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詩歌評論家。對于何為一首好詩、好歌,略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恰當,僅供參考。 1、主題思想。主題思想是詩歌的靈魂。好詩的思想情感,積極健康、樂觀向上。愉悅讀者的情感,震顫讀者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 “你站在陽臺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愛的奉獻的贊歌。 “偶像之所以偉大,因為崇拜者匍匐著”,自信力量的偉大。 2、意境。意,即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又是讀者的思想感情。好詩詩,這兩種思想感情,水乳交融,產(chǎn)生共鳴。如果詩歌的“意”強加給讀者,只能算是日記,不叫詩歌。 境,是詩意的載體(物象)與詩意自然的完美融合。二者相互映襯,相互詮釋,直奔主題。境,離不開景物;境,離不開事物。因為,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的環(huán)境之中------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情感環(huán)境等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景物:月落、烏啼、霜。詩人為什么能看到月落?表明詩人無眠。詩人為什么無眠?因為烏啼悲慘凄涼,凄神寒骨;因為漫天飛霜,心情寒冷。不用再追問,詩人的羈旅思愁之情躍然紙上。景物:江楓、漁火。二者真的有詩人“愁情”嗎?不是的。是詩人擬人化的藝術手法的運用。江楓漁火“愁對愁”,他鄉(xiāng)游子“愁更愁”??梢?,詩句的景物與詩人的情感相互映襯,相互詮釋,水乳交融,為讀者展現(xiàn)了完美的藝術境界。假如將首句換為“月明笛吟星滿天”,全詩的意境就被毀掉了。我不愿成為罪人。 說花容易,繪花難。書舉寫詩未達到此境界。書舉的詩歌易走兩個極端:一是,只有境,沒有意,宛如美麗的圖畫,只有色彩的艷麗,而沒有思想靈魂。抑或只有華麗的語言,華麗的意,而不能為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在詩歌的意境中,書舉追求,再追求。此生無憾。 3、還有,語言要達意?!按猴L又綠江南岸”,“到”與“過’怎比“綠‘好?綠,寫出了由南到北生機盎然的動態(tài);寫出色彩的真實;寫出詩人真實的感受。書舉愚見:篇一多段而不整;段多一句而不精,句多一詞而不煉。好詩,不可換一詞。好詩,不可多一詞或少一詞。 總之,好的詩歌,具備建筑的美;繪畫的美,音樂的美。建筑的美,是布局謀篇的美;繪畫的美,突出詩歌的色彩與線條的美。音樂的美,講究詩歌的節(jié)奏與韻律的美。這不是我的評價,是現(xiàn)代詩人艾青的主張。 個人之見,僅供參考。 謝謝您的品讀! |
|
|