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口腔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I型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皰疹可發(fā)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也可單獨發(fā)生在唇及口周皮膚,牙齦上較少見,有自限性。多見于1—3歲的小兒,終年可以發(fā)生,但冬季多見。病毒在人體內可寄居終生,常因感冒、發(fā)熱、消化功能紊亂、局部受藥物或機械刺激后發(fā)病。傳染性強,常在集體托幼機構引起小流行。
有哪些癥狀
1.起病時發(fā)熱,常有呼吸道癥狀,拒食、流涎、煩躁等不適o
2.口腔黏膜充血,牙頻紅腫.疤疹分布在舌、唇內面、頰及上脖等處.初為紅色小點,迅速轉為瘡疹,直徑2--3毫米,周圍有紅暈,以后形成淺表潰瘍,潰瘍數量多,常匯集成簇,相互融合;引起發(fā)熱可高達39—40℃。
3.可有鏈球菌、葡萄球或霉菌浸入,顯著口痛,流涎增多,口唇可紅腫裂開,常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
4. 病程較長,發(fā)熱可持續(xù)5--7天,潰瘍1-2周內痊愈,腫大的淋巴結需2—3周消退。
如何診斷
根據患兒急性起病,發(fā)病前有類似外感癥狀,口腔內口唇部皮膚見簇狀、透明小水疤,易破裂融合成潰瘍.白細胞計數不高,即可做出診斷。
如何治療
沙參6—9克,麥冬6—9克,玉竹6—9克,天花粉6—9克,扁豆6—9克,冬桑葉6克,甘草3—6克.大青葉9—12克,人中白9—12克;
*大便干燥,加大黃3—6克?
*熱甚,加青蒿9—12克,野菊花9—12克
*舌質紅,少苔,加知母9克,石斛9克;
*營養(yǎng)不良,去大青葉,加太子參9—12克
*食欲不振、加山楂9克,麥芽9克,蒼術6克
*兼有濕邪,加薏苡仁12克,佩蘭6克;
*血虛,加當歸9克。
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用,每日一劑。
有哪些單驗方
1 金銀花5克,連翹5克,薄荷2克,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2.煅爐甘石60克,青黛30克,煅珍珠粉2.1克.硼砂6克,冰片3克,枯礬少許,各藥研極細末,混合備用,每日4--5次吹敷于口腔病變處。
3. 生地黃18克,淡竹葉6克,木通6克,甘草捎6克,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特別提示
1.保持口腔清潔,多飲水,禁用刺激性或腐蝕性藥物。
2.食物以微混或涼的流質為宜,避免飲用酸性飲料。
3 避免食用過硬食物或擦拭口腔,以免損傷口腔黏膜。
4.因口腔疼痛影響進食者,可于飯前用2%利多卡因涂口腔止痛;
5.常用食鹽水或2%—4%的碳酸氫鈉水漱口,保持口腔請潔,防止口內細菌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