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代文人多好茗飲,也特別注重泡茶水的水品,在他們的茶詩(shī)中詠之甚多。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皮日休《煮茶》);“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臺(tái)汲深清”(蘇軾《汲江煎茶》);“細(xì)參六一泉中味,故有焙翁句子香”,“自汲淞江橋下水,垂虹亭上試新茶”(楊萬里《以六一泉煮雙井茶》、《舟泊吳江》);“白絹旋開陽(yáng)羨月,竹符新調(diào)惠山泉”(文征明《是夜酌泉試宜興縣吳大本所寄茶》)。文人們愛茶如命,更愛水入迷。 他們?cè)姼柙佻F(xiàn)了對(duì)有生氣又有高致的自然泡茶水所抱有的心心相印的親和感。如陸羽的《六羨歌》:“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tái),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惫糯娜藢?duì)水的感情正緣于茶與水的關(guān)系。如明代張大復(fù)在《梅花庵草堂筆談》卷二《試茶》篇中說:“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 八分之水試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貧人不易致茶而尤難得水?!庇捎诠湃酥蟛枋种匾暸莶杷?,因此,在歷來眾多的茶事著作中,幾乎都有煮茶擇水的論述,并留下了不少擇水的趣聞與故事。 無錫的惠泉,自從被陸羽、張又新等人推為天下名泉之后,歷代文人紛紛前去取水泡茶,并留下了大量的吟詠之作。 自從陸羽在《茶經(jīng)》中論水之后,張又新《煎茶水記》又將各地之水排名列次,無錫的惠泉便名震天下,因此在歷代留下了不少關(guān) 于惠泉運(yùn)輸?shù)募言挕?/p> 陸羽在《茶經(jīng)》第五章論煮茶用水時(shí),認(rèn)為山水泡茶最好,其次為江水,再下為井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比缬玫谌鹊木瑧?yīng)“取汲多者”,因汲多則水鮮活;如用第二等的江水,應(yīng)“取去人遠(yuǎn)者”,因離人較遠(yuǎn)的江水比較潔凈;如用第一等的山水,則應(yīng)取從棟石隙間流出的泉水,而洶涌翻騰之山水和流于山谷停泄不滯的山水都不好。“溪河急流洶涌翻騰之山水勿食,久食,令人有頸疾”,“水流于山谷者,停滯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于其間”。 陸羽認(rèn)為長(zhǎng)期飲用洶涌急流之水可致大脖子病,而停滯的死水經(jīng)酷烈火熱的夏季及冬霜,蓄毒于內(nèi),這種水取飲前,先要疏導(dǎo)滯水,使新泉涓涓流入,方可飲用。陸羽最推崇的泡茶水就是泉水了。
由于陸羽的倡導(dǎo),古人都擇泉水為泡茶水,此后便有了張又新的《煎茶水記》,專門給各地的水排名列次。他自己親赴各地取水鑒別,將各地的水泉排列為名次,其中,無錫惠泉名列第二。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無錫惠石寺石泉水第二,蘄州(治所今湖北蘄春縣南)蘭溪石下水第三,峽州(今宜昌西北)扇子山下蝦蟆口水第四,蘇州虎丘石泉水第五,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揚(yáng)子江(長(zhǎng)江在今江蘇儀征、揚(yáng)州一帶古稱揚(yáng)子江)南零水第七,……桐廬嚴(yán)子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2014.11.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