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香的雅趣 轉(zhuǎn)載 焚香是一種幽雅情致,自宮廷至民間都有焚香的習(xí)俗。 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隻香幾,上置有三足香爐,皇帝升殿時,爐內(nèi)焚起檀香,於是金鑾殿內(nèi)香煙繚繞?!都t樓夢》裏元春省親,儀仗隊中太監(jiān)手提金爐,裏麵點的是龍涎香(氣味很濃郁的香料)。至於林黛玉閨中暗暗透出的“幽香”,秦可卿房內(nèi)散發(fā)的“細細的甜香”,曹雪芹未加點明,就不知道各為什麼名貴香料了。 古代文人書齋裏也常焚香。蘇東坡貶官,路過廣州,曾買過十來斤檀香,預(yù)備作“焚香靜坐”之用。長壽詩人陸游在觀書時,齋中常要焚香,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谿詩?!毕沐X不一定比酒價廉,為了助其讀書情趣,還是願意用俸餘來添香,至於“紅袖添香夜讀書”那又是另一種情調(diào),與陸放翁老先生這樣的人是不“搭界”的。古代文士淑女操琴詩時焚香,想必也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種幽雅寧靜的氛圍之故。 香的形制上,有線香、棒香、盤香、股子香,一般用線香、盤香為多,現(xiàn)在的人都用於逛廟禮佛,居家祭祖。平時有的老年人也有看書、抄書時焚香的,寧神兼代計時。 還有一種檀香末(檀香),也很派用場。舊時有一種錫制香盤,附帶有鏤號的“?!?、“壽”字錫板,放置香盤中,填上香末,再用一塊小錫板壓緊,劃火點燃開頭一筆,便可以沿著香槽依次點燃,現(xiàn)出字跡。此物我曾藏有用過,今已少見。 如今香末,主要是用作焚燃檀香小棒的輔助。檀香小棍,單點是點不著的,焚香時先將香棒豎插於爐內(nèi),然後以小勺挑起香末灑在檀香棒上,點起香末,香棒即可引燃,到香棒快燒完時,可再添插香棒,繼續(xù)燃燒。 名人中愛焚香的大有人在,如名畫家齊白石就是其中之一,有記載,一日梅蘭芳問他:“老師之畫為何這麼具有生氣? ”齊說:“沒什麼,我會焚香養(yǎng)氣。 ”齊還說:“觀畫,在香霧飄動中可以達到入神境界;作畫,我也於香霧中做到似與不似之間,寫意而能傳神。” 名伶中孟小冬信佛愛焚香;尚小雲(yún)新中國成立初在南京寓所,我親見他常常點燃3根比較長的香,然後一躬到底長揖3次。 吾人若是點香可以作意供養(yǎng)佛菩薩仙佛神明,即說誦: 願以此香華 普遍十法界 供養(yǎng)佛法僧 增長諸?;?BR>正法傳十方 皆共成正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