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道路 墨脫不再是“高原孤島” 2013年10月13日,墨脫公路正式竣工通車,結(jié)束了墨脫作為“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的歷史。而在3000公里外的廣東湛江,一個身材魁梧、膚色黝黑的漢子看著電視新聞畫面,熱淚盈眶。 這個流淚的漢子就是呂雨。 一切要從2007年7月12日說起。當時,呂雨第一次進入墨脫,便見識了什么叫“生死墨脫路”:徒步翻過4300米高的嘎隆拉雪山,穿越142公里的“天路”,腿走腫了,腳磨爛了,經(jīng)過4天跋涉才到達墨脫。
![]()
每次出入墨脫至少要5天,碰上泥石流,甚至會被困一個月。8個鄉(xiāng)鎮(zhèn)中僅1個鎮(zhèn)通車,近的走一天,遠的走一個月。當?shù)匚镔Y材料靠人背馬馱,成本高昂,一個雞蛋賣5元,一只雞150元,一噸水泥要賣3000元,而墨脫年財政收入僅100多萬元,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 擔任墨脫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的呂雨發(fā)誓,一定要摘掉“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帽子,爭取上級啟動重修波密到墨脫縣城的墨脫公路。 在他的主持下,墨脫成立了公路建設領導小組。要促成墨脫公路開工,必須通過交通部的審批,可是,墨脫太難進了,交通運輸部派人來考察恐難以成行,而且當時部里對是否修建墨脫公路仍存爭論。 如何向外界展示墨脫的情況?呂雨想到了拍紀錄片!他自學攝像技術(shù),在林芝地區(qū)電視臺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主導拍攝了《墨脫人民的期盼》,真實地記錄下了墨脫的現(xiàn)實處境及群眾對修路的渴望。 紀錄片感人至深,不少交通運輸部領導看后眼淚直流。 加上呂雨和同事們不懈的溝通和呼吁,墨脫公路最終得以正式立項,國家投資9.7億元,于2008年10月開工建設,5年后,終于修通。呂雨曾12次穿越的生死線成為歷史,墨脫人民有了通往外界的便捷通道。 墨脫還有史上第一條硬底化鄉(xiāng)道——湛江路。2008年,呂雨爭取到湛江市委市政府的資金支持,將墨脫縣城通往附近鄉(xiāng)鎮(zhèn)德興鄉(xiāng)的一條泥路進行了硬底化,方便了周邊居民的出行。 清晨,墨脫大地云霧繚繞,辣椒、蒜苗、水稻等農(nóng)作物的葉片上帶著露珠,在高原氣候的滋養(yǎng)下,長勢喜人——今日墨脫,這樣的場景再熟悉不過,而這源自于6年前呂雨帶去的“一把種子”。 2007年,呂雨到墨脫后發(fā)現(xiàn),盡管當?shù)赝寥婪饰?、地勢開闊,但多數(shù)農(nóng)民還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