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西距城區(qū)不到百公里的太行山脈深山峽谷之中,有一個古樸而淳美的古跡山莊,“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又稱川底下)。它神秘講究的地理風水,古老完整的山地四合院建筑,恬淡平和的自然風光,透視生息和傳承文明的農(nóng)、商、游發(fā)展歷程,深深吸引著京城乃至各地探求、感受文化和生活真善美的人們。 爨(cuàn),有關(guān)字詞典上解釋為灶,燒火做飯的意思。爨底下村因位于明代軍事隘口“爨里安”下方,因而得名。據(jù)村民講,本村都為韓姓,系明代沿河城守口百戶韓世寧后裔,世代為軍,有戰(zhàn)參戰(zhàn),無戰(zhàn)務(wù)農(nóng),于是守衛(wèi)的這支韓姓人家,繁育生息,漸成村落。其祖先最早于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移至此,建立韓氏家族聚居之地,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這里風水獨特,景色秀美。村周圍山水環(huán)抱,綠樹成蔭,悅耳的鳥鳴,常打破山村的寂靜,使人有“世外桃源”之感。全村坐北朝南,是按照風水理論在龍頭山下依山而建的紫氣東來格局。后背依次靠有“威虎震山”的虎山,“神龜嘯天”的龜山,“蝙蝠獻?!钡尿鹕?。前有“神筆育人”的筆架山,“金蟾望月”的金蟾山。東有門插嶺“門插鎖財”,西有“爨里安口”,形成了“前有朝山,后有靠山”“上臥虎、下藏龍”“左青龍,右白虎”風水寶地。精巧的自然風水格局,生動體現(xiàn)了古人們對環(huán)境真、善、美、情的孜孜追求,創(chuàng)造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 爨底下最絕妙之處在于它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據(jù)說這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山村。四合院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合理,建筑風格既有江南窗樓細節(jié)處理上的水鄉(xiāng)風韻,又有北方高宅大院的恢弘整體氣勢。遠看古老山村,依山坡而建,一條公路呈半弧狀繞村南沿環(huán)抱而過,房屋建筑群分上下兩層,似古堡又似山城,主次分明,高低錯落,青磚灰瓦,線條清晰,有如“布達拉宮”,凝重厚實中透著威嚴,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漫步村莊里,但見石墻山路,門樓院落,足顯當年的精工細作。墻上還保留著明清時的治家格言、照壁題字,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各個歷史時期的標語,猶如走進歷史長廊。村中段一條東西走向的小巷,完全用彩色石板鋪成,曲徑通幽。進入四合院內(nèi),玉階雕梁,影壁花墻,灰瓦飛檐,古香古色。門樓等級嚴格,影壁構(gòu)思巧妙,設(shè)計獨具匠心,磚雕、木雕、石雕,刀法樸拙;頌辭、壁畫、楹聯(lián)俊秀典雅。地面鋪有青、紫等各色石頭,青的蘊含“腳踏青云”,紫的蘊含“紫氣東來”。村中的古民居群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擁有70多套四合院、600多間房屋。村東半山上有財神的化身關(guān)公廟,院落中建有寄渡亡靈的五道廟,還有盼子的娘娘廟,保佑太平的觀音廟,讓村民們精神相聚、世代相安而息。 爨底下村過去是北京通往山西、內(nèi)蒙的要道和京西古道上一處繁榮的商品交易的客棧,成為過往商旅落腳和貨物集散地。隨著豐沙鐵路和109國道開通,使爨底下失去了古驛道商品交易客棧的地位。如今的村民們合著時代的節(jié)拍,在種植玉米、土豆等農(nóng)作物的同時,大力開展民俗旅游業(yè),“農(nóng)家樂”旅游、服務(wù)已成為村民的一種時尚和主要經(jīng)濟來源。這里還是拍攝電視劇、電影的天然基地?!妒謾C》《俠女十三妹》《華容道》《關(guān)東大俠》等幾十部影視劇,以及《冰糖葫蘆》《父老鄉(xiāng)親》等MTV,均在這里取景拍攝。 同時也是考古、民俗、美術(shù)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 選一個不那么忙的周末,開一個多小時的車,躲開人聲鼎沸的市區(qū),到這里隨意找一家四合院,靜靜地坐在懸著玉米辣椒的小院里,看陽光從樹葉縫隙、飛檐天井一點點漏進來,也不失為一種生活的別致享受! 遠眺古村---鑲嵌在群山懷抱中
過去依于生存的古井
城堡式建筑
老碾房
精雕細刻的門檐
梅花“福”
影壁
村中最高建筑----財主院大五間房
側(cè)影
俯視
“威虎震山”
“金龜嘯天”
“蝙蝠獻?!?/p>
房屋群上下層連接道
四合院客棧
“爨”字隨處可見
石雕
栓馬石環(huán)
風水圖
途中山水 |
|
|
來自: 老北京的記憶 > 《老北京的文物古跡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