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藥泡茶可降血壓

 wyh1007 2014-11-24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一種常見病,患者除了應(yīng)堅(jiān)持藥物治療外,經(jīng)常用中藥泡茶飲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p>

菊花茶 所用的菊花應(yīng)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蘇杭一帶所長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飲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銀花、甘草同煎代茶飲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特效。

山楂茶 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擴(kuò)張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壓。飲用方法為,每天數(shù)次用鮮嫩山楂果1 ̄2枚泡茶飲用。

荷葉茶 治療高血壓的飲用方法是:用鮮荷葉半張洗凈切碎,加適量的水,煮沸放涼后代茶飲用。

槐花茶 將槐樹生長的花蕾摘下晾干后,用開水浸泡后當(dāng)茶飲用,每天飲用數(shù)次,對高血壓患者具有獨(dú)特的治療效果。

首烏茶 其制作方法為取制首烏20 ̄30克,加水煎煮30分鐘后,待溫涼后當(dāng)茶飲用,每天一劑。

葛根茶 經(jīng)常飲用葛根茶對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療效,制作方法為將葛根洗凈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當(dāng)茶飲用。

蓮子心茶 所謂蓮子心是指蓮子中間青綠色的胚芽。用蓮心12克,開水沖泡后代茶飲用,每天早晚各飲一次。

決明子茶 中藥決明子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每天數(shù)次用15 ̄20克決明子泡水代茶飲用,不啻為治療高血壓、頭暈?zāi)垦?、視物不清的妙品?/p>

桑寄生茶 中草藥桑寄生為補(bǔ)腎補(bǔ)血要劑。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是,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鐘后飲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玉米須茶 泡茶飲用每天數(shù)次,每次25-30克。在臨床上應(yīng)用玉米須治療因腎炎引起的浮腫和高血壓的療效尤為明顯

降血壓的中藥薈萃,來自同濟(jì)專家多年老方子

很多人都清楚西藥降血壓雖然效果快,但是副作用多,并且西藥的藥物殘留,對需要長期靠降壓藥降血壓的高血壓患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很多人就想到了中藥降血壓,同濟(jì)醫(yī)院藥劑科呂主任30年的臨床經(jīng)驗(yàn),總結(jié)出來很多降血壓的中藥方子,這里一一呈現(xiàn)給廣大高血壓患者,希望這些降血壓的中藥對大家能有所幫助,這些降血壓的中藥,可以單獨(dú)使用,也可以搭配使用:

1、杜仲降血壓:杜仲性味甘溫,有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安胎降壓功效,與石決明,夏枯草,白芍等配伍可降血壓,且對體虛之人降血壓無寒涼之弊.

2、稀薟草降血壓:稀薟草味苦性寒,有祛風(fēng)通絡(luò),清熱降壓作用,可同臭梧桐等配伍,用于高血壓及風(fēng)濕病.

3、羅布麻降血壓:羅布麻味淡澀性驚,有平肝降壓,清熱利尿作用,用于肝陽上亢或肝熱型高血壓癥,見于頭暈頭痛,煩躁失眠者,可單用本品以開水泡汁作飲料,也可配合夏枯草,野菊花,鉤藤同煎.

4、青木香降血壓:青木香味辛苦性微寒,可單用或配伍其它降壓中藥內(nèi)服.

5、夏枯草降血壓: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有清肝,散結(jié),化痰,降壓作用.由于本品有良好清泄肝火作用,可泡服或煎服,用于高血壓病屬肝熱,陽亢者.

6、葛根降血壓:葛根味甘辛性涼,用于高血壓腦病,并對改善頭暈頭痛,肢麻,耳鳴等癥狀有良效.

7、地龍降血壓:地龍即蚯蚓,性咸味寒,有良好的降壓作用,服法為研粉,每次2克,每日2次,開水吞服,也可配合它藥使用.

8、臭梧桐降血壓:臭梧桐味辛苦性涼,有祛風(fēng)濕,降血壓作用,與稀薟作用相似.本品降壓,用開花前的葉作用較佳,不宜久煎.

9、鉤藤降血壓:鉤藤味甘性微寒,具清熱平肝,息風(fēng)止痙作用,對高血壓引起的頭脹頭痛癥狀療效較好.

10、石決明降血壓:石決明味咸性寒,有清肝明目,平肝潛陽功效,與生地,白芍,鉤藤,菊花等配伍善尤其適用于高血壓頭暈頭痛者.

11、決明子降血壓:決明子性味甘寒,清肝明目,潤腸通便,有降低血脂及血壓功效,對防止血管硬化有效,尤適于兼有便秘的中老年患者.

12、茺蔚子降血壓:茺蔚子為益母草的果實(shí),味甘性微寒,能活血調(diào)經(jīng),涼肝明目和降血壓,常與決明子,生地,鉤藤等配用.

13、生槐花降血壓:生槐花味苦性微寒,近年臨床用于高血壓病,可降血壓及改善毛細(xì)血管脆性.

14、黃苓降血壓:黃苓味苦寒,無論是煎劑,浸劑,均有較明顯的降壓作用,常與菊花,鉤藤等配伍治療神經(jīng)性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可使血壓降低,頭痛,胸悶,煩躁等癥狀明顯改善和消失.

15、山楂降血壓: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功能消食化積,活血降壓,有人曾用山楂糖漿治療高血壓患者50例,服藥1個療程后,顯效35例,好轉(zhuǎn)12例.

