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2015屆高考語文一輪同步訓練:《文言文閱讀》

 海中第一人 2014-09-30

2015屆高考語文一輪同步訓練:《文言文閱讀》

專題強化訓練(十一) 文言文閱讀

[限時45分鐘]

一、(2014·屯溪一中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古人云:“千載一圣,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膊也?!毖允ベt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游焉??鬃釉唬骸盁o友不如己者?!鳖?、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yōu)于我,便足貴之。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xiāng)異縣,微借風聲,延頸企踵,甚于饑渴。校其長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昔虞國宮之奇,少長于君,君狎之,不納其諫,以至亡國,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前在荊州,有丁覘者,洪亭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孝元書記,一皆使之。軍府輕賤,多未之重,恥令子弟以為楷法,時云:“丁君十紙,不敵王褒數字?!蔽嵫艕燮涫舟E,常所寶持。孝元嘗遣典簽惠編送文章示蕭祭酒,祭酒問云:“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姓名為誰?那得都無聲問?”編以實答。子云嘆曰:“此人后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庇谑锹務呱詮凸文?。稍仕至尚書儀曹郎,末為晉安王侍讀,隨王東下。及西臺陷歿,簡牘湮散,丁亦尋卒于揚州;前所輕者,后思一紙,不可得矣。

(節(jié)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

[注]?、俦炔玻褐讣绮⒓?。②較:明顯。③顏、閔:指孔子的弟子顏回、閔損。④梁孝元:指梁朝孝元帝。⑤典簽:官職名。⑥西臺:古時指江陵。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頗善屬文,殊工草隸           工:擅長

B.無友不如己者                            友:朋友

C.儻遭不世明達君子                   儻:假如

D.及西臺陷歿,簡牘湮散          湮: 埋沒

解析 友:結交,名詞活用為動詞。

答案 B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言圣賢之難得,疏闊如此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不納其諫,以至亡國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此人后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       遂見用于小邑

D.每相狎侮,不加禮敬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解析 之:均為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B.以:連詞,相當于“而”/介詞,因為;C.遂:副詞,竟然/連詞,于是;D.相:副詞,互相/偏指一方,相當于第一人稱代詞“我”。

答案 A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篇引用古人的話強調圣賢難得,為文章的中心“慕賢”作了鋪墊,接著用形象的比喻闡述了環(huán)境對人一生成長的重要性,告誡人們交友須謹慎。

B.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貴耳賤目,重遙輕近”的流俗,并以孔子、宮之奇為例,指出這種流俗必會造成亡國的后果。

C.第三段通過記述“頗善屬文,殊工草隸”的平民出身的丁覘不被重視的事例,揭露了封建士族等級制度下,賢才常被埋沒的社會現象。

D.作者認為,人在少年時,心志與情緒都未確定,往往會受到所交往之人的熏漬、濡染,因此擇友非常重要?!暗珒?yōu)于我,便足貴之”這種觀點在今天仍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解析 以孔子、宮之奇為例,主要是為了批判“貴耳賤目,重遙輕近”的流俗,虞國國君重遙輕近,不納宮之奇之諫,以致亡國,是從國君角度來說重遙輕近的嚴重后果,但并不帶有普遍意義。此項犯了以偏賅全的錯誤。

答案 B

4.將原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鄉(xiāng)異縣,微借風聲,延頸企踵,甚于饑渴。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進入種滿芝蘭的花房,時間久了,自然也會變得無比芬芳;若是和壞人在一起,如同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一久,自然會染上腥臭。

(2)對身居他鄉(xiāng)異縣的人,只要他稍稍有些名聲,就會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如饑似渴地想見一見。

 

【參考譯文】

古人說:“一千年出一位圣人,還近得像從早到晚之間;五百年出一位賢人,還密得像肩碰肩?!边@是講圣人賢人是如此稀少難得。假如遇上世間所少有的明達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页錾趤y離之時,長成在兵馬之間,遷移流亡,見聞已多;遇上名流賢士,沒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時候,精神意態(tài)還未定型,和人家交往親密,受到熏漬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即使無心去學習,也會潛移默化,自然相似;何況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為明顯易于學習的東西呢!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進入種滿芝蘭的花房,時間久了,自然也會變得無比芬芳;若是和壞人在一起,如同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一久,自然會染上腥臭。墨子看到染絲的情況,感嘆絲染在什么顏色里就會變成什么顏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須謹慎??鬃诱f:“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毕耦伝?、閔損那樣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勝過我的地方,就很可貴。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視所說的而輕視看見的,重視遠處的而輕視身邊的。從小到大常往來的人中,如果有了賢士哲人,也往往輕慢,缺少禮貌尊敬;而對身居他鄉(xiāng)異縣的人,只要他稍稍有些名聲,就會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如饑似渴地想見一見。其實比較二者的長短,審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遠處的還不如身邊的。此所以魯人會把孔子叫做“東家丘”。從前虞國的宮之奇從小生長在虞君身邊,虞君對他很隨便,聽不進他的勸諫,終于落了個亡國的結局,真不能不留心??!

