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高中在寸土寸金的西城二環(huán)內(nèi),課業(yè)之余我時常和三五好友翹了晚自習去南鑼吃頓小吃,在后海吃盤爆肚,再提溜著一碗熱騰騰的鹵煮,穿街走巷溜著胡同回學校。不久前和好友約去騎雙人自行車,順便去我們鐘愛的小院里來幾串兒饞了好久的烤翅。我們轉(zhuǎn)悠了一圈一圈,東西南北到處拐,那時候天色昏黃,我們在車后座,看一排排綠帳子圍著,綠帳子前坐著老人和孩子,幾陣風沙和我擦肩而過,我就和幾段歷史擦肩而過。 此處我說的歷史,也就是今年夏天我們想尋找的歷史,不是皇城的琉璃瓦堆疊起來的,也不是游人過客讀到看到的,更不是政客商人眼中盼望的,而是從百姓,北京的老百姓朱紅的門縫里,碗兒茶騰起來的熱氣兒里和嘰嘰喳喳鳥聲里溢出來的,在這些歷史的故事中街坊們笑呵呵地噓寒問暖,寫著忠厚傳家久的院門一關(guān),誰也看不透里面的悲歡離合。這是城市中,大于一切的,城市的靈魂。 王軍先生在他的《城記》中說北京城的記憶是無法觸摸的,因為太酸楚。 而又有人說王軍先生這作品是在出版前臨時更名的,先生早前為它取名《城祭》。 古城被人們紀念,甚至祭奠,是它太多處的土地如今已經(jīng)養(yǎng)不了故鄉(xiāng)人了。一方土地當被蓋上效益的帽子,土地就價值無疑被大大貶低,那些騎著吊車桿子鏟走墻瓦的叫它“地皮”,那些奔走千里急著建設(shè)的叫它“新貌”,那些在殘敗的院墻外流著淚的叫它“記憶”,那些堆砌起來又碎成一地的記憶的總和,人們叫它“鄉(xiāng)愁”。 “我就站在這兒,我就站在這個地方,不差絲毫,但是你猜怎么著,我無比,無比地懷念這里?!?/span> 如果說帝王將相的皇城官邸是北京城睥睨天下的表情,那么老百姓的胡同就是北京城忍辱負重的低低的姿態(tài)。在這些姿態(tài)里,寬厚的北京人是自如的,放松的,于是胡同里的生活平淡中飽含著深深的幸福。這里的藝術(shù)家們也是有著平和心態(tài)的一群人,他們被這些司空見慣的東西感動,為北京人的表情動容落筆,為胡同的青磚灰瓦作畫,畫家說“我清楚外界對我的畫的過譽,我清楚那是胡同的好,被我的畫打動也就是被胡同打動,畫的藝術(shù)性再高,也不及歷史的永恒。”藝術(shù)家們善于描畫,他們在心里描畫出未來的都城,這個都城少不了胡同,少不了四合院,少不了城門樓子,少不了來去的百姓們。磚墻灰瓦大紅門,這是他們認為的最美麗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新中國成立后提出的建都方案。他們這個美麗的方案是這樣的:'首都將遠離北京四九城建于之外,而四九城內(nèi)因為有太多歷史文化建筑而被圍墻保護起來,加以古典園林的輔助設(shè)計,建設(shè)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都園林公園。公園內(nèi)不允許行車、沒有其他現(xiàn)代建筑,并且要及時逐步對一些已殘缺的文物進行修補?!揖拖?,如若這個大膽美麗的暢想被當年還不那么缺地的政府所采用,今天的北京該是怎樣個明媚恬靜,可行性可能欠妥,但北京一定不會成為那個正在逐漸成為的,被抽走飽經(jīng)風霜的根骨,蝕去古老安詳?shù)陌l(fā)膚,填入機械化骨干的,尷尬的首都。
“我曾生于海棠斑駁濾過的陽光下,終究不愿老在城市灰黑的陰影里?!?/span>
當然在北京這些沉默的陰影里不乏鮮活的操碎了心正在保護著好地方的人們,比如投身東四周邊建筑文化遺產(chǎn)保護數(shù)十年的志愿者們,比如開辦令人自豪的史家胡同博物館的樸素老百姓們,比如用古樸又新潮的風格保護著大柵欄街區(qū)的藝術(shù)家們。但大多數(shù)永遠在行走,或慢慢或匆匆,事不關(guān)己,無所謂。 行走的大多數(shù)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煙火散去后,指的不是別人,就是我們這代人。那時我們大致都邁過了成年的門檻兒,卻更愿意稱自己是孩子。我一直覺得如今牽制我們這代人太多的不是外界的誘惑,而是自身情感上的慵懶,我們永遠有足夠的借口把自己放倒放低放輕,懶得去熱愛國家,熱愛土地,熱愛人民,熱愛那些深藏在華麗軀殼里厚重明澈的靈魂,然而我如今身體里流淌的這年輕的血液,從何處起又將歸為何處?我中國之謂為大國,北京之謂為大城,難道要老一代來填補它的靈魂?
于是基于這來之不易的實踐機會,并且深切懂得了它的來之不易之后,我們九個大姑娘和一個大小伙,心情有些沉重,但腳步十分輕快,在這個曾經(jīng)無限輝煌自如的黃金城中,在這片歷史的陽光一直眷戀的土地上,啟程去行走,去觀察,去拍攝,去記錄,去記老一代們的記憶,聽他們聽不夠的故事,走他們走不完的長街,看他們看不清的景色,感受他們感受了一輩子的北京城。再試著去撫平他們褶皺里撫不平的嘆息。 我們不是專業(yè)規(guī)劃師,更不做行人旅客,不哀悼逝去的磚瓦,也不為了欣賞風景。
只是希望這鄉(xiāng)愁里的北京被記錄下來, 更希望這鄉(xiāng)愁里的北京不只被記錄下來。 2014年7月27日 鄉(xiāng)愁里的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