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于北京時間10月9日晚間揭曉,村上春樹沒有獲獎,米蘭·昆德拉也沒有。讓我們回顧一下,進入新世紀以來,瑞典學院以什么樣的理由選中他們的文學獎得主。
2014[法國]帕特里克 莫迪阿諾(1945—)
帕特里克 莫迪阿諾“
用回憶的藝術喚起了最難以觸摸的人類之命運,揭示了作家這項職業(yè)的生命世界”。
2013 [加拿大]愛麗絲 門羅(1931—)
愛麗絲 門羅因“
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的成就而獲獎。
2012 [中國]莫言(1955—)
莫言因 “
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將民間故事、歷史事件與當代背景融為一體”而獲獎。
2011[瑞典]托馬斯 特朗斯特羅姆(1931—)
特朗斯特羅姆因“
以凝練、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而獲獎。
2010[西班牙]馬里奧 巴爾加斯 略薩(1936—)
略薩
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2009[德國]赫塔 米勒(1953—)
赫塔 米勒“
以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實在,描繪出無家可歸狀態(tài)的風景”而獲獎。
2008[法國] 勒 克萊齊奧(1940—)
克萊齊奧因為“
是有新出發(fā)點、詩意冒險和感官狂喜的作家,占統(tǒng)治地位的文明之外和之下的人性探索者”而獲獎。
2007[英國]多麗絲 萊辛(1919—2013)
多麗絲 萊辛:“
女性經驗的史詩作家,帶著懷疑、熱情和幻象的力量把分裂的文明拿來檢查?!?span id="opkdopnojk"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
2006[土耳其]奧爾罕 帕慕克(1952—)
帕慕克“
在對故鄉(xiāng)城市悲愴靈魂的追蹤中發(fā)現了文化沖突與融合的新象征”。
2005[英國]哈羅德 品特 (1930—2008)
品特因其戲劇中“
揭示了在日常閑談下的危險深淵,強行闖入了壓迫占有的封閉房間”而獲獎。
2004[奧地利]艾爾芙麗德 耶利內克(1946—)
耶利內克“
由于她的小說和劇本中眾多聲音與反聲音的音樂流,用異乎尋常的語言熱情,揭示了社會的陳詞濫調的荒誕性和強制力”而獲獎。
2003[南非]約翰 馬克斯韋爾 庫切(1940—)
庫切“
在眾多偽裝假面中描繪了局外人的令人驚訝的介入”而獲諾貝爾獎。
2002[匈牙利]凱爾泰斯 伊姆雷(1929—)
伊姆雷因“
其寫作支持個人脆弱經驗而反對歷史的野蠻專橫”而獲獎。
2001[英國]V.S.奈保爾(1932—)
瑞典學院2001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出生于特里尼達的印裔英國作家維 蘇 奈保爾,因為“
其作品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所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之中探尋真實的動力”。
(原標題:因為這些理由,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