梁元帝從前在荊州時,有個叫丁覘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于寫文章,尤其擅長寫草書、隸書,元帝的往來書信,都叫他代寫??墒?,軍府里人輕賤他,對他的書法不重視,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學習,一時有“丁君寫的十張紙,比不上王褒幾個字”的說法。我是一向喜愛丁覘的書法的,還經常加以珍藏。后來,梁元帝派掌管文書的叫惠編的送文章給祭酒官(蕭子云)看,蕭子云問道:“君王剛才所賜的書信,還有所寫的詩文,真出于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會毫無名聲?”惠編如實回答,蕭子云嘆道:“此人在后生中沒有誰能比得上,竟然不為世人稱道,也算是奇怪事情!”從此后,聽到這話的對丁覘稍稍刮目相看,丁覘也逐步做上尚書儀曹郎。最后丁覘做了晉安王的侍讀,隨王東下。到元帝被殺,西臺陷落,書信文件散失埋沒,丁覘不久也死于揚州;以前那輕視丁覘的人,以后想要得到丁覘的一紙書法,也不可能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侯可字無可,華州華陰人。少倜儻不羈,以氣節(jié)自許。既壯,盡易前好,篤志為學。隨計入京,里中醵金贐行。比還,悉散其余與同舉者,曰:“此金,鄉(xiāng)里所以資應詔者也,不可以為他利。”且行,聞鄉(xiāng)人病,念曰:“吾歸,則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輟己馬載之,徒步而歸。

孫沔征儂徭,請參軍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縣。巴俗尚鬼而廢醫(yī),唯巫言是用,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蔀榧s束,立制度,違者有罪,幾變其習。再調華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歲責其租。可晨馳至富家,發(fā)櫝出券歸其主。郡吏趙至誠貪狡兇橫,持守以下短長,前后莫能去??杀┢渥?,荷枷置獄,言于大府誅之,聞者快服。

簽書儀州判官。西夏寇邊,使者使可按視,即以數十騎涉夏境,猝與之遇,亟分其騎為三四,令之曰:“建爾旗幟,旋山徐行。”夏人循環(huán)間見,疑以為誘騎不敢擊。韓琦鎮(zhèn)長安,薦知涇陽縣。說渭源羌酋輸地八千頃,因城熟羊以撫之。琦上其功。

可輕財樂義,急人之急,憂人之憂。與田顏為友。顏病重,千里求醫(yī),未歸而顏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殮而可至,拊之乃瞑。顏無子,不克葬,可辛勤百營,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單衣以居,有饋白金者,顧顏之妹處室,舉以佐其奩具。一日自遠歸,家以窶告,適友人郭行扣門曰:“吾父病,醫(yī)邀錢百千,賣吾廬而不售。”可惻然,計橐中裝略當其數,盡與之。關中稱其賢。

(選自《宋史·列傳》)

[注] ①計:計吏,考察官吏的官員。②醵:聚集錢財;贐:臨行時贈送禮物。③熟羊:地名。④橐中裝:指珠玉之類的財物。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       責:索求

B.夏人循環(huán)間見,疑為誘騎不敢擊               間:間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  質:質問

D.顏無子,不克葬                                     克:能夠

解析 “質”,“抵押”的意思。

答案 C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解析 B項第一個“其”為語氣副詞,表揣測語氣;第二個是代詞,“它的”;A項都是介詞“把”;C項都是介詞,“跟”“和”;D項都是連詞,表轉折。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與“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B.一日自遠歸,家以窶告

C.言于大府誅之                                                D.夫晉,何厭之有

解析 題干例句和D項都是賓語前置。

答案 D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可少年時倜儻不羈,長大后篤志為學。家貧,鄉(xiāng)親們湊錢資助他入京應詔,回來后將錢全分給其他同舉者,將要走時又留下來照顧生病的鄉(xiāng)人,顯示出他自律不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績卓著。在巴州化城時,訂立規(guī)約制度,基本上改變了當地“尚鬼廢醫(yī)”、“娶婦責財”等陋習。在華原時,打擊富人的巧取豪奪;把貪暴的郡吏繩之以法,此舉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擁護。

C.侯可能妥善處理邊境事務。西夏寇邊時,使者派侯可巡視,侯可立即帶領數十騎到了邊境,突然與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敵人,使夏人“不敢擊”;又說服羌人首領獻納土地,并筑熟羊城來安撫他們,韓琦上報他的功績。

D.侯可輕財樂義,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饋白金”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辦嫁妝;友人父病無錢醫(yī)治,侯可把自己的財物全給了他。其義舉獲得人們交口稱贊。

