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飛時,性成熟的處女王釋放性外激素吸引雄蜂追逐。處女王對雄蜂的引誘力與其日齡有關。6 d的處女王在空中飛行開始對雄蜂產生引誘力,8~12 d的處女王對雄蜂的引誘力最強,以后隨著處女王日齡的增大.對雄蜂的引誘力逐漸減弱。 4 B3 o" ^# x1 @3 ^1 Q' O 蜂王婚飛多發(fā)生在13-17時,而14~16時最常見。交尾活動幾乎都發(fā)生在氣溫高于20℃、無風或微風(風速20 km/h以下)的時候。氣候條件越好、空中飛翔的雄蜂越多,則越有利于處女王交配。) y7 J3 M/ X) w, S) L) s, S 處女王常在第一次婚飛時進行交配。處女王在一次的婚飛中可連續(xù)與10只以上的雄蜂交配。如果婚飛時蜂王受精不足,還可在當天或數(shù)天內連續(xù)進行重復婚飛。中蜂處女王婚飛次數(shù)多為1~4次,可多達6次。蜂王兩次婚飛的間隔時間,最短不到10 min。如果在天氣惡劣或缺少雄蜂時,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婚飛間隔的時間可能長達24 d。產卵后,蜂王終生不再交配。交配后的蜂王將成百萬精子貯存在受精囊中,供其一生產卵受精之用。產卵后的蜂王,除非隨同自然分蜂或蜂群遷居以外,絕不輕易離巢。在不適宜的氣候條件下交配,蜂王僅接受少量精液,產卵后通常提早被交替。: i h& i2 |- h4 t5 ^/ m3 X+ n4 W+ q 交配時,追上蜂王的雄蜂,用一對前足和一對中足抓住蜂王的背部,用一對后足抱住蜂王的腹部,并將頭部伸在蜂王胸部上方,同時立刻彎起腹部,直至和蜂王腹部的末端相接觸。如果處女王的螫針腔打開,雄蜂借肌肉的收縮和氣囊中空氣的壓力將陽莖從體內翻出,伸入蜂王的陰道射精(圖)。交配過程只有2~3 s,隨后雄蜂后翻,癱瘓墜地??焖俳晃埠头珠_。使蜂王有可能在一次婚飛中多與幾只雄蜂交配。雄蜂的陽莖從頸狀部斷裂,與蜂王分離后,交尾標志留在蜂王的陰道口。$ _6 {/ l" ~5 M- J & ]- i8 _5 k% _5 l! ] - n$ y {, ?" w, j0 P' b7 j0 G 蜂王婚飛的空間范圍很大,交配常發(fā)生在離蜂場10 km以外的地方。在平原地區(qū),處女王與雄蜂相距18.5 km還能發(fā)生交尾現(xiàn)象。不同級型的蜜蜂,其飛行高度有所不同,工蜂采集飛行的高度一般在8 m以下,雄蜂和處女王的交配飛行區(qū)多在15~30 m的空中。 一次婚飛后,中蜂蜂王側輸卵管中精子數(shù)為760~2 000萬,平均為1 265萬。自然交配后的蜂王受精囊中的精子數(shù),中蜂為115~368萬,平均為209萬,印度蜜蜂平均為265.5萬,意蜂平均為573萬。 2.4蜂王產卵* K8 z. O8 h9 A- F 婚飛結束后,哺育蜂向蜂王大量飼喂蜂王漿。隨著卵巢的發(fā)育,蜂王體重大約每天以10 mg的速度迅速增重。蜂王腹部逐漸膨大伸長,行動日趨穩(wěn)重。蜂王在產卵盛期,卵巢特別膨大,腹部伸長,其腹末三節(jié)常伸出翅后。( _+ {% s9 S: ~- |' f) i 蜂王通常在交配后3~5 d開始產卵,最早發(fā)生在重復交尾后14 h,最遲在交尾 后6 d開始產卵。正常情況下,蜂王在每個巢房中產一粒卵。如果蜂王產卵力強盛,而供產卵的巢房缺少時,蜂王在產遍一次卵后,有時會在已產過卵的巢房中重復再產,這種條件一經(jīng)改變,不正常的現(xiàn)象就會消失。如果巢脾有空的巢房,蜂王卻仍在一個巢房重復產卵,這種蜂王應淘汰。另外,若交尾期過后,蜂王未經(jīng)交尾而開始產卵的,也應剔除。( n& `6 D" w M1 L% W1 g; C 蜂王在產每一粒卵之前,都要在巢脾上爬動,隨時把頭部伸人巢房內察看,尋找適合產卵的空巢房。