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就成功 在時間和精力的效率上,七三不等于二十一 任何事不重復(fù)做兩次 半途而廢,被廢的不僅有以前的努力,更有快到手的勝利 宋朝的米芾是我國非常著名書法家,他自小就喜歡書法,但練習(xí)了幾年,卻一直沒有進步。有一天,從外地來了一個秀才,米芾聽人說這個秀才字寫得很好,于是前去向他求教。秀才答應(yīng)收米芾做學(xué)生后,拿出一本字帖說:“你回去后照這本字帖練習(xí),寫好之后再拿給我看。”米芾回去后照著秀才的話做,很快就將字寫好了。他去見秀才,恭敬地請他指教。秀才看了一下,就搖著頭說:“你的字還有待提高。而你要想提高得快,就必須用我的紙?!泵总缆犃瞬幻骱我?,但還是爽快地答應(yīng)道:“沒問題,只要能夠進步?!毙悴庞终f:“可是我的紙很貴,要五兩銀子一張?!泵总酪宦牬蟪砸惑@,哪來的這天價的紙!但為了練好書法,他還是硬著頭皮答應(yīng)了。 米芾回到家里,把情況告訴母親。母親二話沒說,把所有的首飾都拿去變賣了?;貋砗蟀彦X交給米芾,讓他拿去買紙。米芾開始用老師的紙練習(xí)了??粗舜蟀雁y子買來的紙,他總是不敢貿(mào)然下筆。每次下筆前,他總要望著字帖琢磨筆勢半天,又用手蘸了水在桌面上來回的寫上幾遍,直到把字形字意全部了然于胸后才在紙上落筆。就這樣,米芾用秀才的紙練習(xí)了一段時間,書法技術(shù)便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字寫出來比字帖上的字還要好,還有力量,米芾就是通過這樣的訓(xùn)練,才取得了日后的成就。 而這一切卻是米芾的母親與秀才商量好的一個計策。秀才早已把米芾拿來買紙的錢還給了他的母親,他們只是想用這種方法促使米芾練字時更加用心,下筆之前認真思考,仔細揣摩,下筆之后一次就成功。 記得中學(xué)學(xué)指數(shù)的時候,數(shù)學(xué)老師提了一個問題: 同學(xué)們紛紛發(fā)言。
“不是,差太多了,這個厚度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崩蠋煾嬖V我們。 “ 這么一個想象不到的高度。”我們都很驚訝。 這個對比讓不少同學(xué)感到意外。
這時老師變戲法般的拿出一幅漫畫,上面畫的是:一個人扛著鐵鍬,到處打井找水,在他的背后,是已經(jīng)打過的幾口井,可是都還沒等到找到水就放棄了,第一口井離水只差薄薄的一層土?!叭绻诘谝豢诰恢蓖谙氯ィ芸炀涂梢哉业剿?,遺憾的是他放棄了。”老師指著漫畫說。
“我們平常做事往往也是這樣,一件事情,做著做著,累了,沒有看到成果,于是就放棄了。半途而廢,被廢的不僅有以前的努力,更有快到手的勝利。正如燒一壺水,如果斷斷續(xù)續(xù),燒燒停停,一萬斤柴也不能將水燒開;如果一鼓作氣的燒下去,一斤柴也用不了。參加過長跑的人都有這樣的‘高峰體驗’,當(dāng)你跑到一定的路程時,會有一種跑不下去的感覺,人相當(dāng)?shù)碾y受,但只要你稍微堅持一小會兒,這種感覺就會消失,迎來的是順利到達終點。
所以學(xué)習(xí)疲勞或吃力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勞累過度,而是因為沒有計劃、沒有系統(tǒng)。只知道死力去做,做事總是打圈圈,做過的事又做一次,而不知道自己每時每刻應(yīng)該做什么。記住非烈德爾菲亞著名大商人瓦烈梅克的話:“任何事不重復(fù)做兩次!”
做事情,要么不做,做了,就堅持到底,一次成功。 |
|
|
來自: 主觀現(xiàn)實 > 《守一:3億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