解析 侯可是把剩下來的錢全分給了其他同舉者。不是“回來后”,而是在京。

答案 A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可晨馳至富家,發(fā)櫝出券歸其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之曰:“建爾旗幟,旋山徐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側然,計橐中裝略當其數,盡與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侯可一早騎馬直奔富人家,打開木匣子拿出田契歸還給它的主人。

(2)命令他們說:“豎起你們的旗幟,圍繞著山慢慢地行走?!?/font>

(3)侯可顯出憐憫同情的樣子,計算自己的財物大致和那數目相當,就全給了他。

【參考譯文】

侯可字無可,華州華陰人。年少時風流瀟灑,放蕩不羈,以崇尚氣節(jié)自詡。壯年之后,完全改變了先前的愛好,立志求學。他將隨計吏進京,鄉(xiāng)里湊錢資助他。等到他回來時,把剩下來的錢全分給了其他應舉的人,說:“這些錢,是鄉(xiāng)里用來資助應詔的人的,不可以成為個人的私財?!睂⒁x京,聽說一位同鄉(xiāng)病了,想道:“我如果回去,那么他會死去!”于是留下來不走。生病的人痊愈了,騰出自己的馬載著他,自己徒步回來。

孫沔征討儂徭,請他參謀軍事,報功得授官職,做巴州化城縣令。巴州風俗崇尚鬼怪,不信醫(yī)道,只聽巫師的話,娶媳婦一定要索取錢財,貧窮人家的女孩到老也嫁不出去。侯可為他們訂立規(guī)章制度,違犯的人有罪,基本上改變了當地的習俗。又調任華原主簿。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卻以別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萬畝,每年催討田租。侯可一早騎馬直奔富人家,打開木匣子拿出田契歸還給它的主人??だ糈w至誠貪婪、狡猾、兇殘、蠻橫,拿著郡守以下各個官員的把柄,前后的郡守沒有誰動得了他。侯可揭露了他的罪行,給他戴上枷鎖投入大牢,向上級官府報告,把他殺掉了,聽說的人無不歡欣、敬服。

任儀州判官。西夏侵略邊境,使者讓侯可視察,他立即帶了數十騎兵到西夏邊境,突然跟夏兵相遇,他急忙把騎兵分成三四組,命令他們說:“豎起你們的旗幟,圍繞著山慢慢地走?!毕娜搜h(huán)間或看見,懷疑是誘兵不敢出擊。韓琦鎮(zhèn)守長安,推薦他做涇陽縣知縣。說服羌族首領獻納土地八千頃,并筑熟羊城來安撫他們。韓琦上奏了他的功勞。

侯可仗義疏財,急人所急,憂人所憂。跟田顏是好朋友。田顏病重,侯可到千里之外尋找名醫(yī),還未回來,田顏就死了,眼睛沒有閉上。有人說:“大概是在等待侯君吧!”將要裝殮時候可到了,撫摩著他,眼睛才閉上。田顏沒有子女,不能安葬,侯可辛辛苦苦想盡辦法,賣掉衣服,雇人最終把他安葬了。天正冷的時候,侯可還穿著單衣,有人送給他白銀,但是田顏的妹妹還未出嫁,侯可把這些錢全用在幫她買嫁妝上。一天從遠方回來,家人把生活困窘的情況告訴了他,正好友人郭行敲門說:“我父親病了,醫(yī)生要治療費成百上千,我賣房子沒賣出去?!焙羁娠@出同情憐憫的樣子,計算自己的財物大致和他需要的數目相當,就都給了他。關中人都稱贊他的賢德。

三、(2014·安徽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黃山游記

錢謙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龍?zhí)?;泉之奇,莫奇于湯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湯泉,乳水源、白云溪東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實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無泉也。

山極高則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歸,皆在腰膂間。每見天都諸峰,云生如帶,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氣蔽翳其下,而峰頂故在云外也。鋪海之云,彌望如海,忽焉迸散,如鳧驚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曠然,云無所附麗故也。

湯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檜、榧、楩、楠,藤絡莎被,幽蔭薈蔚。陟老人峰,懸崖多異,負石絕出。過此以往,無樹非松,無松不奇:有干大如脛而根蟠屈以畝計者,有根只尋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懸度者,有穿罅冗縫、崩迸如側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矯矯如蛟龍者,有臥而起、起而復臥者,有橫而斷、斷而復橫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絕,皆有松踞之,倚傾還會,與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謂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許,廣一畝,曲干撐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為中裂,糾結攫拏,所謂擾龍松也。石筍工、煉丹臺峰石特出,離立無支隴,無贅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車之有蓋,參差入云,遙望如薺,奇矣,詭矣,不可以名言矣。松無土,以石為土,其身與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殺霜雪,勾喬元氣,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藥、靈草之屬,非凡草木也。顧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東,有長松夭矯,雷劈之仆地,橫亙數十丈,鱗鬣偃蹇怒張,過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為此戲劇,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輪菌,蔚為奇觀也。吳人賣花者,揀梅之老枝屈折之,約結之,獻春則為瓶花之尤異者以相夸焉。茲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與?”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實其腹                實:充滿

