 07、夫詩有詐典者。余拜寄某師詩云:“尋常聽項慕君名,立雪程門興此行。車笠之交無所贈,敢調(diào)俚語寄心聲?!薄奥犿棥闭呃病9庞?/span>
			“逢人說項斯”,余以為有說自有聽也。余知林翁,乃于此也。又,余嘆石蓮花詩:“曾載觀音游四方,如來座下亦風光。莫非偷食老君藥?遂謫凡塵作石郎!”皆此法也。
		 08、王公靜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蓋情之何物,每與景通,或為景所動者,言景而寄情也。此于杜詩中每每得見之。
		 09、詩本胸中塊壘、積郁溶以學養(yǎng),發(fā)乎筆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然詩人觀事物細于常人,故能窮其極,學者描事物博于常人,故能富其華。
			 
 10、有君于論壇請教云:“近體詩之格律之寬嚴”,并舉唐詩數(shù)首求證之。云:“個人以為近體詩成于唐朝,而編于唐后,后世人編唐詩近體時,把其中一些處于古風轉(zhuǎn)近體的詩也收入其中,自有道理。而今人做近體,當以格律把關(guān),若盡舉唐詩為例而大興變體,則格律形同虛設矣?!?/span>
		 11、某日與宗叔某短信問安,宗叔偶言及潮中青年詩家某。得知姓字乃云:“此詩家,于二三年前余己識之,時也服之,然今日看來,余于此子未多讓”。
		 12、某版首版某君因故欲辭職。余雖與不識,然見壇上諸君皆敬于先生,故也生敬仰之心。蓋以詩論詩,以事論事。余不喜先生之詩詞,然喜先生之人品也。蓋詩人者,余以為:“品為上,詩為下。若品不正者,其不是人矣,況乎呼為詩人”。
		 13、某日與仁兄某言及諸江湖者,皆極推詩三百與菊齋也。余云:“自來此二壇,有近半年矣,余發(fā)帖不足半百,然受益誠近數(shù)年來不得者,誠可謂小投資大回報也”。
		 14、某日余于Q中求寤堂兄賜題《回齋夜課圖》,言語間不過三分鐘,寤堂兄一絕即成:“一榻書香且正冠,上幃燈影漸斑斕。看君更寫秋聲賦,落紙煙云已半寒?!? 15、余評樓飛飛古風詩一首云:“飛飛學養(yǎng)高,且為多愁善感之人。而學養(yǎng)乃詩家之本,多愁善感乃詩家之質(zhì)。有此本質(zhì)詩家其詩得情味也?!? 16、詩本詩家之器耳,所剩者,詩家之心也。  17、余有無題詩句“一晌五糧液,長宵二爨書。”帖于網(wǎng)壇中,詩友回帖所見不一,有意會成“酒時兼書法,大雅?!庇幸鈺伞熬坪髸?,快哉?!庇幸鈺伞熬坪笳硖撸S興?!比缟系鹊龋€能多解?;騿栍唷按似鋾r情境乎?”云:“亦是亦非?!? 18、有子問余,何以為詩詞。云:“提練自身真實感情,溶以其時境,施以技巧,發(fā)乎筆端,誠所謂詩言志也。”
			 19、余于網(wǎng)壇中見有些人以散文入詩詞,而骨力不足。讀來如散文套以詩詞格律耳。其境界終是不高。
			 20、詞貴境,貴情。而以境道出情,彌貴也。
					 20、詞貴境,貴情。而以境道出情,彌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