在察看巢房同時,蜂王用它的一對前足測知巢房的尺寸和類型,并能夠根據(jù)巢房的大小、類型分別產入不同的卵。在較小六角形工蜂巢房和王臺中產受精卵,而在較大的六角形雄蜂巢房中產未受精卵。蜂王能在工蜂巢房中產下受精卵后的幾秒鐘內,又到雄蜂巢房中產下未受精卵,很少出差錯。蜂王這種根據(jù)巢房類型控制產受精或未受精卵的機制還不清楚。7 i! q2 H8 \. j 產卵時,蜂王腹部伸人巢房內,身體轉動將頭部調整到巢房下沿,開始產卵。西方蜜蜂的蜂王從把腹部伸入巢房開始到腹部離開巢房,產卵大約需9~12 s。蜂王每產16~40粒卵后,常休息10~15 min,以便從環(huán)繞它周圍的侍從蜂那里獲取王漿。中蜂蜂王產卵,從探房開始到腹部離開巢房需要20~25 s,個別蜂王可長達45 s。連續(xù)產卵1 5~20 min后,蜂王也休息15~20min。蜂王往往一次又一次地經(jīng)過和檢查實際上已經(jīng)產了卵的巢房,因此蜂王在尋找產卵巢房時花費了許多時間。為了加速蜂王產卵,應為蜂群提供有大面積空巢房的巢脾,減少蜂王產卵時爬動的時間。, e% u' b5 N; G; M* O8 f$ z& j 蜂王產卵一般從蜂巢中心開始,這也是蜂巢中蜜蜂最集中的地方。然后蜂王產卵以螺旋順序擴大,再依次擴展至鄰近巢脾。在每一巢脾中,產卵范圍常呈橢圓形,養(yǎng)蜂術語上稱為"產卵圈",或簡稱為"卵圈"。中央巢脾的卵圈最大,左右巢脾依次稍小。若以整巢的產卵區(qū)而論,則常呈一橢圓形球體。產卵圈的大小和產卵圈內的空巢房數(shù)量,可反映出蜂王產卵力。一般情況下,產卵圈大、卵圈內空巢房少,且子脾同一區(qū)域的卵蟲蛹發(fā)育一致,表明蜂王產卵力強。& D- L U6 _. T5 v+ V 蜂王產卵量受諸多因素影響,主要與品種、親代的產卵性狀、個體生理特點、蜂群內部狀況以及環(huán)境條件等有密切的關系。同一蜂王產卵力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其食物和營養(yǎng)的攝取。蜂王食料的供應,又取決于群勢、蜜粉源以及氣候等條件。因此,在處于不同群勢、不同蜜粉源、不% j, F- h. @! M3 K2 t 同季節(jié)的條件下,蜂王的產卵力常隨之變化。例如,在酷暑或嚴冬,或當食料缺乏時,蜂王常停止產卵,此乃蜜蜂種群生存適應的表現(xiàn)。% G* H+ t1 k0 K2 T7 t! n& E w 中蜂蜂王的產卵力,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結果也不相同。解景戎在紫云英花期對從化式蜂箱中蜂群觀察,日均產卵1 277粒,最高1 872粒;1962年,黃文誠等在北京對甘肅中蜂觀察,日均產卵最高是804粒;1964年楊冠煌對4群北京密云中蜂觀察有效產卵量,日均產卵600~900粒,最高1 067粒。- x+ u6 e' F( R. @0 ? 意蜂蜂王的產卵力比中蜂強。以工蜂封蓋期12 d為周期,用攝影拍照的方法測定,蜂王有效產卵量日平均最高達1 587粒,以單日計算,最高可達2 000粒以上。每粒卵的重量約O.092~O.160 mg,以平均O.12 mg為汁,蜂王每日產卵總量幾乎接近其本身體重。1 k+ B; I) a2 n/ p9 c0 N2 o4 {/ j 蜜蜂卵大小有差別.用較大蜂卵培育蜂王,可使蜂王的體重、卵巢管數(shù)量、產卵量增加,交配和產卵時間提前。蜜蜂卵的大小,除了與蜂王發(fā)育和遺傳因素有關外,更主要受產卵速度影響,產卵速度慢產出的卵較大。在人工育王時,可以人為限制蜂王產卵,以增加卵重。 處女王一般不產卵,但因未交配,長期保持"處女"狀態(tài)時,也會產卵,但產下的卵為未受精卵,這種現(xiàn)象在昆蟲學中稱為孤雌生殖。蜜蜂孤雌生殖所產生的卵,多發(fā)育成雄蜂。