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陳婦 十月二十六日 連服清滲和化之劑,癥象略減,第因濕熱過盛,玉門生瘡已潰,胸膺悶痛不適,白帶頗多,舌苔白膩,脈弦滑而數(shù),再依前方增味。 赤小豆八錢(布包) 青連翹三錢 土炒臺烏藥三錢 鹽知母三錢 鹽黃柏三錢 炒丹皮三錢 川萆薢四錢 滑石塊四錢 忍冬花兩 炒黑丑二錢 炒白丑二錢 制乳香錢五分 制沒藥五分 川牛膝三錢 紫花地丁四錢 首烏藤兩 海金砂二錢(布包) 甘草梢五分 萹 蓄三錢 鹽橘核四錢 瞿 麥三錢 藕兩 血余炭三錢 黃花地丁四錢 犀黃丸二錢(分吞) 2 趙男 三月十七日 血分濕毒外達皮膚,周身發(fā)赤泡,潰剝痛癢,迎風更甚,口渴極劇,陽明大熱,脈大而數(shù),亟宜辛涼敗毒。 生石膏八錢 地膚子四錢 梔子炭三錢 知 母三錢 忍冬花五錢 青連翹四錢 芥穗炭一錢 川黃柏三錢 紫花地丁四錢 黃花地丁四錢 桃仁泥二錢 杏仁泥二錢 口防風錢 甘 草錢 酒 軍錢 滑石塊四錢 藕兩 梅花點舌丹二粒。 二、蛇頭疔 王男 六月十七日 右手食指疔瘡劇痛,徹夜不眠已兩天,心煩意亂,食不甘昧,時時神志迷離,脈有伏象,治從三陰入手,以達其陽。 尋骨風三錢 炒常山三錢 高良姜二錢 生地榆三錢 王氏三黃丸二錢(分服) (按)從三陰入手,是使陰癥轉陽,此方相傳得之于一江南人,曾秘而不泄。后孔師用以治療常獲良效,又加王氏三黃丸,其效更佳。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2、外科醫(yī)案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