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馬不停蹄下,用完了半小時(shí),參觀完了天壇的祈年殿,接著利用還剩下的半小時(shí),又參觀了回音壁和圜丘壇的古建筑群。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圍墻。墻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墻壁是用對縫砌成的,墻頭覆著藍(lán)色琉璃瓦。兩個(gè)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后,貼墻而立,一個(gè)人靠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墻壁連續(xù)折射前進(jìn),傳到一二百米遠(yuǎn)的另一端。(引自書中)
圜丘壇位于天壇南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墻,上飾綠色琉璃瓦,俗稱“子墻”。子墻四周各有一大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壁門額。圜丘在建筑設(shè)計(jì)中使用奇數(shù),而且反復(fù)使用其中“九”的倍數(shù),正是中國古代匠師對這種概念的運(yùn)用和發(fā)揮,使“天”的觀念能在祭祀建筑中更好地體現(xiàn)。
圜丘壇中心是一塊呈圓形的大理石板,稱作“圓心石”,也叫“太極石”。站在圓丘臺中間的圓心石上輕輕喚一聲,四面八方便立即傳來回聲,好似眾人齊鳴,一呼百應(yīng)。因此,圜丘壇上的圓心石又稱為“億兆景從石”。(引自書中)
以上就去了祈年殿、回音壁、圜丘壇等景點(diǎn),其它的未及游覽到,留此余興,來日方長再來第二次北京。

















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