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式英語里最難掌握的一個音:T
宋國明
上周寫了兩篇關于英語口音的小短文。過去我因網(wǎng)友提問,也曾寫過類似的材料,觀者向來不過數(shù)百,沒想到這次居然引起了不少網(wǎng)友的回應,其中鼓勵者還不少,讓我很高興。因為英語里還有一個麻煩的音t,我曾說了要討論,所以今天利用周末時間寫下來介紹一下,才算善始善終,結(jié)束這個英語口音的話題。為了避免有人覺得來這兒上當受騙了,謹此重提老話:這篇拙文是寫給有心改善自己中式英語口音的朋友的,如果您認為一個人說外語,口音輕重無所謂,能交流就行,我也同意,那您就不用再看下去了。慢走。
標題說/t/是美式英語里最難掌握的一個音,是一個相對的說法。如果您能掌握送氣不送氣的大規(guī)則(“德、特”對比),自然可以一t走天下,發(fā)音正確穩(wěn)當,沒什么復雜或難掌握的。但如果您要入鄉(xiāng)隨俗,盡量跟美國人口音靠攏,那變化多端的t就成了美語口語中最難搞定的音了。無論如何,不管您想省事“一t走天下”,還是想掌握地道的美國人的口語發(fā)音,首先,您都要克服母語漢語中“梯”對英語t的影響。
漢語的梯字發(fā)音跟英語的t字相似而不全同,如果以發(fā)梯音代用t,自然就會露出中國口音。漢語發(fā)梯音,雖然舌頭所接觸的部位與英語的t相近,都是上齒齦,但是漢語梯音用舌面,英語t音用舌尖,您感覺一下,準備發(fā)漢語的梯字時,齒齦后的上牙膛被舌面貼住好大一片呢,英語念tea不這樣,他們用舌尖。外國人學漢語,有時會用舌尖來發(fā)梯音,聽起來洋腔洋調(diào),特舌尖別討舌尖厭。同理,中國人把too、talk、tie念成類似兔舌面、套舌面克、太舌面,聽在洋人耳里,也十分華腔華調(diào)。
您學會用舌尖發(fā)t以后,現(xiàn)在再看看美國口語里t的幾個變音。先聲明一下,拙文討論的是念/t/的這個音位,不是拼寫英文字時的那個字母t,所以像nation、question、buffet這些字里的字母t都跟敝文所討論的無關。雖然在美國人(指母語為英語者)的心里都是同一個t,但t的實際念法(快語速的非正式場合)有下列七個音值。
1. [t特] top, atop,
today, together
2. [t德] stop, store,
mistake
3. [t閃] butter, cuter,
city, electricity, it is
4. [t喉] cotton,
mitten,written
5. [t鼻] Santa Claus,
winter, want it,
6. [t卷-特] tree, troll,
retrieve, tremendous
7. [t卷-德] street, straw,
strong, extreme
很快的解釋一下:頭兩個音值[t特]與[t德]為送氣不送氣的對比,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差別明顯,極易區(qū)分。大致來說,如果t在字首或為重音節(jié)的第一個成分就送氣,念特舌尖,若在s后面就不送氣,念德舌尖,都是清塞音。第三個音值[t閃]叫做閃音,是美式英語一大特色,英國人念t從不發(fā)這個音(有時候他們的r倒可以閃一下)。發(fā)閃音,拿舌尖在齒齦部位閃觸一下即成,跟西班牙語的r(單個兒的r)或日語的ら行很相似,國際音標記作r去掉起筆那一豎。
關于butter里的[t閃],那天有位博友留言,說t有時候可能發(fā)d的音,還舉例說water可念wader,我就傻眼了,因為這個說法是個很明顯的錯誤,我后來到網(wǎng)上一查,發(fā)現(xiàn)許多教英語的網(wǎng)站也采用這種說法。如果您看完拙文只能記得住一點,那我恭請您記住這一點:t永遠不可能發(fā)d的音,英語里清濁界限不可逾越。正確的觀念應該是這樣的:t的諸多變化(音值)中有一個是閃音,如latter,d的不那么多變化中碰巧也有一個是閃音,如ladder。但是,t可偶而念[t閃],d也可偶而念[t閃],我們絕不能說t可以偶而念d,對不對?張三偶而扮演豬八戒,李四也偶而扮演豬八戒,倆人都扮成豬八戒的時侯,我們分不清楚那個豬頭后面的真人是誰,但是我們絕不能說張三偶而會扮演李四。希望這樣舉例說明夠清楚,能把“t可以念成d”這個謬誤的說法一腳踢出英語教學的殿堂。
在我們討論[t閃]出現(xiàn)的場合之前,應該先說一下另外兩個比較特殊的音值,[t喉]和[t鼻]。[t喉]指的是喉塞音,國際音標是問號去掉最后那一點,由cotton、mitten、written等字的發(fā)音可知,t所處輕音節(jié)的韻尾為鼻音n時,t發(fā)喉塞音[t喉]。若t所處輕音節(jié)之前為鼻音n的話,t就變成類似鼻音n的[t鼻]了,像santa、winter等字,念快了,就跟sanna、winner沒什么不同,要細辨差異就得看實驗室錄音的頻譜了。[t鼻]很厲害,甚至能跨越字的界限到下一個字,如want
to念成wanna,want
it念成wannit。不過有些特例,如Clinton,t的前面也是n,輕音節(jié)韻尾也是n,那怎么辦?沒辦法,就好好念個[t特]吧。
回頭說[t閃],它的出現(xiàn)頻率可能是幾個變音里最高的,因為只要t在輕音節(jié)之首,凡不符合發(fā)[t喉]和[t鼻]條件者,基本上都可以發(fā)這個閃音,如butter、city,請注意,t前的母音甚至不一定須要是重音,重音離遠一點都不礙事,照樣閃之,如electricity、complexity,甚至常常穿越字間,如what
is it?that is
wrong等。當然,有些字因語意關系天生就比較正式,一般不出現(xiàn)在輕松口語中,所以美國人碰到這些字也就老老實實發(fā)[t特],不敢亂閃之,如entity。
最后兩個音值是卷舌的[t卷],也分送氣不送氣兩種,記成[t卷-特]和[t卷-德]。這兩個t受其后卷舌輔音r的影響而先卷(發(fā)t時已經(jīng)抬高舌面擴大舌下空間),因為中國人有舌位相近的兩個現(xiàn)成音“知、吃”,所以非常容易掌握tr的發(fā)音,可您不知道,很多母語為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的人發(fā)這個卷舌的t很費事呢。
有時音節(jié)尾的t或字尾的t在一般會話場合并不清楚念出,造成所謂的吞音,其實這個現(xiàn)象并不專屬于t,英語音節(jié)尾的塞音常常這樣,我就不細談其中規(guī)律了,再談就沒完沒了啦??偨Y(jié)一下,t的幾個發(fā)音上的變體,一般來說,除了送氣不送氣之分很明顯,而且必須變它,其它都是可變可不變。原則是語境越正式越不變,越口語變得越兇,您了解這里介紹的變音規(guī)則后,視談話場合自由運用就可以了。
注:以下為拙文提到的幾個相關名詞英譯,謹供有興趣的博友參考:音位phoneme,音值allophone,舌面音laminal,舌尖音apical,閃音flap或tap,喉塞音glottal
stop,吞音unreleased
(s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