以上就是呂主任推薦給大家的降血壓的中藥,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能降血壓的中草藥大公開

葛根:是常用的祛風(fēng)解表藥,臨床報(bào)道用于治療高血壓伴有頸項(xiàng)強(qiáng)痛者療效顯著。

野菊花:清熱解毒,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可單味煎服,亦可與夏枯草、草決明同用。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jié),常用于治療高血壓病且伴有頭痛、目眩、耳鳴、煩熱、失眠等癥狀。

黃芩:清熱解濕,瀉火解毒,對于肝經(jīng)實(shí)熱的高血壓病,有消除眩暈、頭痛、口苦、心煩的作用。

鉤藤:平肝熄火清熱,可用與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通、目赤等癥。

天麻:平肝熄火,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癥。

石決明:平肝潛陽,使用于陽腎陰虛、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zāi)垦5劝Y。

地龍:熄風(fēng)、清熱、活絡(luò)、平喘、利尿、降壓,適用于早期高血壓病伴有肢體麻木者。

羅布麻葉:平肝熄風(fēng)清熱,對消除頭痛、頭暈、頭脹、失眠等癥狀有良好的作用。

臭梧桐:祛風(fēng)除濕降血壓,復(fù)方單味皆可用。

川:性味辛溫,可祛風(fēng)活血止痛,主要適用于頭身疼痛以及血瘀氣滯的痛經(jīng)、閉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腹痛等癥。臨床報(bào)道與利血平合用治療高血壓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

桑寄生:祛風(fēng)濕,補(bǔ)肝腎,養(yǎng)血安胎,主要用于痹癥血不養(yǎng)筋、肝腎不足所引起的筋骨萎弱、腰膝酸軟等癥,亦常用于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的治療。

舉例而言,在目前已知的70多種具有降壓作用的中藥當(dāng)中,天麻、鉤藤、菊花、羅布麻、羚羊角可有效改善眩暈;柴胡、龍膽草、夏枯草、蓮子心可緩解急躁易怒;獨(dú)活、杜仲、桑寄生、巴戟天、懷牛膝能明顯減輕腰膝酸軟;丹參、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能改善心悸失眠;半夏、天竺黃、制南星、萊菔子可有效控制嘔吐痰涎……周教授建議,應(yīng)優(yōu)先選用這類既符合中醫(yī)隨證選藥原則,又符合中藥藥理研究結(jié)果的藥物。而對于那些經(jīng)藥理研究證實(shí)具有升壓作用的中藥,如枳實(shí)、枳殼、青皮、西紅花、麻黃、白鮮皮、蓖麻子等,則最好不用。

10種降血壓的中成藥

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病患,其嚴(yán)重的并發(fā)癥已成為人們主要致死、致殘的因素,嚴(yán)重危害人們的健康。現(xiàn)介紹幾種有效降血壓的中藥復(fù)方與單味藥。

1、鉤藤:降壓成份主要是鉤藤堿及鉤藤總堿,其降壓機(jī)理是直接或者間接抑制血管運(yùn)動中樞及對交感神經(jīng)或者神經(jīng)節(jié)有阻斷功效。鉤藤不管其效劑或者生物堿都有降壓功效。

四海健康網(wǎng),寓意五湖四海皆健康。本頻道內(nèi)容來源為網(wǎng)絡(luò),本站未對相關(guān)內(nèi)容作詳細(xì)審核,請核對后查閱。如您發(fā)現(xiàn)內(nèi)容不符合本站規(guī)則,懇請您告訴我們,四海健康網(wǎng)會做相應(yīng)的處理!

2、蓮子芯:主要成份是蓮心堿,其降壓功效短而弱,改變?yōu)榧谆徯膲A,則降壓功效強(qiáng)而持久。其降壓機(jī)理主要是阻斷腎上腺素α—受體與比較弱的鈣拮功效而降低血壓,此外還有抗心律失常功效。

3、淫羊藿:降壓有效成份是淫羊藿甙,不管是煎劑、浸出液及淫羊藿甙均能令血壓下降,尤其以舒張壓下降明顯,還能夠降低β~脂蛋白及血流膽固醇含量而調(diào)節(jié)脂代謝。

4、野菊花:其降壓成份可以抑制上感神經(jīng)中樞與血管運(yùn)動小板,并且有抗腎上腺素功效,能令外周阻力下降而不降低心輸出量。

5、漢防己:主要降壓成份是漢防已甲素,漢防己甲素有鈣桔抗功效,是—種鈣通通信抗劑。通常用量為每回靜脈注射12O毫克,每天二次,對ii、iii期高血壓病人降壓功效快而持久,對高血壓危象或者件急性左心衰、急性腦血管病的病人效果同樣良好,并且無因血壓下降過快而導(dǎo)致心、腦、腎等臟器供血不足的狀況產(chǎn)生,降壓總有效率可達(dá)84%左右。

6、葛根:主要有效成分成葛根素及其甙元,降壓功效主要是通過對β~受體的阻滯而完成的。不管是煎劑、葛根總黃酮口服劑或者葛根素靜脈注射劑,都可以使高血壓病人血壓下降。同時它還能夠顯著改善腦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動脈循環(huán),可以擴(kuò)張冠狀動脈,減少心肌耗氧量,適合于高血壓體冠心病或者體腦供血不足的病人的治療。

7、羅布麻:其降壓有效成分成榭皮素與異榭皮甙,其降壓機(jī)理和抑制血管運(yùn)動中樞及血管擴(kuò)張有關(guān)。

8、黃連:主要成分成黃連素(小檗堿),其降壓機(jī)理是多方面的。小檗堿可以競爭性地阻斷血管平滑肌上α—受體,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還能夠和膽堿酯酶結(jié)合而抑制其活性,使乙酰膽堿堆積,興奮突觸前膜m受體,抑制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而擴(kuò)張血管使血壓降低。同時它對心律失常有效,還能夠顯著降血糖。