B.陟老人峰                                                  陟:登上

C.獻春則為瓶花之尤異者以相夸焉       夸:贊美

D.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征:驗證

解析 夸:夸耀。

答案 C

11.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              ②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B.①泉之奇,莫奇于湯泉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①有幢幢如羽葆者              ②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D.①其身與皮、干皆石也            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解析 均為介詞,表比較,比。A.連詞,因為/介詞,用。C.助詞,……的/助詞,定語后置標志。D.第三人稱代詞,作定語,它們的/第一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的主語,我。

答案 B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腳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變幻莫測,奇在山上山下兩重天。

B.黃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態(tài)。它們大小、高矮不一,形態(tài)各異,各具特點,生長在黃山的不同位置,和懸崖、險峰相互映襯,風光無限。

C.黃山松奇,更奇在其頑強的生命力。它們扎根在陡峭的懸崖和堅硬的石頭之上,風雨雷電、霜雪嚴寒,造就了它們堅硬的質地和堅貞的品格。

D.作者以飽蘸的濃墨、飽滿的熱情,描繪黃山松的奇特,謳歌它的壯美,也暗含了對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國傳統(tǒng)精神人格的高度贊美。

解析 “山下有泉,山上無泉”是泉水的一般屬性,不是黃山特有之處,談不上奇特。作者說黃山泉奇,以湯泉為最,虛帶筆,屬于略寫,本文重點還在奇松上。

答案 A

 

 

 

 

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謂接引松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重點詞語:“被”、“援”、“度”、“所謂”。

答案 始信峰北側的高崖之上,有一株松樹覆蓋住南邊的山崖,可以攀著它的樹枝渡到南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接引松。

(2)顧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重點詞語:“顧”、“斫”、“玩”、“不亦……乎”。

答案 可是有人卻想將它們砍挖下來,當作盆景放在眼前賞玩,不是很淺薄嗎?

【參考譯文】

黃山的奇特,因為那里的泉,因為那里的云,因為那里的松。水奇,沒有比白龍?zhí)陡娴牧?;泉奇,沒有比湯泉更奇的了,它們都環(huán)繞著黃山山麓。桃花源的溪水流入湯泉,乳水源和白云溪則向東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條小溪都流淌在山腳下。山谷中空空蕩蕩,是水,填滿了山的腹部,一條條小溪在噴濺,在奔流,都出自山腰以下,因此,山下有泉,而山上無泉。

黃山極高,雷雨都在山下,云氣聚集從山中涌出,游蕩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間飄蕩。每每望見天都等山峰,白云生成一條長長的飄帶,卻不能到達它的頂峰。過了一段時間,云氣騰涌彌漫,合攏成一片,遮住下面的天空,山峰卻矗立在白云之上。鋪展開來的云朵,放眼望去,就像天海一樣波瀾壯闊,忽然之間,又一下子散開,好比是受驚的野鴨和兔子,頃刻之間逃得無影無蹤。黃山諸峰高高地聳立在云層之外,天空是那么遼闊高遠,是因為云氣無所依附。

從湯寺以上,山上都生長著筆直的松樹和各種名貴的樹木,如檜樹、榧樹、楩樹、楠樹等等,藤蔓羅絡其上,芳草覆蓋其下,清幽的樹蔭會集在一起。登上老人峰,就會看到懸崖峭壁上一棵棵奇形怪狀的松樹,背靠石壁,橫空出世。從這里往上走,沒有哪一棵樹不是松樹,沒有哪一棵松樹不奇特:有樹干細得像人的小腿,可是樹根卻盤旋曲折延伸幾畝土地的;也有樹根只有一丈長短,可是樹枝茂盛修長遮蔽道路的;有的沿著陡崖度過深谷將靠近兩邊的石壁,好像懸空度過的;也有穿過石頭的縫隙、從石縫中伸出頭來,好像從懸崖的一側生長出來的;有高高豎起團團簇擁,好像羽毛制成的車傘的;也有昂首挺立英武不凡,好像一條游龍的;有橫臥著又豎起、豎起后又橫臥著的;也有連在一起又分開,分開后又連在一起的。文殊臺的左側,百步云梯的背面,山勢幾乎垂直向下,卻都有松樹蹲踞其上,它們歪歪斜斜地相互靠攏在一起,與游人低頭抬頭之間親近嬉戲,這是最為奇特的。始信峰北側的高崖之上,有一棵松樹覆蓋住南邊的山崖,可以攀著它的樹枝渡到南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接引松。它的西邊,巨石林立像一座屏風,有一棵松樹,才不過三尺來高,枝葉鋪展開來,卻有一畝之廣,虬曲的樹干撐破石崖挺身而出,又從上往下穿過石頭,巨石因此而裂為兩半,枝干糾纏在一起,張牙舞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擾龍松。石筍矼和煉丹臺,頂峰上巨石聳起,孤峰聳峙,沒有支脈,也沒有多余的山頭,一塊石頭上一株松樹,好比是頭上有一支發(fā)笄,馬車上有一把傘蓋,參差錯落,高聳入云,遠遠望去,則像一棵薺菜,真是奇特啊,詭怪啊,不能用語言來形容??!黃山松下面沒有土壤,就把石頭當作土壤,如此一來,它們的樹身、樹皮、樹干都像石頭一樣堅硬,受到云霧與雨水的滋潤,又受到霜雪嚴寒的肅殺,吸收宇宙的原始之氣而萌發(fā),在遙遠的古代破土而出,大概也就等同于金膏水、碧上藥、靈草一類的名貴之物,不同于尋常草木了??墒怯腥藚s想將它們砍挖下來,當作盆景放在眼前賞玩,不是很淺薄嗎?

