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shù)字詮釋歷史名詞2 五伯:即五霸,常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王、楚莊王 五兵:五種兵器,車兵,指戈、殳、戟、酋矛、夷矛步卒兵器,指矛、戟、鉞、楯、弓矢,也指矛、戟、弓、劍、戈 五采:五色,青、赤、白、黑、黃 五常:五種道德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指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五種倫理關系指仁、義、禮、智、信指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代:指五個朝代 1)黃帝、唐、虞、夏、殷 2)唐、虞、夏、商、周指五代十國的五代,前五代為梁、陳、齊、周、隋后五代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五德:人的五種品德,1)溫、良、恭、儉、讓; 2)孫子解為智、信、仁、勇、嚴 指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帝:指上古五位帝王 1)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 2)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方天帝,東方蒼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五典:五種倫理道德,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度:指分、寸、尺、丈、引五種度量單位指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服:指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種禮服;五種喪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 五谷:1)稻、稷、麥、豆、麻 2)麻、黍、稷、麥、豆五官: 傳說中五行之神,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 人體的五種器官,耳、目、鼻、口、心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種諸侯爵位 五紀:歲、月、日、星辰、歷數(shù) 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佛教中稱小乘教、大乘始教、終教、頓教、圓教為五教 五盡:信、名、財、親、功全喪盡稱五盡 五經(jīng):五部經(jīng)典,詩、書、禮、易、春秋 五種禮制,吉、兇、賓、軍、嘉 五苦:佛教言生老病死苦、愛離別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為五苦 五氣:中醫(yī)稱寒、暑、燥、濕、風為五氣指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刃:指刀、劍、矛、戟、矢五種兵器 五戎:指刀、劍、矛、戟、矢五種兵器 五瑞:謂圭、璧、琮、璜、璋五種玉器,是按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而定的。 五色:五種顏色:青、白、赤、黑、黃 五聲:指宮、商、角、徵、羽 五勝:五行相勝,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 五石:道教謂五石可以煉制丹藥,丹砂、雄黃、白凡、曾青、慈石 五事:古人修身的五件事,貌、言、視、聽、思兵中上決定勝負優(yōu)劣的五種因素,道、天、地、將、法 五祀:指禘、郊、祖、宗、報五種祭祀指祭祀的五種神 1)五行之神,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 2)住宅內(nèi)外五種神,門、戶、井、灶、中霤 五聽:審查案情的五種方法,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 五岳: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篙山(河南) 五位:指歲、月、日、星、辰 指五方之位東、南、西、北、中 指五方之神,東方蒼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指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味:酸、辛、甘、苦、咸 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五刑:1)墨、劓、剕、宮、大辟(史記。五帝本紀) 2)甲兵、斧鉞、刀鋸、鉆笮、鞭撲(國語。魯語上) 3)黥、劓、斬左右趾、梟首、菹其骨肉(漢書。刑法志) 4)死、流、徙、杖、笞(隋書。刑法志)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臭:五種氣味,羶、薰、香、腥、腐;五種有氣味的植物,薜荔、白芷、蘪蕪、椒、蓮 五義: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樂:五種樂器,琴瑟、笙竽、鼓、鐘、磬 五藏:五臟,脾、肺、腎、肝、心 佛教中五類經(jīng)典,素旦纜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雜集藏、禁咒藏 五子:1)齊國的管仲、隰朋、寧戚、賓胥無、鮑叔牙 2)秦國的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 3)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 六朝:1)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稱南朝六朝,簡稱六朝,也作六代 2)三國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隋,都建都于北方,史稱北朝六朝,也簡稱六朝。 六德:智、仁、圣、義、忠、和六種德行諏、謀、度、詢、咨、周六種行為 六服:周天子直接管轄的地區(qū)外,據(jù)近遠劃分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wèi)服、夷服,稱六服 六府:金、木、水、火、土、谷;六種稅官,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 六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紀、樂經(jīng)、周易、春秋 六律:古以十二律管確定樂音的高低,由低至高的順序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其中奇數(shù)為陽類,稱六律;偶數(shù)為陰類,稱六呂。 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指風、寒、暑、濕、燥、火指朝霞、正陽、飛泉、沆瀣、天玄、地黃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姻亞(夫的家屬)父、子、兄、弟、夫、婦諸父(叔伯)、諸舅、兄弟、姑姊、婚媾、姻亞 六書:漢代學者根據(jù)小篆歸納出六種造字原則和用字原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前四種為造字原則,后二為用字原則王莽時的六種字體,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七出:古代社會丈夫遺棄妻子的七種條款,不順父母、無子、淫、嫉妒、惡疾、多口多舌、竊盜。 七德:詩歌的七種特性,識理、高古、典麗、風流、精神、質(zhì)干、體裁 七教:指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應遵的倫理關系 七魄:道家言人有七魄,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 七竅:眼、耳、口、鼻七孔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始:樂論,黃鐘、林鐘、太簇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賓、南呂、應鐘為春夏秋冬之始 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七音: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聲韻學,以唇音、舌音、牙音、齒音、喉音、半舌音、半齒音 七政: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兵法指人、正、辭、巧、火、水、兵為七政 七佐:湯之治天下也,得慶輔、伊尹、湟里且、東門虛、南門蝡、西門疵、北門側(cè) 八病:詩中八種語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八方:四方(東南西北)加四維(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穆王八駿:赤驥、飛黃、白蟻、華騮、騄耳、騧騟、渠黃、盜驪 八風:八方之風,東明庶風、東南清明風、南景風、西南涼風、西方閶闔風、西北不周風、北廣莫風、東北融風;佛教用語,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八音:古代樂器的總稱,金(鐘)、石(罄)、絲(琴瑟)、竹(簫管)、匏(笙竽)、土(壎)、革(鼓)、木(柷敔) 八政:古代國家施政的八個方面,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揚州 八怪:汪士慎、黃慎、金農(nóng)、鄭燮、李鱓、李方膺、羅聘、高翔 九拜: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 九家:戰(zhàn)國時代的九個學派,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十家,另加了小說家) 九卿:周九卿,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司空、司馬、司寇、宗伯;秦漢九卿,奉常(太常)、郎中令(漢稱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漢稱大鴻臚)、宗正、治粟內(nèi)史(漢稱大司農(nóng),一度又稱大農(nóng)令)、少府。 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九族:九代家族,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孫、曾孫、玄孫外祖父、外祖母、從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同族。 十德:指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 十方: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 十家:戰(zhàn)國時代的十個學派,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 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三經(jīng):周易、尚書、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孟子、孝經(jīng)、爾雅 二十四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時:舊時把一日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每時又分初、正(子初、子正) 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八宿: 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斗、牛、女、虛、危、室、璧 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