9、杜仲:其降壓主要成份是苯丙烷衍生物,主要是通過直接舒張血管與抑制血管運(yùn)動中樞而使血壓下降。

1O、萊菔子:其包含的降壓成份有白芥子甙、厚殼桂酮與細(xì)辛醚。

單味中藥降血壓

1 漢防已:味甘辛、性寒。具降血壓、除風(fēng)濕作用,早在1931年就發(fā)現(xiàn)它能降血壓。有效成分是漢防已甲素??诜⒓∪饣蜢o脈注射都明顯降壓,而且有鎮(zhèn)痛、消炎、擴(kuò)張冠狀動脈等多方面作用?! ? 鉤藤:味甘、性微寒。具平肝熄風(fēng)、清熱、解痙的功效。由于它能刺激心血管系統(tǒng)的感受器,引起血管舒張外周阻力降低,常作為治療高血壓病的首選藥物。有人認(rèn)為,它降低收縮壓的作用比舒張?zhí)黠@,因此對早期患者較好,每天15~60克,代茶飲。   3 羅布麻葉:味甘苦、性偏涼。具有消炎降壓、強(qiáng)心利尿功效。每天3~6克,開水泡代茶飲。   4 臭梧桐:味甘苦,性偏寒,有臭氣。具有降血壓、祛風(fēng)濕作用,目前制成品有兩種:一種是血壓平片,每次2~4片,每日3次;二是八角梧桐征,每片0.5克,每日10~16克分3~4次服用。它降壓溫和,負(fù)反應(yīng)少,對年老而并發(fā)動脈硬化為相宜。  5 杜仲:味甘、性溫。具有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降血壓作用,藥用其樹皮,常配成10%~20%酮劑應(yīng)用,每次1~2毫升,每日3次。   6 蓮子心:味甘性寒,清心去熱,臨床應(yīng)用有較好降壓效果,其主要萬分是一種叫阿啡的生物堿,常用2~3克煎服。   7 地龍:味咸、性寒,具有清熱平肝、止咳通絡(luò)作用,有良好降壓作用,適用于早期高血壓伴有肢體麻木者。本藥降壓的有效成分是次黃嘌呤及地龍b1。降壓原理是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內(nèi)臟血管擴(kuò)張,使血壓下降,此外它還有明顯的抗驚厥、鎮(zhèn)靜、興奮子宮等作用,10~15克煎服。   8 野菊花:味辛基苦、性微寒、歸肝肺經(jīng)。具有疏風(fēng)清熱,解毒明目的功能,降壓機(jī)制為對抗腎上腺素和擴(kuò)張外周血管,18~30克,代茶飲或與夏枯草決明同用。   9 青木香:味辛苦、性溫。有較好的擴(kuò)張血管與鎮(zhèn)靜作用,每日30克煎服,如血壓無變化或惡心,可停用。   10 牛蒡子:味辛苦、性偏涼。具有降血壓作用,且能強(qiáng)心利尿,促進(jìn)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高血壓、動脈硬化病人取牛蒡子10~15克煮粥食用,可治療及預(yù)防中風(fēng)。   11靈芝:味甘、性平、無毒。具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衰老,保護(hù)肝臟,抗菌等功效,取靈芝6克,甘草5克,水煎服,可持續(xù)服用。   12 夏枯草:味辛苦、性偏寒,歸肝膽二經(jīng)。具有清肝火、散郁結(jié)、降血壓功效,降壓效果滿意,一般用30克,代茶飲用。   13 旱芹菜:降壓效果良好,主要通過對抗腎上腺素作用而達(dá)降壓目的,生品搗汁服用即可,用芹菜根、大棗煎劑,治療動脈硬化,對降低膽固醇有明顯效果?! ?4 葛根:是常用祛風(fēng)解表藥,用于高血壓伴有頸項(xiàng)強(qiáng)直者療效顯著。每次15~30克,水煎服。   此外含珠草、玉蘭、菖蒲、黃柏、山楂、龍膽草、蘆薈、當(dāng)歸、山梔、黃連、黃芩、地骨皮、郁李但等均有不同程度降壓作用,可供參考用藥。(健康周報(bào):茂生文)

決明子:味甘性寒,清肝明目,潤腸通便,有降血壓和降膽固醇功效,對于防治血管硬化與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

生槐花:味苦性微寒,近年臨床用于高血壓病,可降血壓及改善毛細(xì)血管脆性。

葛根:味甘辛性涼,單用降壓,效果不夠明顯,現(xiàn)在用葛根降壓片(葛根、鉤藤等)治療高血壓病,降壓效果明顯,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頭暈、肢麻、耳鳴等癥狀有良效。

鉤藤:味甘性微寒,具清熱平肝、息風(fēng)止痛等作用,為中醫(yī)治療高血壓藥方劑中的常用藥,多與夏枯草、菊花等配伍應(yīng)用。

黃苓:味苦寒,無論是煎劑、浸劑,均有較明顯的降壓作用,常與菊花、鉤藤等配伍治療神經(jīng)性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可使血壓降低,頭痛、胸悶、煩躁等癥狀明顯改善和消失。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功能消食化積,活血降壓,有人曾用山楂糖漿(每毫升相當(dāng)于原生藥0.65克)日服3次,每次20毫升,1個月為1療程,共治療高血壓患者50例,服藥1個療程后,顯效35例,好轉(zhuǎn)12例。

淫羊霍:味辛甘,性溫,其主要功效為補(bǔ)腎壯陽,祛風(fēng)濕,降血壓,單用或復(fù)方制劑,能使血壓降低,癥狀改善。

羅布麻:味淡澀性涼,有平肝降壓,清熱利水作用,用于肝陽上亢或肝熱型的高血壓癥引起的頭痛、眩暈及煩躁失眠等,可單用,亦可配伍夏枯草、鉤藤、野菊花同服。

地龍:味咸性寒,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有較明顯的降壓效果。

吳茱萸:味辛苦、性熱,功能疏肝下氣,散寒止痛,近年來有人用其研末醋調(diào)敷足的涌泉穴用于降血壓效果較明顯。

舉例而言,在目前已知的70多種具有降壓作用的中藥當(dāng)中,天麻、鉤藤、菊花、羅布麻、羚羊角可有效改善眩暈;柴胡、龍膽草、夏枯草、蓮子心可緩解急躁易怒;獨(dú)活、杜仲、桑寄生、巴戟天、懷牛膝能明顯減輕腰膝酸軟;丹參、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能改善心悸失眠;半夏、天竺黃、制南星、萊菔子可有效控制嘔吐痰涎……周教授建議,應(yīng)優(yōu)先選用這類既符合中醫(yī)隨證選藥原則,又符合中藥藥理研究結(jié)果的藥物。而對于那些經(jīng)藥理研究證實(shí)具有升壓作用的中藥,如枳實(shí)、枳殼、青皮、西紅花、麻黃、白鮮皮、蓖麻子等,則最好不用。