如果需要處女王產卵(如大量地培育種用雄蜂或生產雄蜂蛹),可用二氧化碳處理處女王,促使其提早產未受精卵。3 Q& o1 r0 y. J7 g 2.5蜂王間斗殺 蜂王也具有由產卵器特化成的螫針,但略呈彎曲,不螫人,只在和其他的蜂王格斗或破壞王臺刺殺王蛹時才使用。 除自然交替以外,通常蜂王不能容忍蜂群內有其他蜂王存在,只要兩只蜂王相遇必然斗殺,直到其中一只蜂王被殺死為止。因此,正常蜂群中多只有一只蜂王。蜂王互斗致死的原因有兩種:一只蜂王的螫刺刺入另一只蜂王體內,排出毒液將其殺死;廝殺至重傷而死。前者致死的蜂王,死亡較快,被刺后的蜂王呈麻痹狀態(tài),翅足微微顫抖,很快死亡;后者致死的蜂王,數(shù)小時后才死亡。, n! e) I! ^7 h5 D 蜂王間斗殺時,都極力避免同歸于盡,所以從不腹部對腹部相抱廝殺。這對蜂群的存在意義重大,避免了蜂王在斗殺中同時死亡。根據(jù)這一特性,在組織雙王群時不必擔心單隔王柵兩側的蜂王斗殺。一般認為,蜂王在斗殺時,工蜂從不參戰(zhàn),基本上只做旁觀者。蜂王斗殺的結果,多是處女王勝產卵王,體壯者勝體弱者,年輕者勝年老者。! O F/ v( i; E; r* ^, Y7 C 3雄蜂的生活 雄蜂多出現(xiàn)于晚春和夏季,消失于秋末,數(shù)目自數(shù)百只到上千只。雖然有機會與蜂王交尾的雄蜂十分有限,但眾多的雄蜂乃是保證處女王得以順利完成交配的重要條件。 雄蜂突出發(fā)達的是生殖器官,相應發(fā)達的是復眼、嗅覺器等感覺器官和作為運動飛行器官的翅,以便在空中追逐處女王。另一方面,它不具采集花蜜和花粉的構造,也不具蠟腺、王漿腺和臭腺,不能承擔蜂群中任何工作。 在繁殖季節(jié),一個蜂群可能培育出幾千只雄蜂。因為培育一只雄蜂,要花費相當于培育3只工蜂的飼料,并且雄蜂不承擔蜂群的工作,所以養(yǎng)蜂的傳統(tǒng)觀點認為,生產群在繁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限制培育雄蜂,并根據(jù)雄蜂胚后發(fā)育的生物學特性,每隔12~14 d割雄蜂封蓋一次。近年來我國一些年輕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蜂群中的性比有其自身規(guī)律,適當?shù)男员葘Ρ3址淙旱纳鷻C和活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常用的定期割雄蜂封蓋子脾的方法控制雄蜂的數(shù)量,除了費時費力外,還會增加飼料消耗和工蜂的工作負擔。3 s9 F" P F# { 雄蜂出房后開始認巢飛翔,意蜂通常在7 d后,中蜂為4~5 d后。雄蜂初次飛翔只在蜂場周圍盤旋,5~8 min后即歸巢。雄蜂在認巢飛翔時,也常發(fā)生迷巢偏集現(xiàn)象。常有12%的雄蜂認巢飛行后誤人其他蜂群,而且從弱群偏人強群的雄蜂比強群偏入弱群的雄蜂多。 雄蜂交配最適宜的時期,養(yǎng)蜂術語稱"雄蜂青春期",意蜂為出房后第12~27 d之間,中蜂為出房后第10~25 d。移蟲育王時必須考慮與雄蜂青春期相適應,以便能使處女王正常交尾。在生產實踐中,養(yǎng)蜂生產者總結出"見到雄蜂出房,才可著手移蟲育王"的觀點是有科學依據(jù)的。 雄蜂在做認巢飛翔前只取食少量的蜂蜜,而做交配飛行前卻要進食大量的蜂蜜。據(jù)觀察,雄蜂出巢交配前都接受了工蜂飼喂的白色飼料(疑為王漿)。雄蜂飛行距離一般不超過3 km,飛行速度約為9.2~16.1km/h,每次交尾飛行多為25~57min 。7 {4 C6 k8 ?1 Q4 Z% w4 d1 Q. f 有時肉眼可觀察到聚成彗星狀的黑點在空中急速移動、旋轉,這是一簇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