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yè)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jù)……”這方面,我們研究得還真是很不夠。我們制定教學目標常常沒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將教學參考用書上的“教學要求”一抄了之,“教學目標”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如果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不甚了了,教學活動中自然也就沒有了“靈魂”,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課堂教學目標“四個要素”
規(guī)范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包含下列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xiàn)程度。
1.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2.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否則就無法評價。 3.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jù)。 4.表現(xiàn)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后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xiàn)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xiàn)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二、課堂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 教學目標是依據(jù)課程目標設計的,課程目標應貫穿和體現(xiàn)于教學目標之中,因此教學目標的內容范圍與課程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具體可分為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知識和技能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即學生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又叫結果性目標。這種目標一般有三個層次的要求:學懂、學會、能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如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程序和具體做法,是過程中的目標,又叫程序性目標。這種目標強調三個過程:做中學、學中做、反思。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是學生對過程或結果的體驗后的傾向和感受,是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主觀經驗,又叫體驗性目標。他的層次有認同、體會、內化三個層次。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基礎;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載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對其他目標有重要的促進和優(yōu)化作用。
|
|
|
來自: 昵稱20460031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