調(diào)節(jié)血壓的中藥

對血壓有調(diào)節(jié)作用的中藥283種,占1 070種的26.45%。其中降低血壓的216種,占283種的76.33%,平均每4種作用于血壓的中藥中有3種有降壓作用。

如解表藥中獨(dú)活、蒼耳子、辛夷、菊花、桑葉等;

清熱藥中黃連、玄參、夏枯草、半邊蓮、野菊花、黃柏等;

攻下藥中大黃、商陸、大戟、芫花等;

祛濕藥中獨(dú)活、徐長卿、茵陳、厚樸、瞿麥、扁蓄等;

溫里藥中附子、川烏、蓽茇等;

理氣藥中香附、沉香、青木香等;

理血藥中紅花、益母草、雞血藤、三七、川芎、延胡、大薊等;

化痰藥中桔梗、前胡、白果、杏仁等;

平肝藥中羚羊角、鉤藤、地龍等;

扶正藥中生地、當(dāng)歸、仙靈脾、白術(shù)、黃芪、菟絲子、杜仲等。

此外,一些不常用的中藥,如羅布麻、臭梧桐葉、薟草、夏天無、豬毛菜等,均有良好的降壓作用,應(yīng)選擇使用。

與西藥截然不同的是,中藥對血壓有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即血壓高者可降低,血壓低者可升高,共33種,占11.66%。如人參、鹿茸、白芍、五味子、紅景天、浙貝母、蒼術(shù)、干姜、吳萸、細(xì)辛、牛黃、木香、白芥子、丹參、益母草、海藻、仙鶴草、四季青等。這種適應(yīng)原作用是中藥特色。

提升血壓的中藥有34種,占12.02%。如小薊、陳皮、枳殼、麻黃、阿膠、青皮、附子、紫河車、玉竹、金銀花、番瀉葉、馬兜鈴、款冬、麝香、伸筋草等,在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時選藥當(dāng)注意。

調(diào)節(jié)血脂的中藥

降低血脂的中藥有154種,占1 070種的14.3%。升高血脂僅1種,為丹皮。能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中藥有124種,如決明子、首烏、金櫻子、澤瀉、郁金、生地、桑葉、柴胡、升麻、黃芩、黃連、萆、槐花、丹參、昆布、明黨參、靈芝、黃精、枸杞子、女貞子、大黃、麻仁、茵陳、蘇子等。另有不常用的中藥亦有良好的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如絞股藍(lán)、苦丁茶、月見草等。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中藥有84種,如西洋參、銀杏葉、冬蟲夏草、白術(shù)、甘草、骨碎補(bǔ)、夜交藤、女貞子、沙苑子、白首烏、熟地、茶樹根、麥飯石等。

抗動脈粥樣硬化,包括溶解動脈壁上斑塊的中藥有55種。如枸杞子、升麻、赤芍、忍冬藤、銀柴胡、土茯苓、蚤休、徐長卿、桑寄生、蒲黃、沒藥、毛冬青、丹參、肉蓯蓉、當(dāng)歸、金櫻子、穿心蓮、澤瀉、萆、薤白、刺蒺藜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隱患,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相應(yīng)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是預(yù)防心腦血管病的重要一環(huán)。中藥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有20種,如銀杏葉、虎杖、棗仁、云芝、蘇子、冬蟲夏草、松葉、水牛角、短毛五加、茶葉、絞股藍(lán)、苦丁茶、月見草等。

既能降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又能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藥有黃精、女貞子、明黨參、丹參、郁金、昆布、升麻、骨碎補(bǔ)、甘草、水蛭、生姜等19種。

調(diào)節(jié)血糖的中藥

作用于血糖的中藥有111種,占1 070種的10.38%,其中降血糖的83種,占111種中藥的74.78%,升血糖的18種,占16.22%。降低血糖的83種,如人參、懷地黃、知母、枸杞子、天花粉、靈芝、西洋參、白芍、黃精、女貞子、山萸肉、黃連、黃芩、夏枯草、黃柏、桔梗、杏仁、牛蒡子、木香、菖根等。雙相調(diào)節(jié)血糖的有10種,占9.0%。雙相調(diào)節(jié)血糖的10種中藥有黃芪、白術(shù)、仙靈脾、麥冬、玉竹、地骨皮、刺五加、人參葉、麻黃、土木香等。升高血糖的18種,有黨參、石斛、首烏、五味子、貝母、秦艽、紫蘇、淡竹葉、龍膽草、瓜蔞、杜仲、槐角等。

對“三高”均有作用的中藥

有25種中藥既能降血壓、血脂,又能降血糖,對臨床同時出現(xiàn)“三高”癥者可以選擇,如人參、白術(shù)、熟地、玉竹、枸杞子、仙靈脾、靈芝、桑葉、菖根、白蒺藜、黃芩、黃連、地骨皮、大黃、澤瀉、茵陳、桔梗、昆布、三七、大蒜、玉米須、魔芋、熊膽、懷牛膝、水飛薊等。

中醫(yī)治病講究辨證,在辨證處方基礎(chǔ)上,根據(jù)辨證要求選擇藥理已證實(shí)有效的藥物隨證加減,如“三高”者有氣虛者可選用人參、白術(shù),陰虛者選用熟地、玉竹、枸杞子,陽虛者選用仙靈脾,熱盛者選用黃芩、黃連,便秘者選用大黃等。即所謂辨證處方,藥理選藥。