登上百步云梯往東走,路邊有一棵大松樹,屈曲伸展,被雷電擊中,倒伏在地上,綿延有數十丈,樹皮松針好比龍鱗龍鬣,傲慢地張開,路過的游人,都覺得可惜。我笑著說:“這是造物主有意開個玩笑,違逆它,折辱它,過上千百年之后,更無法想象它是怎樣的錯落盤曲,蔚為奇觀呢!江浙一帶賣梅花的園藝人,總是要挑揀梅樹的老枝,將它們折彎、捆束,每到春天,就拿出那些造型最為奇特的瓶花來相互攀比夸耀。這棵松樹,大概也就是造物主制造的折枝吧!”千年之后,一定會有人驗證我今天的說法,然后會心一笑的吧。

四、(2014·宣州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

雪竹軒記

[明]歸有光

馮山人為予言:“吾甚愛雪竹,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軒,請子記之。”予不暇以為,而山人求之數歲,或以詩,或以書,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豈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曠歲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為詩,詩出而上海陸文裕公亟稱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來安亭,則山人已遷上海界中,與安亭隔一江。予嘗過永懷寺,愛其古桂,坐久之。問寺中所往來者,僧曰:“地僻,絕無人。惟有馮山人時時過江來,獨吟桂樹之下?!庇韬髷狄娭趶埻▍⒅M▍⑴c湖州劉尚書為社會,二公皆稱山人為篤實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與通參游匡廬、武夷,還而示予《紀游詩》一編。予戲曰:“馮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廬、武夷間耶?”今年,予買田青浦之嵩塘。山人與予書曰:“吾近卜筑盤龍,與嵩塘近,子來觀我雪竹?!?u>予性懶,不能謁青浦令,為其所怒,所買田幾為奪去,予亦削跡茲土矣。

山人復遣其子來,曰:“吾前告子雪竹軒,復移盤龍也,吾今老于此。子許我記,幾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問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與通參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間有古井,無石欄,不覺越過之,幾墜。自此不復出。每自嘆曰:‘匡廬、武夷,不可復至矣;雪竹,則何所無之?’”其子去,又數數書來。會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書之以告別,且使揭之楣間,為《雪竹軒記》云。

(選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亳T山人:馮淮,字會東,號雪竹,昆山(今屬江蘇)人。山人,古時對隱居不仕的讀書人的稱呼,也常作為學者士人的雅號。②雪竹:一種干節(jié)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會:舊時由志趣相同者結合而成的組織或團體。

1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以曠歲而不答也        曠:時日多、久

B.因以名吾軒                                名:命名、取名

C.吾近卜筑盤龍                           卜:預料、估計

D.且使揭之楣間                           揭:標示、展示

解析 卜:選擇處所。

答案 C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馮山人為予言          不足為外人道也

B.還而示予《紀游詩》一編             吾嘗終日而思矣

C.吾今老于此                                君幸于趙王

D.因書之以告別                           因人之力而敝之

解析 都是介詞,對。B.連詞,表承接關系;連詞,表修飾關系。C.介詞,在;介詞,表被動。D.副詞,于是;介詞,依靠、憑借。

答案 A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文章是作者為馮山人而寫,先前作者一直沒有時間完成,因此馮山人多年來雖以不同方式請求卻未果。

B.馮山人喜愛雪竹,年輕時喜歡寫詩;遠游匡廬、武夷歸來后,在作者所買之田不遠處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C.全文敘馮山人其人其事,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山人風雅的形象、執(zhí)著的性格逐漸從字里行間凸顯出來。

D.這篇文章筆致從容,淡雅疏放,剛健之中見哲思,同時又不乏追懷歲月與舊事的無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解析 文章“剛健”有誤。

答案 D

1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豈有假于予之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性懶,不能謁青浦令,為其所怒,所買田幾為奪去,予亦削跡茲土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認為山人對雪竹軒這個名字滿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辭(來表達)呢?

