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shù)學實踐研修成果 黃心春 結合遠程學習內(nèi)容中的新課程理念,設計一份教案,教案由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1.教學內(nèi)容;2.教材簡析;3.設計理念;4.教學目標;5.教學重難點;6.教學準備;7.教學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寫清設計意圖)。 在下面兩個課題中任選一個,三上《認識萬以內(nèi)的數(shù)》 六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1、教學內(nèi)容:六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為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打下基礎。依據(jù)以上的認識,我把本課的重點定位在,讓學生正確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上。 3、設計理念: 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我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力求使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實物、模型,操作學具,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想象、歸納、概括等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建立立體圖形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地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特殊長方體的特征。 6、教學準備: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框架、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土豆。 學具:橡皮泥 小棒 長方形、正方形硬紙板 透明膠條 長方體、正方體 實物 7、教學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寫清設計思路) (一)創(chuàng)設想象,導入新知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紙,它是什么形狀的?如果我把100張這樣的白紙整齊的摞起來,那將會是什么形狀呢?(板書:長方體) 長方體是一個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 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長方體。(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設計思路:我通過一張紙變成一摞紙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知從面到體的轉變,并自然地導入課題。) (二)自主實踐,探究新知 1、觀察中知道名稱 (1)同學們都準備了長方體物品,老師沒有帶來長方體物品,帶來一個土豆,我要把它變成一個長方體。 (2)切一刀 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出現(xiàn)一個面,平平的。)(板書:面) (3)(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 你發(fā)現(xiàn)增加了什么?(一個平面,兩面相交于一條線段,這條線段 叫做長方體的棱)(板書:棱) (4)(將某一平面朝下,垂直兩平面再切一刀)出現(xiàn)了幾條棱?(三條棱)這三條棱相交于一點,這個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板書:頂點) 摸摸頂點,有什么感覺? (5)繼續(xù)切下去,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體。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要讓學生在觀察中認識長方體面、棱、頂點等各部分名稱,體會感受面、棱、頂點的產(chǎn)生過程。從中發(fā)現(xiàn)長方體中面、棱、頂點的相互關系。) 2、游戲中掌握特征---突出重點環(huán)節(jié) (1)老師出示“魔袋”,你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體物體嗎? 舉一舉:將你摸的長方體的物體高高的舉起。 說一說:把你的感覺或是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大家說一說。 預設:感覺六個面都是長方形,對邊都相等 摸得時候有八個角 直上直下一邊兒粗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依托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物到圖形的認識的第一次抽象過程,在觀察中感知虛線含義,在對比中認識長方體,初步感知長正方體特征。 (2)觀察你準備的長方體物品。思考討論:長方體的棱、頂點、面各有什么特征? 小組合作填寫學習記錄單。 面 頂點 棱 個數(shù) 形狀 大小關系 個數(shù) 條數(shù) 長度關系 (3)全班交流 面: 預設:①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是長方形,有3組相對的面,相對的面形狀相同、大小相等。 ②長方體有6個面。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余的面是長方形的,相對的正方形面形狀相同、大小相等,其余的長方形面形狀相同、大小相等。 師:這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形狀相同,大小相等。其余的面是4個形狀相同、面積相等的長方形。 (學生拿自己的長方體展示給同學,邊說邊數(shù),指導學生按相對面有序的數(shù))(師課件演示面的特征) 棱 預設:①長方體有12條棱,有3組相對的棱,每組棱的長度相等 ②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棱的長度相等 ③長方體有12條棱,有8條棱長度相等(學生拿著自己的長方體物品展示給全班同學) 師:這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有8條棱的長度相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學生拿自己的長方體展示給同學,邊說邊數(shù)) 師:你是怎么數(shù)的?這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 預設:①特殊的長方體有的學生按長度可能分為兩組。 ②一般長方體相對的4條棱為一組,分為3組。 每組棱的長度都相等。(課件演示棱的特征) ③ 按從一個頂點引出的三條棱為一組。引導學生觀察這樣數(shù)有重復的,上面的數(shù)法更合理。 -----引出長、寬、高的概念。(課件出示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把水平方向的棱叫做“長”,把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把傾斜向90°的棱叫做“寬”。 ④如果學生沒有按一個頂點引出的三條棱分組。師說明: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利用學生手中的長方體物品,換一個方向擺放,指出他的長、寬、高。 頂點:有8個頂點。 師:從長方體一個頂點出發(fā)有3條棱,長方體有8個頂點,每個面有4條棱,長方體有6個面,“四六二十四”,可實際上一個長方體只有12條棱。誰能解釋一下,這是為什么? (設計意圖: 這里我通過觀察、討論、記錄等不同方式,讓學生更系統(tǒng)深刻地體會長方體特征。突出了重點。) 3、操作中深化特征----突破難點環(huán)節(jié) (1)從老師準備的長方形硬紙片、小棒中先選擇一類材料制作一個長方體和一個長方體框架,有時間再選擇其它材料制作。 邊做邊思考: ①你們選哪些材料,為什么這么選? ②你們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么做? ●活動一:制作長方體的框架。 材料:橡皮泥、小棒 每個小組配發(fā)小棒如下: 4根6cm、12根10cm、8根15cm、2根7cm 預設: 各領4根,拼成一個長方體。 其中一種領取8根,拼成一個特殊的長方體。 領取12根相同的,拼成正方體。 領取的材料拼不出長方體,可以再來換。 領取的材料多了或少了。 ●活動二:制作長方體 材料:長方體、正方形硬紙片、透明膠條 每個小組配發(fā)長方形、正方形硬紙板如下: 預設:一般長方體 特殊長方體 正方體 請你說一說正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是什么? 師:長、寬、高都相等,我們把它都叫做棱,正方體也叫立方體。(板書:正方體) (2)全班交流: 你是怎么做的? 哪種材料一定不能選? 有些不能選的,再給你幾張長方形紙或幾根小棒就能拼成長方體了? (設計意圖: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為學生提供了寬闊的活動舞臺,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的創(chuàng)新意識。意圖有三:1、檢驗自己對長方體的特征是否清楚,對長方體特征的一個再認識。2、重點放在研究特殊的長方體上。特殊的長方體在學生認識上是一個難點,學生在操作中對特殊的長方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3、我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材料,巧妙地引出了正方體。 4、對比中溝通聯(lián)系 (1)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形狀 相同點 不同點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2) 長方體、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預設: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長方體 正方體 關系圖: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進一步把握長正方體的特征,溝通聯(lián)系,加深理解。) (三)鞏固反饋,內(nèi)化新知 1、量一量: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正方體實物,指出它的長、寬、高或棱長,并量一量。 2、說一說:最少給你幾條不同的棱可以確定一個長方體的大??? 最少給你幾個不同的面可以確定一個長方體的大?。?/FONT> 正方體呢? 3、想一想:向長方體容器里倒水,容器中的水能形成什么形體? 長6厘米、高15厘米、寬6厘米 容器甲 容器乙 可能出現(xiàn)正方體 兩次出現(xiàn)相對的水面是正方形 第一次:水面上升到5厘米時; 第二次:水面上升到6厘米時。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量一量、說一說、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以上這些有層次的練習,鞏固了特征,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四)總結全課,儲存新知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立體圖形 面 棱 頂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