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中藥有哪些

降血脂的中藥有幾十種,按降脂類別可分為:①降膽固醇的中藥:有山楂、月見草、人參、蒲黃、紅花、首烏、決明子、靈芝、虎杖、三七、澤瀉、姜黃、女貞子、大黃、絞股藍(lán)、丹參、黃精、茵陳、葛根等。②降三酰甘油的中藥有:澤瀉、姜黃、靈芝、月見草、人參、山楂、大黃、絞股藍(lán)、虎杖、小薊、女貞子、丹參、草決明等。

(1)絞股藍(lán)總皂甙膠囊:有良好的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有利于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每次120毫克,每日2次,口服。

(2)脂可清膠囊:含山楂、澤瀉、大黃、木香、黃芩、茵陳等,主要降血清膽固醇,也能降三酰甘油。每次2~3粒,每日3次,口服。

(3)白金降脂丸:由白礬、郁金組成,能降低血清中膽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口服,每次2克,每日3次,3周為1個療程,可連服2~3療程。

(4)心腦康: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用于治療高脂血癥,還能治療冠心病、高血壓。每次2粒,每日3次,飯后服,4周為1個療程,連服8~12周。

(5)降脂平:能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诜看?克,每日3次,1~2個月為1個療程。

(6)月見草油膠囊: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每次2~3丸,每日3次,口服,1~2個月為1個療程。

(7)大黃片:有降低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等作用。每次2~3克,每日2次,口服。

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許多中藥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草決明、澤瀉、何首烏、蒲黃、山楂、大黃、紅花、銀杏葉、虎杖、月見草、茵陳、麥芽等。   

(1)草決明 又叫決明子,為豆科一年生植物鈍葉決明或決明的成熟種子。是一種味甘苦微寒的中藥,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類物質(zhì),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降血脂效果顯著。臨床上常用草決明50克,加水適量,煎后分2次服用。連服1月,可使膽固醇逐漸降至正常水平。   

(2) 何首烏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根塊,氣味苦寒,含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zhì),能促進(jìn)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吸收,加快膽固醇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臨床常用何首烏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連用 1~3個月,有效率可達(dá)89%。何首烏有補(bǔ)肝腎、益精血,通便瀉下等功效,尤其適用于老年高血脂癥兼有肝腎陰虛、大便秘結(jié)的病人。   

(3)澤瀉 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味甘淡性寒,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能影響脂肪分解,使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減少,從而具有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常用澤瀉降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3個月為1療程。   

(4) 蒲黃 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燭蒲黃的花粉,性味甘平,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醇,從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只有生蒲黃有作用,蒲黃油及殘?jiān)鼰o此藥效。臨床上所用片劑或沖劑,每日量相當(dāng)于生蒲黃30克,1~2個月為1療程,有顯著的降膽固醇作用。   

(5)山楂 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實(shí),性味酸甘微溫,含山楂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類物質(zhì)。有擴(kuò)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臨床上常用山楂片,每次2~3片,每日3次,1個月為1療程。也可用山楂果50克,加水煎,代茶飲。   

(6)大黃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或唐古特大黃的根狀莖。味苦性寒,含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臨床治療高脂血癥病人,口服大黃粉每次0.25克,每日4次,1個月為1療程,降低膽固醇有效率84%,甘油三脂也有一定程度下降。生大黃有攻積通便,活血化瘀作用。所以,尤適用于偏實(shí)證及大便干結(jié)的高血脂病人。   

(7)紅花 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花,味辛而性溫,含有紅花甙、紅花油,紅花黃色素、亞油酸等,其有擴(kuò)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以及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臨床上常用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連續(xù)4~5個月,降膽固醇有效率為72%。   

(8)銀杏葉 為銀杏科落葉喬木植物銀杏樹的干燥葉,含莽草酸、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雙黃酮、甾醇等成分。實(shí)驗(yàn)研究和臨床證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kuò)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及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作用。單用或配川芎、紅花。如銀川紅片,用量每日5~10克。

下面給大家推薦七種降血脂效果比較好的中藥,供大家在中醫(yī)指導(dǎo)下選用:

1、黃芩: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黃酮類化合物。已分離出30多種有效成分,其中黃芩甙元、漢黃甙元、黃芩甙等具有降血脂作用,如用黃芩12克,加水煎成100毫升,早晚飯前各服50毫升,連服1-2個月,可使高血脂明顯降低甚至恢復(fù)正常。

2、金銀花:主要成分為氯原酸類化合物,如氯原酸和異氯原酸。本品能減少腸內(nèi)膽固醇吸收,使血漿中膽固醇含量下降。金銀花9克用開水沖泡當(dāng)茶飲,對高脂血癥有良好效果。

3、大黃:大黃的主要成分有蒽醌衍生物及二蒽酮衍生物。取大黃適量用開水沖泡當(dāng)茶飲,也可口服大黃粉或大黃浸膏片,具有良好的降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4、澤瀉:本品主要成分含有揮發(fā)油、生物堿、生物甙、天門冬酰胺、植物甾醇、樹脂、脂肪酸、澤瀉醇A、B及醋酸酯等??诜蔀a片或澤瀉浸膏片,每日3-4次,每次3-4片,連服1-2個月或更長,可使高血脂降低或恢復(fù)正常值。

5、茵陳:本品全草含揮發(fā)油約0.23%,油中主要成分為β-蒎烯、茵陳烯、茵陳酮等,這些成分不僅能降低高血脂,還可緩解心絞痛和改善心電圖。茵陳適量,開水浸泡當(dāng)茶飲。

6、山楂:主要成分為有機(jī)酸及黃酮類化合物。有機(jī)酸有山楂酸、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等。山楂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作用。食山楂片、山楂蜜丸、復(fù)方山楂沖劑及各種山楂制劑均能使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明顯降低。

7、紅花:紅花的主要成分有紅花甙、紅花醌甙、新紅花甙及紅花黃素等。取紅花適量當(dāng)茶飲,連飲一個月或更長,可明顯降低總膽固醇、三硝酸甘油酯及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