(2)我生性懶惰,不能(前去)拜見青浦縣令,他被我(的態(tài)度)激怒了,我所購置的田畝幾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3)如今我很快就要離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

【參考譯文】

馮山人對我說:“我非常喜歡雪竹,所以人們用雪竹稱呼我,于是我拿雪竹來命名我的小房間,請您為我寫一篇雜記?!蔽覜]有時間寫這篇雜記,而山人(的)請求(持續(xù))了多年,有時以詩的形式,有時以書信的形式,每月寫一次。我認為山人對雪竹軒這個名字滿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辭(來表達)呢?因此多年沒有答復(他)。

山人年輕時喜歡寫詩,詩作一出現就被上海的陸文裕一再稱道。一開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來安亭時,山人已經搬到上海了,與安亭一江之隔。我曾經經過永懷寺,喜歡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長時間。我問寺中來來往往的人,僧人說:“地處偏僻,幾乎沒人來。只有馮山人時不時地渡江而來,獨自在桂樹之下吟詠。”我后來多次在張通參那見到他。張通參和湖州的劉尚書同是社會成員,二人都稱贊馮山人是忠誠樸實的君子。

去年,山人年紀大了,和張通參一起去匡廬、武夷游玩,回來后就給我看了一編《紀游詩》。我開玩笑說:“馮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覽匡廬、武夷間求得的吧?”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買了田畝。馮山人寫信給我說:“我在盤龍就近擇地建筑住宅,這距離嵩塘很近,您(可以)來看看我的雪竹?!蔽疑詰卸?,不能(前去)拜見青浦縣令,他被我(的態(tài)度)激怒了,我所購置的田畝幾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山人又派他的兒子過來,說:“我先前告訴你的雪竹軒,又搬到盤龍了,我如今在此終老。您答應給我寫的雜記,幾年都沒收到。如今我很快就要離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蔽以儐柹饺说纳钇鹁印K膬鹤诱f:“去年和張通參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間有口古井,(周圍)沒有石欄圍著,沒有察覺到,跨了過去,差點摔下去。從此以后不再出門。常常自己感嘆說:‘匡廬、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沒有呢?’”他的兒子離開后,又常常寫信來。恰逢我正要北上,想著要拜訪一下山人的雪竹軒卻又不能夠了。于是寫了這封信來告別,(想著)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門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軒記》。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題。

《范文正公文集》序

蘇 軾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搓幒钜姼叩塾跐h中,論劉、項長短,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注] 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宋名臣。

 

 

 

 

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恨子不識范文正公            恨:遺憾

B.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           游:交往

C.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          酬:報答

D.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長

解析 酬:實現。

答案 C

1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蘇軾對范仲淹景仰的一組

①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

③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芏毑蛔R,以為平生之恨?!、蓦m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薰侍煜滦牌湔\,爭師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 ①不能表現蘇軾對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間接表現蘇軾對范仲淹景仰。

答案 D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小時候所聽說的《慶歷圣德詩》,頌揚了包括范仲淹在內的十一個人,所以蘇軾對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沒能見到他。

B.蘇軾認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來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來傳世,自己答應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結識范仲淹的愿望。

C.蘇軾舉伊尹、太公、淮陰侯、諸葛孔明等人為例,是為了說明范仲淹就像他們一樣,早就有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抱負,并且一以貫之,終身不易。

D.這篇序言如敘家常,通過童年的記憶、考中進士后的結交逸事等的敘寫,著力歌頌了范仲淹的功德,表達了自己對范仲淹的傾慕之情。

解析 “自己答應為其作序,是為了實現結識范仲淹的愿望”的說法有違文意。

答案 B

 

 

 

 

2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私下記住他們了。

(2)這一年(我)考中進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了解),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

(3)就已經有了心憂天下實現(達到)太平的心愿(意圖),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

【參考譯文】

慶歷三年,我剛剛童年,進入鄉(xiāng)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地人石守道寫的《慶歷圣德詩》給鄉(xiāng)校的老師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問先生,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我說:“(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碑敃r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私下記住他們了。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范公卻(已經)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年沒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這一年(我)考中進士,才被歐陽公所賞識,通過歐陽公認識了韓琦、富弼。他們都用對待國家精英的禮節(jié)對待我,說:“遺憾你沒有結識范文正公?!?/font>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顯揚,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傳。然而(我)不敢推辭的原因,(是)自從在八歲知道敬重愛戴范公,到現在已經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夠跟從他們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獨沒有結識,我認為是平生的遺憾,如果能夠在他的文章中掛名,來私自在他的門客的末流托名,難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嗎?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樂毅這些人,他們輔佐人君稱王稱霸的謀略,都本來在鄉(xiāng)野之中就確立了,不是做官后學習的。淮陰侯在漢中見漢高帝,評論劉邦、項羽的長短,謀劃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畫,等到輔佐漢高帝平定天下,漢中的言論,沒有一樣不得到實現的。諸葛孔明隱居茅廬之中,與先主(劉備)評論曹操、孫權,謀劃攻取劉璋,依靠蜀地的資本,爭奪天下,終身不改變他的見解。這難道是道聽途說嘗試著做而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間,為母親守孝,就已經有了心憂天下實現太平的心愿,所以寫萬言書來送給宰相。天下人都傳誦它。到了他被任用為將領,被提拔為執(zhí)政,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超出這本書的。他對于仁義禮樂,忠信孝悌,像饑渴的人對于飲食,想要片刻忘記都不可能。像火的熱,像水的濕,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這樣的地方。即使是執(zhí)筆戲言,順著本性寫作,一定歸結到這種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誠,爭相師從他、尊崇他。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題。

