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療法治急癥 刺血療法治急癥刺血療法又稱放血療法,常用針具是三棱針或小眉刀。三棱針由不銹鋼制成,針尖有三面三棱,
十分鋒利,適用于皮肉豐厚的四肢、軀干放血;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應(yīng)選用細長的三棱針。
三棱針古稱“鋒針”。中醫(yī)認為,刺絡(luò)放血,能開竅泄熱、通經(jīng)活血、祛風止痙,對許多疑難雜癥也有卓越的療效。 三棱針點刺不僅對小兒高熱驚厥、嬰兒吐瀉不食、脾虛泄瀉不止等療效獨特,而且還可治療成人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及中風昏迷等。臨床主要取人中、迎香、十宣、地倉等穴。
操作方法三棱針一般以點刺法為主, 針法:先用左手拇、食指在針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郁積于一處,繼而在此部位常規(guī)消毒。針刺時左手拇、食、中三指 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用拇、食二指握住針柄,中指指腹緊靠針身下端,針尖露出1~2分深,對準已消毒的穴 位或部位刺入1~2分深。點刺時須對準穴位快速進針、出針。出針后以適當力度連續(xù)擠壓針孔周圍組織,使血液流出,直到血流自止或血色變鮮紅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應(yīng)用舉例點刺放血法在急救中的應(yīng)用有獨特療效,現(xiàn)舉例介紹如下: 高熱、中暑、中風、溺水、煤氣中毒、食物及藥物中毒:用點刺法。 高熱,取十宣;
中風,取手十二井穴;
中暑,取尺澤、委中,或點刺十宣穴,并在肘窩曲澤穴、腘窩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后點刺;
溺水,取人中、會陰;
煤氣中毒,取太陽;
食物及藥物中毒,取大椎
頭痛、胃痛、胸痛、腰痛、脅痛、腹痛:以上屬實證、熱證者用點刺法。
頭痛,取太陽、百會;
胃痛,取足三里、膏肓;
腰痛,取腰俞、委中;
胸痛,取心俞、膻中;
脅痛,可用雙手指尖分別順左右胸脅間推揉,由慢漸快,由輕漸重,膚紅為度,然后尋找紅點點刺出血;
腹痛,取足三里、厲兌。
痛經(jīng)、崩漏、滯產(chǎn)、惡阻:以上屬實證、熱證者用點刺法。 痛經(jīng),取太沖、大敦;
崩漏,取足三里、隱白;滯產(chǎn),取三陰交、至陰;
惡阻,取三陰交、行間;
乳少,取中沖、足三里。
小兒發(fā)熱、急慢驚風、臍風、吐瀉:用點刺法。 小兒發(fā)熱,取商陽、關(guān)沖,或點刺手十井穴;
急驚風、臍風,取人中、十宣、涌泉;
慢驚風,取行間、足三里;
吐瀉,取商陽、公孫。
目痛、耳鳴、耳聾、鼻衄、牙痛、咽喉腫痛:以上屬實證、熱證者用點刺法。 目痛取太陽、攢竹、太沖;
耳鳴、耳聾,取中渚、俠溪;
鼻衄,取迎香、印堂、二間;
牙痛,取頰車、內(nèi)庭;'
咽喉腫痛,取少商、內(nèi)庭。均可取耳尖、屏尖、輪1~輪6,速刺放血。
注意事項應(yīng)用刺血療法不僅要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還必須準確掌握禁忌證。凡有下列之一者均不宜應(yīng)用刺血療法: ?、倩加醒巡 ⒀“鍦p少癥及其他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
②血管瘤患者不宜用放血療法;
③過饑、過飽、醉酒、大汗、過度勞累禁用放血法;
?、茇氀?、低血壓、孕期及產(chǎn)后應(yīng)慎用放血療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