中藥中降血脂藥物   中藥 降血脂 藥物   1. 決明子:性味甘苦微寒。   功 效:清肝明目,潤腸通便。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   樣硬化斑塊形成及通便作用。   2. 何首烏:性味甘苦微溫。   功 效:潤腸通便,解毒消癰。主治精血

中藥 降血脂 藥物

1. 決明子:性味甘苦微寒。

功 效:清肝明目,潤腸通便。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

樣硬化斑塊形成及通便作用。

2. 何首烏:性味甘苦微溫。

功 效:潤腸通便,解毒消癰。主治精血虧虛,頭暈眼花,腰酸腿

軟,頭發(fā)發(fā)白。能促進(jìn)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吸收,加快

膽固醇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尤其適用于老年高血脂癥兼大便秘結(jié)病人。

3. 澤 瀉:性味甘淡性寒。

功 效:利小便、清濕熱。具有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脂

肪肝作用。 本文來自藥材網(wǎng)

4. 蒲 黃:性味甘平。

功 效:長于收斂止血活血行瘀之功,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

醇,從而起到降低血脂作用。

5. 山 楂:性味酸甘微溫。

功 效:具有消食化滯、行氣散瘀的作用。有擴(kuò)張血管,降低血壓 內(nèi)容來自藥材網(wǎng)

,降低膽固醇,增加胃液消化脢等作用。

6. 大 黃:性味苦寒。

功 效:大黃清熱解毒、促進(jìn)腸道蠕動、通便等功效。具有降低血

壓和膽固醇等作用。生大黃有攻積通便,活血化瘀作用。

所以,尤適用于偏實(shí)證及大便乾硬的高血脂病人。

7. 紅 花:味辛而性溫。

功 效:血滯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作痛、關(guān)節(jié)酸痛等。其有擴(kuò)張冠狀動

脈,降低血壓以及降低膽固醇作用。

8. 銀杏葉:性味甘苦澀平。

功 效:治療胸悶、心痛,改善心腦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清膽固醇、

改善高血壓、高脂血癥及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作用。

9. 菊 花:味甘苦性微寒。

功 效:能疏風(fēng)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有降低血脂功效和較平緩的

降血壓作用。喝茶時在茶中參雜一點(diǎn)菊花,對心血管有很

好保健作用。

10.荷 葉:性味苦平。

功 效:氣味清芳,新鮮者善清夏季之暑邪,清熱瀉火,能降低血

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其生物鹼對高血脂癥的肥胖病人很

有幫助。    -

隨著肥胖人群的增多,降血脂也成為人們關(guān)心的話題,中藥降血脂本認(rèn)為是比較有成效的方法,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降血脂的中藥有哪些?

降血脂的中藥一:山楂,被稱為降脂第一藥。新鮮的山楂果實(shí)和葉片中含有多種黃酮甙、二聚黃烷、多聚黃烷等,具有顯著的降脂、強(qiáng)心、降壓、減肥作用。

降血脂的中藥二:何首烏,含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zhì),能促進(jìn)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吸收,加快膽固醇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臨床常用何首烏片口服,有效率可達(dá)89%。

降血脂的中藥三:澤瀉,澤瀉的醇提取物可干擾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臨床上可選擇澤瀉降脂片。

降血脂的中藥四:蒲黃,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醇,從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只有生蒲黃有作用,臨床上使用的蒲黃片效果不如生的。

降血脂的中藥五:黃芩,主要有效成分是黃酮類化合物。其中黃芩甙元、漢黃甙元、黃芩甙等具有降血脂作用。

降血脂的中藥六:紅花,紅花的主要成分有紅花甙、紅花醌甙、新紅花甙及紅花黃素等。取紅花適量當(dāng)茶飲,連飲一個月或更長,可明顯降低總膽固醇、三硝酸甘油酯及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

降血脂的中藥七:金銀花,主要成分為氯原酸類化合物,如氯原酸和異氯原酸。本品能減少腸內(nèi)膽固醇吸收,使血漿中膽固醇含量下降。金銀花9克用開水沖泡當(dāng)茶飲,對高脂血癥有良好效果。

以上幫大家了解了常見的降血脂的中藥,當(dāng)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許多的中藥都有這樣的作用,只是這些是日常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多的,效果比較明顯的。

可以降血脂的中藥

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許多中藥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草決明、澤瀉、何首烏、蒲黃、山楂、大黃、紅花、銀杏葉、虎杖、月見草、茵陳、麥芽等。

(1)草決明 又叫決明子,為豆科一年生植物鈍葉決明或決明的成熟種子。是一種味甘苦微寒的中藥,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類物質(zhì),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降血脂效果顯著。臨床上常用草決明50克,加水適量,煎后分2次服用。連服1月,可使膽固醇逐漸降至正常水平。

(2) 何首烏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根塊,氣味苦寒,含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zhì),能促進(jìn)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吸收,加快膽固醇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臨床常用何首烏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連用1~3個月,有效率可達(dá)89%。何首烏有補(bǔ)肝腎、益精血,通便瀉下等功效,尤其適用于老年高血脂癥兼有肝腎陰虛、大便秘結(jié)的病人。

(3)澤瀉 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味甘淡性寒,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能影響脂肪分解,使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減少,從而具有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常用澤瀉降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3個月為1療程。

(4) 蒲黃 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燭蒲黃的花粉,性味甘平,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醇,從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只有生蒲黃有作用,蒲黃油及殘?jiān)鼰o此藥效。臨床上所用片劑或沖劑,每日量相當(dāng)于生蒲黃30克,1~2個月為1療程,有顯著的降膽固醇作用。

(5)山楂 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實(shí),性味酸甘微溫,含山楂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類物質(zhì)。有擴(kuò)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臨床上常用山楂片,每次2~3片,每日3次,1個月為1療程。也可用山楂果50克,加水煎,代茶飲。

(6)大黃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或唐古特大黃的根狀莖。味苦性寒,含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臨床治療高脂血癥病人,口服大黃粉每次0.25克,每日4次,1個月為1療程,降低膽固醇有效率84%,甘油三脂也有一定程度下降。生大黃有攻積通便,活血化瘀作用。所以,尤適用于偏實(shí)證及大便干結(jié)的高血脂病人。

(7)紅花 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花,味辛而性溫,含有紅花甙、紅花油,紅花黃色素、亞油酸等,其有擴(kuò)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以及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臨床上常用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連續(xù)4~5個月,降膽固醇有效率為72%。

(8)銀杏葉 為銀杏科落葉喬木植物銀杏樹的干燥葉,含莽草酸、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雙黃酮、甾醇等成分。實(shí)驗(yàn)研究和臨床證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kuò)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及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作用。單用或配川芎、紅花。如銀川紅片,用量每日5~10克。

常用于降血脂的中草藥有哪些?