楊允恭,漢州綿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儻任俠。乾德中,王師平蜀,群盜竊發(fā),允恭裁弱冠,率鄉(xiāng)里子弟寨于清泉鄉(xiāng),為賊所獲,將殺之。允恭曰:“茍活我,當助爾?!辟\素聞其豪宗,乃釋之。陰結賊帥子,日與飲博,陽不勝,償以貲,使伺賊。賊將害允恭,其予以告,因遁去。內客省使丁德裕討賊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綿、漢招收巡檢,賊平,補殿前承旨。

太平興國中,以殿直掌廣州市舶。  自南漢之后,海賊子孫相襲,大者及數百人,州縣苦之。允恭因部運入奏其事,太宗即命為廣、連都巡檢使。又以海鹽盜入嶺北,民犯者眾,請建大庾縣為軍,官輦鹽市之。詔建為南安軍,自是冒禁者少。賊有葉氏者,眾五百余,往來海上。允恭集水軍,造輕舠,掩襲其首,斬之。余黨棄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開道,悉殲焉。賊寇每遇風濤,則遁止洲島間。允恭領眾涉海,捕之殆盡,賊皆望風奔潰。又抵漳、泉賊所止處,盡奪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還其家。

時緣江多賊,命督江南水運,因捕寇黨。行及臨江軍,擇驍卒拏輕舟伺下江賊所止,夜發(fā)軍城,三鼓,遇賊百余,拒敵久之,悉梟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躡海賊,賊系眾舟,張幕,發(fā)勁弩、短炮。允恭兵刃所向,多為幕所縈,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彌壯。徐遣善泅者以繩連鐵鉤散擲之,壞其幕,士卒爭進,賊赴水死者大半,檎數百人。自是江路無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轉運使各領其職,或廩庾多積,而軍士舟揖不給,雖以官錢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憚其役,以是歲上供米,不過三百萬。允恭盡籍三路舟卒與所運物數,令諸州擇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教授之。江、浙所運,止于淮、泗,由淮、泗輸京師,行之一歲,上供者六百萬。

允恭有膽干,能以方略捕賊。王小波之亂也,李順之兄自榮據綿竹,土人多被脅從。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鄉(xiāng)里子弟并力破之;又為王師鄉(xiāng)導,執(zhí)自榮詣劍門以獻。王繼恩表其事,詔賜允升學究出身,授本縣令,允元什邡令。

(節(jié)選《宋史》列傳第六十八)

 

 

 

 

 

2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允恭以策干之      干:求見

B.海賊子孫相襲                     襲:繼承

C.又趣通州境上躡海賊         躡:窺察

D.李順之兄自榮據綿竹               據:占據

解析 躡:追蹤、追擊。

答案 C

2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楊允恭能以方略剿賊的一組是

①陰結賊帥子,日與飲博,陽不勝?、谠使б虿窟\入奏其事 ③允恭集水軍,造輕舠,掩襲其首?、軗耱斪鋻傒p舟伺下江賊所止?、萘餮靶?,容色彌壯?、扌烨采魄稣咭岳K連鐵鉤散擲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解析?、俑速\無關,②⑤跟方略無關。

答案 C

2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允恭是漢州綿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輕時灑脫不拘,有俠氣。乾德年間,宋朝軍隊平定蜀地,楊允恭年僅二十,就能憑借智謀成功地從賊人手中逃離。

B.姓葉的賊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為寇。葉氏被楊允恭的水軍斬殺之后,他的余黨棄船逃跑,躲進山中,楊允恭伐木開路,把剩下的葉氏余黨全部殲滅了。

C.楊允恭把三路轉運的船只、兵卒和所運物品的數量都做了登記,讓各個州選擇小吏,把他們聚集起來,楊允恭根據數字交給他們任務,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D.楊允恭不但自己擅長剿滅賊寇,還教導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亂的時候,允升和允元率領鄉(xiāng)里的年輕人合力打敗了李自榮,幫助朝廷的軍隊捉住了李自榮。

