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生病,治療用藥的方式一般會首選口服,家長應(yīng)懂得有關(guān)服藥的常識,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1、喂藥前的雙查閱三查對。
(1)先查閱病歷記錄上醫(yī)生囑咐的喂藥方法,再查閱藥物說明書,這樣對藥物的用途和用藥注意事項都會有了解。
(2)藥物取出后先查對藥品名稱是否和醫(yī)囑相符,查對藥物是否在有效期內(nèi),有無變質(zhì),藥物劑量要查對清楚后再喂服。
2、根據(jù)醫(yī)囑和藥物說明書選擇服藥時機。
(1)服藥次數(shù)是醫(yī)生根據(jù)病情和藥物特性決定的,不要自行隨意調(diào)整。例如:“一日三次、一次10毫升”,不能為了圖方便隨意調(diào)整為“一日兩次,一次15毫升”,這樣可能會影響療效或有加大副作用的風(fēng)險。
(2)為了能更好的發(fā)揮藥效和最大限度減輕不良反應(yīng),有的藥物對服藥時間有要求,最好遵照執(zhí)行。例如:有的對腸胃有刺激的藥物,會提醒您飯后喂服。
3、服用多種藥物時,服藥順序有講究。
(1)抗生素類藥物與益生菌服用前后間隔至少2小時,前者對后者有直接殺滅作用會影響后者的療效。
(2)止咳糖漿服用后不宜立即飲水,以免沖淡藥物影響止咳效果,所以一般選擇最后服用糖漿。
(3)兩種治療腹瀉藥不要同時服用。在門診醫(yī)生開具的處方中常會有兩類,一類是吸附劑,例如必奇、思密達;另一類是活菌制劑,如媽咪愛、培菲康、思連康等。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在給患兒服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把兩類藥品分開。正確的服藥順序是空腹服用活菌制劑,飯后再服用吸附劑,兩者之間要間隔一到兩個小時。但同樣是活菌制劑的培菲康卻應(yīng)該在飯后服用,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
(4)先服用苦味藥,后服用甜味藥,小兒容易接受。
4、溶解藥物有講究。
(1)不宜將藥物溶解于牛奶中,混合后可能會降低效果,一次為服完還會影響對補充劑量的判斷。
(2)不宜直接用開水溶解藥物,溫度過高會破壞藥物某些成分;宜選用溫水,尤其是益生菌類,宜用冷水或溫水沖服,水溫應(yīng)低于40度,切不可用開水沖服。
(3)藥品名稱里注明是混懸劑,要充分搖勻再取藥服用。
(4)服用劑量很小的水劑,可在藥杯內(nèi)加入少量水搖勻,以免藥物粘附在杯子上影響藥物劑量,也可直接用滴管滴入小兒口中。
5、不能盲目補服藥物。很多家長在遇到小孩吃藥后又嘔吐時,有的置之不理,也有拿藥盲目給孩子補服的,這些做法都不對。對于需要嚴(yán)格控制藥物劑量的和不能隨意增減劑量的藥物,遇到孩子服藥后有嘔吐或服藥時有浪費劑量的現(xiàn)象,一定要咨詢專科醫(yī)生補服藥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