懸賞:- 0 -醫(yī)療養(yǎng)生 - 標(biāo)簽: 治療 動物 大黃 植物 運(yùn)動

(1)單方。近年來臨床上用于降血脂的單味中草藥有:

澤瀉:國內(nèi)和日本對高血脂癥的臨床和實(shí)驗(yàn)研究,均提出本藥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據(jù)上海、杭州等地治療高膽固醇血癥135例,高甘油三酯血癥127例,其有效率分別為88%、72%,實(shí)驗(yàn)研究表明,澤瀉可明顯抑制兔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及其血膽固醇的含量,可抑制小鼠腸對膽固醇吸收及體內(nèi)膽固醇合成,有助于膽固醇的運(yùn)轉(zhuǎn)和排泄。具有干擾膽固醇的吸收、分解和排泄作用。

山楂:國外應(yīng)用山楂屬植物制成各種制劑,用于治療高脂血癥及冠心病已多年。國內(nèi)證明山楂的醇制劑、浸膏總皂甙,對實(shí)驗(yàn)家兔之動脈粥樣硬化有降壓降脂作用,可減輕脂類的沉積。

靈芝:實(shí)驗(yàn)研究表明靈芝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并能減輕實(shí)驗(yàn)性家兔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程度及延緩其形成。國內(nèi)福建、北京、江西、南京均報(bào)導(dǎo)靈芝片劑及靈芝糖漿有降低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

首烏:上海、新疆等地以首烏治療高膽固醇血癥208例,有效率為86.7%、61.8%,本品主要抑制腸道吸收膽固醇,并促進(jìn)血漿中膽固醇的運(yùn)輸和清除。此外,首烏還能促進(jìn)纖維蛋白原的裂解,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

決明子:據(jù)報(bào)道有用決明子煎劑、糖漿片劑治療高膽固醇血癥100例,總有效率為98% ,實(shí)驗(yàn)證明決明子具有抑制血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其降脂作用可能與決明子所含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等有促進(jìn)腸管運(yùn)動、抑制膽固醇吸收有關(guān)。

茵陳:天津等地以茵陳代茶飲或片劑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共104例,發(fā)現(xiàn)本品有明顯的降低血膽固醇作用。茵陳中所含的香豆素類有降脂活性,可降低動物血清膽固醇,使主動脈硬化減輕。

虎杖:虎杖所含大黃素成分,可減少外源性膽固醇過多進(jìn)入體內(nèi)。動物實(shí)驗(yàn)表明虎杖有明顯的降脂作用。臨床報(bào)道有用虎杖治療高血脂癥124例,其降膽固醇有效率為47.1%~100%,其降甘油三酯有效率為27.2%~83.3%。

蒲黃:動物實(shí)驗(yàn)證明蒲黃可明顯減少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促進(jìn)其在糞便中排出,并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降低血清固醇的作用。

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大蒜精油能阻止動脈脂質(zhì)增生及膽固醇誘發(fā)的β脂蛋白增加和α-脂蛋白下降,還能明顯降低主動脈膽固醇含量和主動脈粥樣硬化。

綠豆和豆類膳食:國外已有豆類降低血膽固醇的報(bào)導(dǎo),以綠豆作用最大。臨床及動物實(shí)驗(yàn)都表明綠豆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豆類膳食所以能夠降血脂,可能因其所含植物膽固醇的競爭性抑制外源性膽固醇的吸收,增加其排泄有關(guān)。

姜黃:姜黃能促進(jìn)膽汁分泌,其提取物可明顯降低實(shí)驗(yàn)性高血脂動物的血膽固醇含量。姜黃醇提取物、揮發(fā)油和姜黃素都有降低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的作用,以降甘油三酯最顯著,并能使主動脈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

(2)復(fù)方。用于降血脂的復(fù)方有:(a)山楂、槐角、草決明。(b)葛根、桑寄生、決明子、山楂。(c)黃精、玄參、澤瀉、夜交藤、山楂。(d)首烏、澤瀉、決明子、虎杖、山楂。(e)茶樹根、虎杖、丹參、玉玉

可降血脂中藥: 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許多中藥都具有降低血脂作用如草決明、澤瀉、何首烏、蒲黃、山楂、大黃、紅花、銀杏葉、虎杖、月見草、茵陳、麥芽等

(1)草決明 又叫決明為豆科年生植物鈍葉決明或決明成熟種是種味甘苦微寒中藥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類物質(zhì)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作用降血脂效果顯著臨床上常用草決明50克加水適量煎后分2次服用連服1月可使膽固醇逐漸降至正常水平

(2)何首烏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根塊氣味苦寒含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zhì)能促進(jìn)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吸收加快膽固醇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臨床常用何首烏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連用1~3月有效率可達(dá)89%何首烏有補(bǔ)肝腎、益精血通便瀉下等功效尤其適用老年高血脂癥兼有肝腎陰虛、大便秘結(jié)病

(3)澤瀉 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塊莖味甘淡寒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能影響脂肪分解使合成膽固醇原料減少從而具有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功效常用澤瀉降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3月為1療程

(4)蒲黃 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燭蒲黃花粉味甘平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膽固醇從而起到降低血脂作用但只有生蒲黃有作用蒲黃油及殘?jiān)鼰o此藥效臨床上所用片劑或沖劑每日量相當(dāng)生蒲黃30克1~2月為1療程有顯著降膽固醇作用