解析 “教導他的兄弟允升、允元”沒有根據,捉住李自榮的是允升、允元兄弟。

答案 D

2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率鄉(xiāng)里子弟寨于清泉鄉(xiāng),為賊所獲,將殺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抵漳、泉賊所止處,盡奪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還其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是,三路轉運使各領其職,或廩庾多積,而軍士舟楫不給。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率領鄉(xiāng)里的年輕子弟在清泉鄉(xiāng)筑起營壘(防備盜賊),被賊捉住,盜賊將要殺他。

(2)又追到漳州、泉州賊寇停息的地方,把他們先前搶來的男女六十多人全都解救出來讓他們回家。

(3)在此之前,三路轉運使各自管理著自己的區(qū)域,有時倉庫積壓太多,但是士兵和船只不能如數供給。

【參考譯文】

楊允恭是漢州綿竹人,家世豪富。楊允恭年輕時灑脫不拘,有俠氣。乾德年間,朝廷的軍隊平定蜀地,盜賊暗地里滋生出來,楊允恭才二十歲,率領鄉(xiāng)里的年輕子弟在清泉鄉(xiāng)筑起營壘(防備盜賊),被賊捉住,將要殺他。楊允恭說:“如果你讓我活下來,我會幫助你。”賊寇一向知道他是豪富家子弟,于是放了他。楊允恭暗中結識賊寇首領的兒子、天天跟他喝酒賭博,假裝不贏,用錢財來滿足他,讓他窺探賊人。賊寇將要害允恭,賊寇首領的兒子把這件事告訴楊允恭,楊允恭于是逃走。內客省使丁德裕討伐賊寇到了漢州,楊允恭帶簡策去求見,被任命為綿、漢招收巡檢,賊寇平定后,補授殿前承旨的職務。

太平興國年間,以殿直(皇帝侍從官)的身份管理廣州對外貿易事務。從南漢之后,海盜父子相承,規(guī)模大的有幾百人,各州縣深以為苦。楊允恭趁往朝廷運送物品的機會入朝上奏這件事,太宗就命令他做廣、連都巡檢使。又因為販賣海鹽的賊寇進入嶺北,老百姓違反禁令(私自買賣)的人很多,于是請求把大庾縣設為軍,用官車裝鹽去賣。皇帝下詔(把大庾縣)設為南安軍,從此以后違反禁令的人少了。有個姓葉的賊寇,手下有五百多人,在海上為非作歹。楊允恭集聚水軍,造輕船,偷襲賊寇的首領,斬殺了他。賊寇余黨放棄船只逃跑,躲藏到山谷中,楊允恭伐木開道,把他們都殲滅了。賊寇每遇到風浪巨大的時候,就逃到海上的洲島之間停息。楊允恭率領士兵渡海追擊,把賊寇幾乎全部捉拿,賊寇都望風潰逃。又追到漳州、泉州賊寇停息的地方,把他們先前搶來的男女六十多人全都解救出來讓他們回家。

當時沿江多有賊寇,朝廷命令他管理江南水運,于是捉拿賊寇。到臨江軍,選健壯的士兵帶著小船探訪下江賊寇停息的地方,夜里從軍城出發(fā),三鼓時,遇到一百多賊寇,和賊寇長時間交戰(zhàn),把他們都消滅了。又快速趕到通州境內追擊海賊,賊寇把許多船系在一起,張開帷幕,發(fā)射勁弩、短炮。楊允恭兵刃指向的地方,多被帷幕纏繞,炮打中了楊允恭的左肩,血流到衣袖,神色更顯勇敢。慢慢地派擅長游泳的人用繩子連著鐵鉤散亂地投擲,弄壞了帷幕,士兵們爭著向前,賊寇跳到水里死掉的有一大半,捉拿了幾百人。從此江路沒有被搶掠的擔憂。在此之前,三路轉運使各自管理著自己的區(qū)域,有時倉庫積壓太多,但是士兵和船只不能供給,雖然用官錢雇百姓來拉船,可是當地人害怕這種差事,因此每年進獻供米,不超過三百萬。楊允恭把三路的船只、士兵和所運物品的數量都登記起來,讓各個州選擇小吏,都召集起來,楊允恭根據數字交給他們任務。江、浙所運的物品,到淮、泗就停下來,由淮、泗運送到京城,這個方法用了一年,進獻供米達到六百萬。

楊允恭有膽識才干,能用策略捕拿賊寇。王小波作亂的時候,李順的哥哥李自榮占據綿竹,當地人多被脅迫跟從。楊允恭的哥哥允升和弟弟允元,率領鄉(xiāng)里的年輕人合力打敗了李自榮;又做朝廷軍隊的向導,捉住李自榮到劍門獻給朝廷。王繼恩向朝廷上奏這件事,皇帝下詔賜允升學究出身,任命允升為綿竹縣令,允元為什邡縣令。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