(5)山楂 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果實(shí)味酸甘微溫含山楂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類物質(zhì)有擴(kuò)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臨床上常用山楂片每次2~3片每日3次1月為1療程也可用山楂果50克加水煎代茶飲

(6)大黃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或唐古特大黃根狀莖味苦寒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臨床治療高脂血癥病口服大黃粉每次0.25克每日4次1月為1療程降低膽固醇有效率84%甘油三脂也有定程度下降生大黃有攻積通便活血化瘀作用所以尤適用偏實(shí)證及大便干結(jié)高血脂病

(7)紅花 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花味辛而溫含有紅花甙、紅花油紅花黃色素、亞油酸等其有擴(kuò)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以及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作用臨床上常用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連續(xù)4~5月降膽固醇有效率為72%

(8)銀杏葉 為銀杏科落葉喬木植物銀杏樹干燥葉含莽草酸、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雙黃酮、甾醇等成分實(shí)驗(yàn)研究和臨床證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kuò)張冠狀動脈作用對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及冠心病心絞痛有定作用單用或配川芎、紅花如銀川紅片用量每日5~10克

降血脂中藥知多少

山楂本品為降脂第一藥。新鮮的山楂果實(shí)和葉片中含有多種黃酮甙、二聚黃烷、多聚黃烷等,具有顯著的降脂、強(qiáng)心、降壓、減肥作用。

何首烏何首烏不但能益腎養(yǎng)血、烏發(fā)生須,而且可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

茵陳蒿為清濕熱、退黃疸之要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其消脂降壓作用明顯。每日取30~60克,水煎代茶飲服,可降膽固醇。

澤瀉澤瀉的醇提取物可干擾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荷葉每取干品30~50克(鮮品加倍),煎水代茶飲,或與其他藥物配伍成方。降脂減肥,療效肯定。

虎杖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可單用,也可與其他藥物配伍入湯劑。

三七有活血化淤止痛作用,主要用于降低膽固醇,可防治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等。

蒲黃主要降低膽固醇。

姜黃對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降低作用,本品破血行氣,故身體虛弱及經(jīng)期、孕期、產(chǎn)后不宜服用。

茺蔚子本品為中藥益母草的干燥種子。既降膽固醇,也降甘油三酯。

決明子除煎服外,也有片劑和糖漿制劑。降膽固醇效果較好,降甘油三酯次之。

絞股藍(lán)從其莖葉提取分離得到的總皂甙,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纖維蛋白原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F(xiàn)有糖漿口服液和膠囊兩種劑型。

黃精為補(bǔ)氣健脾之良藥?,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黃精有防止膽固醇在組織中沉積,防治動脈硬化和脂肪肝的作用。

杜仲為滋養(yǎng)肝腎要藥?,F(xiàn)代研究表明,本品可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產(chǎn)生降脂降壓作用。

金櫻子為補(bǔ)腎固精藥。動物試驗(yàn)表明其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的沉積,軟化血管。

徐長卿為清熱解毒藥。動物試驗(yàn)證明它可防止動脈硬化,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用于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肥胖易合并高脂血癥,增加高血壓病、冠心病的發(fā)生,加速衰老和死亡。故肥胖伴有高脂血癥患者必須盡快使之降到理想水平。中醫(yī)中藥對高脂血癥的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分述于下。

(一)常用降血脂的單味中藥 山楂、何首烏、澤瀉、決明子、大黃、靈芝、虎杖、參三七、蒲黃、紅花、丹參、水飛薊、女貞子、月莧草、茺蔚子、廣地龍、人工蟲草、茶樹根、荷葉、玉竹、桑寄生、麥芽、葛根、郁金、茵陳。

(二)常用降血脂復(fù)方

1.復(fù)方山楂片 山楂30克,葛根15克,明礬1.2克,為一日量,制成片劑,分3次服。

2.山楂毛冬青煎劑 山楂30克,毛冬青60克,每日一劑,分2次服。

3.降脂合劑 荷葉24克,首烏12克,山楂24克,草決明24克,桑寄生15克,郁金10克,為一日量。制成浸膏,每日2次。

4.脈安沖劑 生山楂,麥芽各15克,制成沖劑,一日2次,每次1包(20克)。

5.玉楂沖劑 玉竹、山楂各等量,制成沖劑,一日2次,每次1包(20克)。

6.降脂湯 何首烏15克、枸杞子10克,草決明30克,每日一劑,分2次服。

7.復(fù)方葛根片 葛根15克,首烏30克,生山楂45克,珍珠粉0.6克,為一日量,制成片劑,一日3次,每次5片。

8.復(fù)方三七湯 三七3克,山楂24克,澤瀉18克,草決明15克,虎杖15克,每日一劑,分2次服。

9.白金丸 由白礬、郁金組成,加工成丸,一日3次,每次6克。

10.三參酒 人參、丹參、五加參用酒浸制而成,含乙醇量35%。一日2次,每次20毫升。

11.降脂合劑 首烏、丹參、茵陳、桑寄生、山楂、草決明各30克,每日一劑,分2次服。

看上去貌不驚人的決明子,功用卻不可小覷。決明子是豆科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具有清肝明目、平肝降壓、潤腸通便的功效。不過,由于決明子還具有降血壓、瀉下的作用,因此經(jīng)常拉肚子、血壓低或氣虛嚴(yán)重的人應(yīng)慎用。

除藥用外,決明子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也十分普遍,最常用的方法的就是煎水或泡茶飲用。

將決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氣溢出時起鍋,每次取15克放入沸水,浸泡3—5分鐘后飲服;或用15—20克決明子泡水代茶飲用,也可同時加入一點(diǎn)綠茶,隨飲隨續(xù)水,直到味淡為止。此外,杞菊決明茶也很不錯,可用決明子20克、枸杞子10克、菊花3克,用沸水泡茶,可長年飲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